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对“地理环境”的定义是“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并指出:“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地理环境理解能力是指在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分析、评价、实践等能力。”
一、在观察地理环境中提升地理环境理解能力
1.有目的观察,形成地理环境问题。
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中,就要有目的地从地理的视角来观察地理环境、感知地理环境。对地理环境的观察是学生感知地理环境的重要方式。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多彩的自然景观,各样的自然环境创造出不同的人文景观。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关于地理环境的图像资料,这就需要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形成地理环境问题的能力。例如,金秋时节贵州的梯田彰显着其独特的美,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观察这种美是在什么地形下创造出来的,发现贵州梯田的美蕴藏在背后的地理环境,我们当地地理环境和该地是否相同,能否形成同样的景观。
2.多角度观察,概括地理环境特征。
对地理环境的观察要从多角度入手,科学有序的观察能使相关地理知识结构化,形成内在的联系,学生更易理解相关地理知识。在《中国地形复杂多样》这一部分内容中有大量的关于地形区的景观图片。
二、在分析地理环境中提升地理环境理解力
1.分析地理环境特征的能力。
地理环境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对各种要素的综合分析,常常是我们认识地理环境特征或地理现象成因的最基本的方法。要抓住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突出该区域的地理环境与其他区域的主要区别。在分析某区域地形特征时,可以从平均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的分布、地表起伏状况、该区域特有的地貌来分析。例如,分析非洲地形特征时,首先要分析出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通过海拔高低分析出地势特点是东南高、西北低,另外该区域有世界最大的东非大裂谷和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而分析欧洲的地形特征时,要突出该区域地形以平原为主、有大量冰川地貌的分布。
2.初步分析地理环境因果关系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任何地理现象、特征和规律的都有其某种因果联系,初步分析地理环境的因果关系体现了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飞跃。这一过程要通过观察、实验获取相应的感性知识,运用地理推理的方法,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还要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经验,通过分析、比较、推理,总结概括出新的地理知识,不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在评价地理环境中提升地理环境理解力
1.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评价。
对不同区域地理环境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感知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更能总结相关的地理环境规律。
2.同一区域的地理环境评价。
同一区域的地理环境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与平原相比山区发展经济有优势条件,同样也有不利的条件。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评价山区地理环境的优势、劣势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样在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总结和运用相关规律,形成了初步正确评价人地关系的能力。
四、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提升地理环境理解力
林培英教授认为地理学习中的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学生参与和实践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它应具备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学生有直接体验,二是学生有操作行为。良好的地理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感知地理环境特征。在某次“金砖五国”峰会来临之际,笔者组织了一次“金砖五国之旅”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主题分为“地理位置篇”“自然环境篇”“经济发展篇”“风土人情篇”四个篇章。把全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研究一个国家,给予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最后在课堂上分别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各小组分别收集网上资料,查阅相关资料,最后汇集整理材料。在展示时,各个小组通过讲解、表演等形式分别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现出来,精彩纷呈。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收集了相关地理资料,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论证,进一步认知、理解了五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在户外实践活动中体验地理环境特征。地理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开展社会调查、野外观察等户外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体验当地的地理环境,增进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同时也体现出“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地理课程理念。在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时要在真实的地理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体验,理解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状况。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以致用,体验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总之,提升中学生地理环境理解能力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更有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论文作者:李宏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地理环境论文; 地理论文; 地形论文; 区域论文; 特征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