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论文

丽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论文

丽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

□和肖毅

【内容摘要】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有利于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有利于文化通过旅游增强活力、旅游通过文化提升品位。丽江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理念,做实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监管融合等工作,为了推动新时代丽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本文提出了丽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文化产业;旅游经济;融合发展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产业之间的渗透融合作为新型的产业革命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并将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深刻变革。”[1]新一轮国家机构改革,文化与旅游合并,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这一举措有利于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2019年3月,组建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标志着丽江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的开始,这对于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汇聚文化与旅游发展合力,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文化和旅游工作方针政策,维护监管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秩序,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使丽江的文化更具有活力,旅游更具有魅力,推出更多有内涵、有品位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丽江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干又有七律《游称心寺中岛》,据《雍正浙江通志》越州称心寺条载:“会昌中废,大中三年,观察使李褒奏重建。”[5]6431因而可以判断方干游历镜湖中的称心寺并留下诗作是在大中三年(849)方干40岁之后。

一、文化与旅游融合,有利于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统一

文化产业是提升丽江旅游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丽江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是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经济业态,具有经济属性,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从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作为载体,又具有社会属性,而文化产业的社会属性又具有上层建筑和审美意识形态的精神属性和情感属性,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文化产业是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有机结合,二者不可偏废,更不能非此即彼。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是基本的属性,只有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2]文化产业对于文化消费者的满足不是体现在产品的实用价值上,而是建立在对文化消费者的情感、心理、精神和审美等主观层面上满足,只有文化产品所蕴含的真、善、美以及科学、文明、积极、健康、先进的文化内容,才能成为文化消费者的精神食量,因此,文化产业的社会属性是文化产业经济属性的前提和灵魂。实践证明,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是对文化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感悟和欣赏,也是对文化产品社会属性的认同和肯定。

(一)把握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文化产业既具有一般的经济属性,又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属性与经济属性的有机统一,不能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属性及其价值观念,不能片面地认为实现社会精神层面的审美价值就可以摆脱市场经济规律,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走好健康的良性循环的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之路,真正实现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植物措施包括:栽植侧柏1 776株,栽植爬山虎576株,种草3.63 hm2,自然恢复植被面2.3 hm2。

(二)促进主流价值观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一方面,要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谋求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尊重市场,与市场进行深度融合,以此来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服务要以优秀精神产品的服务为导向,以二者的充分集合促进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丽江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了丽江的文化产业,提升了丽江的知名度,实现了丽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双赢,有力地促进了丽江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文游工作者特别是领导干部,从融合发展的高度全面认识和把握“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的深刻内涵,要树立文化与旅游“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发展理念。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要做实文化与旅游的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监管融合等工作,不能把文化与旅游割裂开。

丽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以最具优势和开发潜力的“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主要代表。民族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相结合,成就了丽江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产业,丽江曾经成功地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纳西古乐”、“丽水金沙”、“印象丽江”、“宋城千古情”、“云南的响声”等文化旅游演艺产业以及“九色玫瑰小镇”(即创意特色旅游小镇)等。丽江“文化+旅游”的文化产业有室内舞台演出、山水实景演出、主题公园、特色小镇等各种类型,有土生土长的“纳西古乐”,也有“复制”引进的“宋城千古情”,还有名人效应的张艺谋“印象”系列和杨丽萍衍生态打击乐舞“云南的响声”等品牌,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盛宴,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演艺项目,还是“复制”引进的演艺品牌,都以表现丽江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使游客感受到独特的文化体验。丽江“文化+旅游”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在于都围绕着丽江的民族之“根”和文化之“魂”,都是在做有“根”有“魂”的丽江民族文化。“文化旅游涵盖了历史古迹、遗址、建筑、艺术、宗教、风俗等内容,是一个关联性高、涉及面广、辐射性强、带动性强的产业。”[3]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辐射带动了教育、影视、婚纱拍摄、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康养置业、休闲娱乐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如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创办云南大学丽江旅游文化学院等成功案例。

二、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通过旅游增强活力,旅游通过文化提升品位

(一)产业融合。在产业融合方面,通过挖掘整理、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资源,以及引入文化创意、互联网、大数据、高科技等方法与手段,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品位,增强旅游吸引力,不断满足游客对文化的多元需求。

这套程序是不是和新闻中某些镜头很像?像就对了。实际上我就是按着新闻中的某些镜头描写的,想来场景应该不差。虽说雷同,但却无意抄袭。

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牧草,一年刈割2~3次,刈割紫花苜蓿的同时会把杂草一起割掉,但杂草根部依然保存在田间,所以紫花苜蓿田如果用土壤处理剂除草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一般用茎叶处理剂。根据试验结果,紫花苜蓿在刈割20 d左右(此时杂草叶龄较小,一般在2~5叶期),田间可以喷施甲咪唑烟酸进行杂草防除;禾本科杂草为主地块,可以喷施高效氟吡甲禾灵或精喹禾灵或烯草酮进行防控;阔叶杂草为主地块,可以喷施灭草松或唑嘧磺草胺或嗪草酸甲酯或扑草净进行防除。

三、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理念

(三)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从本质上讲,旅游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文化追求、文化完善行为。”人之所以旅游是为了满足人的文化差异性和人对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不懈追求。今天丽江的旅游业已经不是一个闭关自守的产业,在不同的产业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尤其是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产业的融合已经越来越深入,二者与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电子商务、民俗风情等深度融合,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产业链。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丽江近年来打造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成就了丽江旅游业的发展,丽江的旅游承载了丽江的文化,丽江的文化成就了丽江的旅游。

(二)市场融合。在市场融合方面,要用足用好丽江知名度高、旅游市场大的优势,优化文化与旅游融合环境,建立健全文化机构与旅游企业对接合作的体制机制,做优做强现有的优势企业,打造一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领军企业以满足丽江旅游市场的需求。

(三)服务融合。在服务融合方面,协同推进公共文化与旅游文化服务工作,协同推进为居民服务与为游客服务工作,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服务设施、服务机构、资源配置等统筹工作。

(四)监管融合。在监管融合方面,要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更新监管知识与能力,提升监管水平,制定融合文化与旅游相统一的管理制度、措施,管文化与管旅游合并考虑,一并执行。文化产品与一般工业品有不同的表现特征,文化产品具有双重属性,即社会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商品属性特征要求人们用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进行监管,文化产品意识形态特征是指它具有政治、思想、法律、宗教、伦理、道德、意志、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深刻的思想内容,这就要求人们用国家文化主权安全、主流价值观维护、公共文化安全等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监管,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规范。

四、结语

丽江作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丽江坚持“以自然为本,以特色为根,以文化为魂,以市场为导向”的方针,依托丽江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形成了文化演艺、文化旅游、文化传承的三大文化产业名片,支撑着丽江的经济发展。旅游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是文化交流的纽带,同时也是文化建设的动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文化市场的繁荣,丰富文化产品的供给方式、渠道、品种、类型等,促进文化产业市场的繁荣昌盛。进入新时代,丽江的“纳西古乐”、“印象丽江”、“宋城千古情”、“云南的响声”等原有品牌如何保持发展优势,如何进一步增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活力,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为旅游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用旅游增强文化动力,注入文化以新的活力,优势互补,相互支撑,带动并形成新时代丽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促进丽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文化产业年度报告2015[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431

[2]范建华.中国文化产业通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3]蔡尚伟,车南林.文化产业精要读本[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130

【基金项目】 本文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团队“丽江民族文化研究”课题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和肖毅(1962.2~),男,云南丽江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标签:;  ;  ;  ;  

丽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