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产业集群中,由于地理接近,企业间密切联系,可以面对面交流,有利于各种新思想、新技术、新知识的传播,由此形成知识的溢出效应,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相对狭窄的地理范围内聚集着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生产同类或相类似产品的企业,他们在资金、技术、设备方面的差异较小,集群内的竞争必然非常激烈。这就迫使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获取竞争优势。竞争的结果使得各种技术创新成果不断出现,整个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集群化;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中小企业集群化的概念及实践
所谓企业集群,是指一组彼此独立自主,但相互之间依托于资源共享和互补、专业分工和协作等特定关系,在地理上靠近的多个企业,其主体是中小企业。它不但可以使人财物等资源集约化使用,并且有利于形成产业链和产业带,从而产生强大的集聚效应。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等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和共享技术设施,形成中小企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在各工业区内,集中建设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贸机构、技术服务中心和培训教育中心。从国内看,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省市实施以“小企业、大市场”的工业化战略,以制度变迁为契机,通过地缘、亲缘和经济联系在全省各地相互融合、逐步扩散,形成了一批以市场为核心、产业带动性强、协作密切的中小企业集群。由此带动了工业化,推进了城镇化,促进了区域和城乡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1、创新发展能力
集群创新发展能力是指集群进行创新所具备的基础能力,决定了其创新资金的投入能力以及创新过程的持续性。一般来说,企业集群本身的发展能力越强,在这种较强的基础上进行集群创新的投入力度就会越大,创新所带来的收益就会成倍增加。反映企业集群的创新发展能力主要有销售收入增长率、集群的规模、集群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从业人员数这四个指标。
(1)销售收入增长率。该指标反映了本年度比上年度的销售总额变动的百分比,该指标大于零,说明企业市场销售情况良好,处于发展阶段,企业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销售收入增长率=本年度销售收入增长额/上年度销售收入总额×100%
其中,本年度销售收入增长额=本年度销售收入总额-上年度销售收入总额。
(2)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一般以年产量作为企业规模的标准,国家对不同行业的企业都制定了一个规模要求,达到规模要求的企业就称为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当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含)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商业企业是指当年产品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含)的非国有商业企业。企业集群中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越多,集群中技术创新的竞争就越激烈,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就越强。
(3)集群信息化资金投入。集群信息化建设越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知识外溢速度越快,越有利于创新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使得新技术迅速转化成为新产品。
(4)从业人员数。集群创新活动的主体是使集群得以持续创新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从业人员的数量能够反映出集群发展的基础是否坚实。
2、创新研发能力
集群创新研发能力是指企业集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持续不断地开发新技术和推出新产品并获得持续增长的经济效益的能力。反映企业集群创新研发能力的主要指标有: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R&D人员比重、R&D机构数量、产学研合作水平、创新成果转化率。
(1)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该指标反映了集群研发活动的资金投入状况。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R&D经费/销售收入。
(2)R&D人员比重。集群创新研发能力取决于集群研发活动的人才投入。研发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研发人员人数/从业人员总数。
(3)R&D机构数量。集群的研发机构数量越多,集群创新研发能力越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产学研合作水平。集群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项目的水平反映了企业集群的创新研发能力。该指标为定性指标。
(5)创新成果转化率。创新成果转化为新产品的比率。该指标直接反映了企业集群创新研发能够投入到实际生产的能力。
3、创新产出能力
创新产出能力是衡量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创新最先的产出是科技论文与专利,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开发和工程化研究,再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和试生产,生产出高新技术产品,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从而促进集群创新水平的提高。因此,可用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著名商标数、创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和创新产品市场占有率4个指标衡量创新产出能力。
(1)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指集群内拥有专利项目的总数。从短期来看,每年的专利申请可能不是当年的研究开发成果,而是以前多年的研究开发成果;但从长期来看,企业要持续生存下去,便应有持续的研究开发,也就是说企业应能够不断推出新的专利。
(2)著名商标数。中小企业集群进行技术创新,增强集群核心竞争力,最终形成集群的品牌效应。因此,著名商标数是衡量创新产出能力的重要指标。
(3)创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创新产品销售率=创新产品销售收入/总销售收入。
(4)创新产品市场占有率。创新产品市场占有率=新产品销售量/同行业产品销售量。该指标反映了市场对集群新产品的认知度。
4、创新外部环境
集群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集群所处区域环境的影响,创新环境条件对创新能力有很强的制约或促进作用,两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良好的创新环境条件能提高集群创新能力,反之,创新环境条件比较差的集群,其创新能力就比较弱。集群创新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创新基础设施条件、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创新融资环境、创新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
(1)创新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的创新基础环境设施是集群进行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知识溢出变得更方便、快捷和有效。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设备越先进,越有利于提升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的速度,可用集群年均用于科研的基建经费支出来反映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加强技术中介服务,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相互转化的有效途径,是形成成果转移商品化、市场化的重要媒介。因而,该指标也会对创新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为定性指标。
(3)创新融资环境。集群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资金流动性越强,融资渠道越宽,对集群的创新活动促进作用越强,可用集群GDP来体现区域经济环境状况。
(4)创新政策环境。政府在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方面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责任,不但为集群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还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健全政策法规制度体系来引导和干预集群的创新和发展。区域政策环境可用鼓励创新政策先进性来衡量,该指标为定性指标。
(5)文化环境。创新的文化环境是指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气氛和创新主体的整体素质,该指标为定性指标。
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涉及的产业种类较多,分布范围较广,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独特动力。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决定着集群的整体竞争能力,因此建立可操作性强的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阮氏如月(NGUYEN THI NHU NGUYET). 社会网络、动态能力与中小企业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万菲. 企业集群、企业家背景特征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7.
[3]罗晓光.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
[4]章宜. 集群创新网络视角下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力评价[D].湖南大学,2014.
论文作者:王燕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