产后抑郁患者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调查论文_杨孟琴

杨孟琴

(大理州民政精神病医院 云南大理 671008)

【摘要】目的:了解产后抑郁患者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现状。方法:抑郁组选择某三级精神专科医院住院的45名产后抑郁患者,对照组选择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35名产后非抑郁患者,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家庭功能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产后抑郁患者家庭环境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3.25,4.36;P﹤0.05);矛盾性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t=2.31;P﹤0.05),家庭功能维度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角色分工、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的功能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2.65,3.24,1.87,1.98,3.56,3.11;P﹤0.05)。结论:产后抑郁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重建家庭环境、恢复家庭功能不仅能够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后抑郁;家庭环境;家庭功能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253-03

Family environment and famil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 Yang Mengqin.

Dali prefecture civil psychiatric hospital, Dali 671008,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family environment and family function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Methods The depression group hospitalized in a psychiatric hospital 45 postpartum depression patients, choose a tertiary general hospital 35 postpartum non depressiv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and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family table carries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Postpartum depression family environment of patients with intimacy, emotion expression scor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3.25,4.36;p﹤0.05), the score of conflict dimension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t=2.31;p﹤0.05), family function dimension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communication, division of roles, emotional response, emotional involvement, behavior control and general functional dimension have scores were all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2.28,2.65,3.24,1.87,1.98,3.56,3.11;p﹤0.05). Conclusion Postpartum depression family environment and family function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defects and reconstruction of family environment, restore the family function not only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improve maternal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Postpartum depression; Family environment; Family function

产后抑郁是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是一个应激因素,由于自我角色的改变,导致认知、行为也有较大的改变,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1]。从妊娠到分娩的过程中,孕妇会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应激,从而会导致孕妇的情绪状态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往的研究结果证实产前不良的情绪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有较强的危险性[2]。家庭是个体生活的主要环境,家庭系统中各要素问紧密联系,互相影响和制约,任何要素的性质和行为发生改变都会影响其他要素[3]。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尤其是家庭支持,可改善产后抑郁,认为产后家庭关系与产后抑郁相关[4],社会支持作为应激交互作用模型中的中介变量,在应激的作用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而抑郁症患者较多采用不适当的心理防御方式,家庭支持系统不良[6]。但是针对产后抑郁患者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现状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文的目的旨在了解产后抑郁患者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现状。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样取样法,抑郁组选择某三级精神专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住院的45名产后抑郁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入选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tenth edition,ICD-10)诊断标准;②年龄大于或等于18周岁,能够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③知情同意;④EPDS总分≥13分。⑤产后大于一周;排除标准:①不愿参与此项研究者,②伴有器质性疾病者。其中年龄19~36岁,平均(25.46±7.76)岁;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15例,初、高中20例,小学及以下10例。对照组选择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35名产后非抑郁患者。入选标准:①年龄大于或等于18周岁,能够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②知情同意;③EPDS总分<13分。④产后大于一周;排除标准:①不愿参与此项研究者,②伴有器质性疾病者。其中年龄19~34岁,平均(24.28±6.18)岁;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12例,初、高中15例,小学及以下8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首先对研究小组人员进行培训,掌握量表的使用方法,统一量表填写标准。经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后,指定一名医生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分,再由经过培训的3名主管护士知情同意后发放调查问卷,每份问卷均附有详细说明,采用匿名的方式调查,20分钟填完后现场收回。

1.3 研究工具

1.3.1家庭环境量表(Family Environment Scale,FES)

该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Moss于1991年编制,费立鹏等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而成,整体反映了家庭中各个成员的互动关系以及家庭环境的整体特征,经3次修改具有较好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7]。本研究采用中文版的家庭环境量表进行评价,分为10个维度,共90个条目,具体包括: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每个维度含9个条目,每个条目选项均为“是”与“否”;选择“是”计1分。选择“否”计2分。其中矛盾性和控制性得分越高,表明家庭环境越差;其余项目得分越高,表明家庭环境越好。

1.3.2家庭功能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

由Epstein依据McMaster的家庭功能模式理论编制,可用于测定家庭系统各方面的功能[8]。该理论认为,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该量表共60个条目,分为7个分量表: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角色分工、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的功能。每个条目有4个选项,采用4级计分法,从“很像我家”到“完全不像我家”依次计1~4分,每个分量表的得分为所属条目得分的平均分。得分越高,表示测评结果越差.相应的家庭功能也就越差。

