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士凤
(沈丘县中医院耳鼻喉科 河南 周口 466300)
【摘要】 目的:探究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2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13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9例。观察组在鼻内镜下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照组行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并在术后半年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48%,对照组62.3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2例发生鼻腔粘连,3例发生鼻中隔穿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临床疗效明显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矫正;鼻内镜;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241-02
鼻中隔偏曲为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疾病,鼻中隔偏曲不仅会引起通气功能障碍,也会因为该病存在同侧或者对侧鼻甲、钩突和半月裂等异常从而引起鼻窦炎。鼻中隔偏曲会引起头痛、头晕、鼻塞及鼻出血等症状[1]。对于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临床主要以粘膜下的切除术为主,该方法属于创伤性手术,术后较易复发对手术疗效产生不良影响[2]。随着内镜在临床运用的展开,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也越来越受到患者欢迎。笔者为探究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临床疗效对我院2007年~2013年138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望为后续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我院2007年2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13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9例。观察组在鼻内镜下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照组行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所有入选患者均经体格检查及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等检查确认为鼻中隔偏曲,此次试验征得患者同意,双方签订同意协议。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范围18~61岁,病程1~15年;其中鼻中隔改为C型偏曲39例,S型偏曲21例,复杂性偏曲9例;23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症状,30例出现鼻塞及鼻出血,16例出现鼻塞。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范围19~64岁,病程1~13年;鼻中隔前部偏曲36例,中部偏曲18例,下部偏曲15例;30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症状,26例出现鼻塞及鼻出血,13例出现鼻塞。对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影响组间比较。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术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局麻或者全麻,使患者平卧稍微垫高头部。采用局麻时用利多卡因浸润麻醉方式麻醉患者左侧鼻中隔前缘,鼻内镜下鼻中隔左侧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向皮肤侧的位置做弧形的切口。然后将鼻中隔粘软骨膜及粘骨膜进行分离,在切口后方纵切鼻中隔软骨并仔细分离对侧的粘骨膜使得偏曲的软骨可以充分游离最后进行切除。如果发现偏曲的位置处于软骨和骨交界处则还需继续分离,然后再分段剪开取出;如果单一的鼻中隔骨嵴则可在棘突前部做切口,但仅需切除鼻中隔骨性支架即可。手术结束后对术腔进行清理,复位粘膜对切除的中隔软骨进行修正将其置于粘软骨膜下,间断缝合切口,进行双鼻腔膨胀海绵填塞,术后24小时取出填塞物,然后双鼻腔各放明胶海绵1片,术后5天拆除缝线,取出双鼻腔明胶海绵,至此手术完成。对照组:在无鼻内镜下进行常规的矫正手术,术后处理同观察组。
1.3 观察标准
于术后半年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断
临床疗效分为三个等级,基本痊愈:偏曲的部分得到理想的矫正,切口明显愈合不良症状明显消失;明显好转:偏曲的部分得到理想的矫正,切口愈合但偶见鼻塞,鼻甲肿大;无效:偏曲的部分未得到理想的矫正,头痛、头晕及鼻出血症状依然经常出现。
1.5数据分析
数据纳入SPSS20.0进行分析计算,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卡方检验分析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差异较大,具体结果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 基本痊愈 明显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69 45(65.21) 16(23.19) 8(11.59) 88.41
对照组 69 25(36.23) 18(26.08) 26(37.68) 62.31
X2值 4.05
P值 <0.05
表1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3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
2.2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观察组无一例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2例发生鼻腔粘连,3例发生鼻中隔穿孔,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鼻中隔穿孔 鼻腔粘连 鼻梁塌陷 合计
观察组 69 0 0 0 0
对照组 69 3(4.35) 2(2.90) 0 5(7.25)
X2值 5.09
P值 <0.05
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5%观察组为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无鼻内镜的传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时由于手术视野小,照明深度的局限等不足使得术中经常出现难以矫正及术中损伤骨膜等情况发生,从而加大术后鼻腔粘连、鼻梁塌陷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笔者对比观察在鼻内镜下行矫正手术及无鼻内镜下行矫正手术发现在鼻内镜下行手术的临床疗效明显并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出现,研究结果与前人一致[3,4],再次证明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的理想效果。
根据此实验我们结论为: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临床疗效明显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伶俐,李平华.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伴鼻中隔偏曲21例[J].重庆医学,2011,40(6):570-571.
[2]苗旭涛,彭本刚,王欣,等.外伤性鼻中隔偏曲及鼻骨骨折同期矫正手术的特点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14):659-660.
[3]张珉.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86 例临床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7):119-121.
[4]谢建初.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37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32-34.
论文作者:楚士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1
标签:鼻中隔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