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_安天碧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_安天碧

安天碧

(遂宁市船山区老池乡初级中学校遂宁629000)

【内容摘要】:维品思质是思维活动在思维过程中个性的表现,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强弱,正是通过各项思维品质的优劣来反映和体现的。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就能够对所研究的数学问题认识敏锐、分析深刻、方法巧妙周密、处理灵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渗透着一定思维方法的传授,能使教学达到启发学生思考、开动思维机器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品质逻辑思维创新思维

维品思质是思维活动在思维过程中个性的表现,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强弱,正是通过各项思维品质的优劣来反映和体现的。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就能够对所研究的数学问题认识敏锐、分析深刻、方法巧妙周密、处理灵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渗透着一定思维方法的传授,能使教学达到启发学生思考、开动思维机器的效果。《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数学例题教学不仅是向学生讲授知识,提供范例,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可见,教师善于发挥数学例题本身蕴藏的内在规律,使之反映的数学概念、思维方法更为广泛、深刻,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很有必要。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探索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教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而应变能力要得到提高,就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中常听学生反映:课内例题听得懂,课外练习不会做。的确,学生中存在这种普遍现象,就是解答问题习惯于模仿例题解法或生搬硬套公式、定理,不会用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为此,在进行数学例题教学中,教师可先不讲不导,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题目特点探索出解题思路,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地对条件和结论进行思索、分析,从而探索到解题途径与思路,而不是照本宣科讲例题,全盘托出解题方法与结论。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独立思考创造出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具有新颖性成分的智力品质。其基本特征是“创造”。这种特证发生的原因在于: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地迁移,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的层次和交结点。概括性越高,知识系统性越强,伸缩性越大,迁移性越灵活,注意力越集中,则独创性就越突出。

思维的独创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它是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从而独特、新颖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中学生表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善于独立地思索、分析和解决问题,富于探讨与创新的精神。

思维的独创性有三个特点:一是独特性,它具有个性的色彩,自觉而独立地操纵条件和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二是发散性,它从某一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为数众多、形式各异的信息,即找到两个活动方式;三是新颖性,它的结果(包括概念、结论、方案或是优解),都包含着新的因素,它是一种探新的思维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思维独创性的最重要指标是新颖程度,大这种新颖性并非脱离实际或荒唐的,而是具备一定社会价值的。它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被人们所忽视或误解,但终究会被社会所承认。

随着对独创性(或创造性)思维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发散性思维的重要作用,不少教育科学实验在这一课题领域取得了成果。但是有一种片面观点应该引起注意,即把发散性思维等同于创造性思维,似乎一个人的创造能力主要体现在创造性思维方面,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于是误认为想法越多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然而,思维的变通性与独特性仅仅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部分而非全部,还应重视思维的逻辑性与严密性。不能由于传统教学忽视对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集中性思维严谨细微,有根有据,但清规戒律多,容易造成思维定势,发散性思维灵活流畅,刻意求新,不受时空限制,具有飞跃式的优点,但往往带有假设猜测的性质。必须使两者高度协调起来,相互交织反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任何以偏概全的形式主义做法只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而决不能产生真正的创造性思维。只有辩证的思维训练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

三、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具有开拓性、独创性和新颖性,能够开创出前所未有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构思[4]。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材,数学教学常常是通过例题、习题的分析、推理、运用来达到问题的解决和能力的培养,而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解证方法大多是比较传统的方法,若能利用新思想、新方法,突破常规,大胆探索,另辟蹊径,给出标新立异的解法,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题多变是指通过对例题的多种改变,探索更深刻、更一般、更新颖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一题多变的方式可采用条件改变,结论不变(多题一解);或条件不变,结论改变(一题多问);或条件、结论都改变(即增加原题部分条件,变换求解结论)等变化形式。教师在讲解典型例子题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联想、猜测等多角度去研究、探讨,往往从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中,创造出某些新颖有趣的数学问题。如“能赶上火车吗”一节,书中给出两种情况,由于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思维不同,学生不但提出书中的两种情况,而且提出几种不同的情况。有的学生提出,在现实生活中,汽车的速度经常是每小时100公里以上,因此在第一种情况中汽车可以提高速度;有的学生提出第二种情况中,人走的速度也可以提高些;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汽车行驶到途中一定位置下去一批人,然后掉头再接另外一批人使得两批人同时到达火车站;这样每个人都在运动中,更节省时间。对此,有的学生提出,在现实生活中,人上车、下车也需要时间,而且多次启动汽车,也需要时间。学生为此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在讨论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创新思维。可见,一题多变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四、诱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心理学认为:灵感是一种顿悟型的潜意识活动,一般是指突出其来的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或是突然闪现的解决问题的创新性设想。灵感是大脑的一种特殊机能,是思维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人的认识上的一种质的飞跃,灵感的产生常常导致突破和创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那种“违反常识”的提问,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解题中别出心裁的思想,哪怕是一点新意,都应充分肯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维,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于敢于提出问题,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探索过程也往往是思维创新的过程。同时,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逆向思维的培养,因为逆向思维不仅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克服思维定势,而且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灵活多变的能力,并可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以上几个数学思维的智力品质相互渗透,密切联系,组成有机的统一体。一个具体教学现象的消长,往往很难确定是哪个思维品质的表现,而是几个思维品质综合起作用的结果。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对例题探索获解的思路,每种解法、各种变化、同类问题的统一解法等等,进行不断的思考、总结,不仅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思维品质,而且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学习的迁移中得到提高。

论文作者:安天碧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4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9

标签:;  ;  ;  ;  ;  ;  ;  ;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_安天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