1.3.3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本研究采用香港中文大学翻译修订版本[9]。为自评量表,满分30分,是目前产后抑郁症研究中最常用的筛查工具。将产后EPDS分值 l3分者定为产后抑郁[1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成组设计的t检验。

2.结果

2.1 产后抑郁患者家庭环境得分比较

产后抑郁患者家庭环境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矛盾性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婴儿出生作为一种重大的事件影响着每一位女性的生活,产后抑郁又是产后女性的一种普遍并发症[11]。产后抑郁是产妇主要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产后抑郁不仅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也是影响婴儿发育的一个危险因素[12]。家庭系统治疗理论认为,要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体与家庭的关系,那些适应不良的个体实际上代表着家庭互助模式出现了问题[13]。抑郁症患者得到家庭的支持较少,家庭内部情感联系及表达不畅,具有较多的矛盾和冲突,患者较少有成功的体验,对外界事物如社会活动、文化娱乐等缺乏兴趣,家庭内部在安排家庭活动时没有明确的组织性和结构性[14]。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抑郁患者庭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产后抑郁患者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与姚晓波等[14]研究结果相一致。

家庭环境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研究结果显示,产后抑郁患者家庭环境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低亲密度、低情感度的家庭环境中,易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情绪化等不健康的个性特征,易产生心理冲突。产后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她们在情感辨别能力、情感描述能力和外向性思维方面均较正常产妇差[15],成为促发产妇形成或加重抑郁的诱因。

妊娠分娩是女性的一种正常生理过程,在此期间,产妇不仅会表现明显的生理变化,而且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心理也会发生明显改变,较大部分产妇会在产后表现明显的焦虑、忧郁等负性情绪[16]。过度的焦虑抑郁可影响孕产妇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分泌显著减少,并导致体内其他激素出现紊乱,降低子宫腔收缩的能力,增加产后并发症尤其是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必须给予高度重视[17]。研究结果显示,产后抑郁患者家庭功能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角色分工、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的功能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后抑郁患者症状逐渐明显和加重,以情绪低落、沮丧和自闭为主要表现,有的还可出现对家庭和生活缺乏信心、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反应迟钝甚至影响与丈夫的感情等表现。抑郁症的产妇往往伴有头痛、头晕等现象,甚至由于自己思维障碍、幻觉而伤害婴儿和自虐、自伤等行为,严重影响家庭关系和谐,冲突中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因此针对家庭功能中给予适当的情感支持,提供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家庭功能中出现问题的解决能力和角色分工存在的问题。有学者研究表明,对于孕妇孕期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孕期焦虑及抑郁情绪,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学者们的共识[18-19]。陈认红[20]等研究表明,经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产后出血产妇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产后抑郁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重建家庭环境、恢复家庭功能不仅能够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产后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产后抑郁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与实践意义。但是由于调查研究的样本量较小,研究技术路线的不完善,未能充分反应产后抑郁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现状,需要扩大样本量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顾文平.心理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3):66-67,70.

[2]史新广,李萧,夏艳婷.近10年产后抑郁症发病危险因素的元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16-17.

[3]柯旦琴,瞿雪燕.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产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8):60-62.

[4]许祖年,伍业光,廖丹梅.产后抑郁症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J].吉林医学,2012,33(23):4944-4945.

[5]宋瑞荣,林瑞玲,宋玉萍,等.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对产后抑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2):1441-1442.

[6]杨秋兰,侯东强.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及其家庭功能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8):676-678.

[7]费立鹏,郑延平,邹定辉.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VC)[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260.263.

[8]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49-152.

[9]陈全花,王文菊,娄百玉.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对康复需求的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9(8):198.

[10]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43.

[11]王小丽,董燕,周晓梅等.城市核心家庭妇女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4):513-515.

[12]张露萍,孙华.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医临床研究,2013,(17):102-103.

[13]崔拥军,郝国建,许君胜等.躯体形式障碍与家庭环境和功能的关系[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2,12(5):536-538.

[14]姚晓波,杨昆,羊礼军等.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3):209-210.

[15]毛庆娟,高飞,张高峰等.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与抑郁症状的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9):1307-1308.

[16]陈意坚,符芳.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因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59-60.

[17]王亚军.孕期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后焦虑、抑郁疗效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5):665-666.

[18]万里莉,周瑞棋.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5):29.

[19]王爱华,刘丽,王蕊,等.无指征剖宫产孕妇的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8):937-938.

[20]陈认红,宋义英,温小玲,等.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产妇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3,11(14):1257-1258.

论文作者:杨孟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4

标签:;  ;  ;  ;  ;  ;  ;  ;  

产后抑郁患者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调查论文_杨孟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