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奖“特”在哪里——《画家和牧童》教学片断赏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等奖论文,牧童论文,片断论文,画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来自内蒙古的张丹老师执教的《画家和牧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一举获得了特等奖。多次回放品味张老师的这节课,才明白了“特”在哪里。
【片断一】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请你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句在上面做个记号,并且要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书,师巡视,帮助纠正字音)
师:在刚才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难读或是拿不准的字音,告诉大家,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戴嵩的“嵩”是后鼻音,不是前鼻音。
师:那你领大家读一遍。
(生领读)
生:课文中有一个“拱手”,我老是把“拱”读错。
师:谁来做做拱手的动作?(生做动作)你做的不标准,看老师是怎么做的。(边做动作,边解释)在古代,表示对别人的谢意或者见面打招呼就像这样子。
师:看来,课文里难读的字还不少呢!快点读一读课文后面需要认识的字吧。
(生练读,同桌互相检查)
师:生字大家都认识了吗?我们来读一读。(出示词卡,开火车读词语)如果同学读对了,就请你跟着他读,读错了,就请你举起小手帮助他纠正。(领读到“惭愧”一词时)观察这两个字和什么有关系?(竖心旁)都和人的心理有关系。再读一遍。
师:词语都读完了,读得也很准确。那我发现,有一个句子有些同学读不准。(出示:“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夹”字为红色。生读句子,师纠正“夹”的读音)
师:我们动笔把拼音标注在这个字上面,就不会读错了。
赏析:该片断是课文的初读阶段。张老师的识字教学所用的方法灵活多变。“戴嵩”一词在整节课的学习中,以词的形式出现了三次:导入新课认识主人公、结束全课留下疑问时教师两次出示了词卡,本片断中是学生的提示:“嵩”是后鼻韵母。对于这个词语,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当明确:只定位在读准字音上,反复强调读音的正确。“拱”字的教学,既强调了读音,又借助动作帮助理解了字义。“惭愧”一词,先读音,观察字形,再联系推理这两个字都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教师又根据预设,出示了带有多音字“夹”的句子,帮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判断多音字的读音,并且让学生在“夹”字上面标注音节,加深了印象,以备温习之用。本教学环节,识字学词层次分明,各有侧重。既教知识,也教方法。操作简单意义深远,从小培养终身受用。
【片断二】
师:同学们将课文读得真准确,相信大家对文中的主人公戴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生:著名的画家。
师:(板书:著名)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著名?
生:出名、有名。
师:用意思相近的词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说戴嵩著名,说明他画的画一定非常好。文中有一个写他作画的句子,(课件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快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请你好好地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他的画技高超。(指名读,说感受)
师:这个句子中有两个不好理解的词语: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你知道意思吗?(指名答)
师:这两个词语说的是国画的绘画技巧,是两种不同的绘画方法。我们来欣赏一幅图片,请你上台指一指,哪里用了浓墨涂抹的方法,哪里用了轻笔细描的方法?
师:现在你明白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吗?是呀,有时我们借助生动的画面就能体会出词语的意思来。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吧。
师:戴嵩就是这样寥寥数笔画出了一幅《斗牛图》,快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他的画技高超。
赏析:低年级词语教学,贵在教给方法。张老师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了词语“著名”,用借助图画的方法理解了词语“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在这里,张老师避免了用专业的术语生硬地教给学生,也没有领着学生去深究。这既凸显了教学的简约,也是对二年级学生认知程度的最佳诠释。
【片断三】
师:如果此时你也是围观的人,看到戴嵩精美绝伦的画作,你会如何来夸赞呢?想一想,自己试着先说一说。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真好。如果你能学着书中商人和教书先生夸赞的句子来说一说就更好了。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如果你能在刚才所说的句子的基础上再用上这些词语,你的语言就会更加形象和生动了。先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师出示词语并领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生跟读,同桌间说句子。师指名学生说句子)
师:(小结)真棒!积累的词语如果能恰当地用在表达中,我们的说话、写话就会更加生动了。
师:就是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都在夸赞,就叫做“纷纷夸赞”。在读书的基础上,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就理解了“纷纷”这个词语的意思。请你带着此时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吧。
赏析:二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他们在“夸赞”时,除了用“真棒啊”“太像了”“画得太美了”这一类常用语外,并没有说出其他的赞美之词来。张老师对这一点预设很充分,通过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上及时提供相关成语,迁移运用,丰富和发展语言的表现形式,并相机理解文本词语“纷纷夸赞”,精致巧妙!
【片断四】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还记得吗?我们再来巩固一下吧。
师:(出示词语,生齐读)希望你能在记住这些词语的基础上,积累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当中去。
师:有一个难读的词语“浓墨涂抹”,(出示词卡,生齐读)词语中有一个需要写的字:抹,这是一个带有提手旁的字,请你认真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
(师板书范写,强调字形及注意事项,生书空,练写。学生作品投影展示,点评,再次练写,再展示)
师:还有两个带提手旁的字,(课件出示:拱、挤,生齐读)相信你一定能在写“抹”的基础上将这两个字写得正确又美观。(强调写字姿势)
赏析:张老师带领学生读的形式丰富又有实效。认字、词的时候读,理解了之后还读,写之前又读,完全符合低段字词教学必须反复再现、强化识记的认知规律。写字也突出了方法渗透——举一反三。
透过张老师的课堂,我们更加明确了教学的目标一定要少而精,教学的过程一定要简而实,要更加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渗透,更加关注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使语文课更加纯粹而不失丰富的意义。回想这节课,有什么特别的吗?似乎没有。可是,我却悟出了特等奖“特”在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