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胃肠疾病发生的内因主要是气机的升降斡旋失调。本文试图通过论述气机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其与胃肠动力障碍的关系, 指出气机升降失常是胃肠疾病的病理基础, 阐明调畅气机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胃肠疾病;调畅气机;中医病机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236-02
在中医学理论中的许多病例名词如“泄泻”、 “呕吐”、“痞证”、“反胃”、“嗳气”、“呃逆”等病证基本都是指胃肠相关疾病。根据中医学理论其病变主要症状表现为中焦纳运升降失常, 我们平常所是指的一般有清浊相干、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等耳熟名词。根据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我们现在所谓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其诱发基因主要在于胃肠气机的升降斡旋失司。因此对调场气机的研究,辨明气机条例对于胃肠疾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需要。
1.胃肠气机升降失调
1.1 气机升降原理与胃肠功能
“人以水谷为本”,胃肠在人体消化系统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胃、脾、小肠及大肠之气对于水谷得进, 精微得化, 糟粕能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人体的胃通过受纳、腐熟和脾将肌理中水谷运化吸收,清者(营养物质)向上输心人体主要器官,化生营血,供养全身;浊者(糟粕物质)则是通过肠胃气机沉降的推动作用,经由小肠、大肠等胃以下器官传输,排出体外。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饮食变化、外邪入侵等各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肝、脾、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气机失调,从而导致生理性的功能失调,胃肠功能紊乱,影响胃肠功能的正常运作。
1.2 气机升降失调导致的胃肠疾病病理
消化系统中胃肠功能的失调将会导致气机紊乱,影响气机的正常的运作,进而导致胃肠疾病。具体的变现为:一是升降不及,湿痰阻滞、饮食混乱等均会造成胃气滞塞、胃的运作收纳失调,日常常见的病症表现为嗳气、腹痛、胃痛、胀痛等等,我们称之为降而不及;另一种症状表现为腹胀、嗳气、泛酸、食少、纳呆等,这主要是因为肝气升发失调,导致气机滞于中焦,我们称之为升而不及。二是升降太过,升之太过是因为肝火内寄,一遇郁郁,则郁久化火,上升灼胃,进而导致呕吐酸水、苦水,火灼胃络严重者则会挟血上行,迸发呕血症状;而相反的另一种降之太过则是由于肝气横逆、饮食不节、久病不愈等导致脾胃受损,中气不足,升清乏力。三是升降反作,升降反作表现为升降互逆,气机升者不升反降,反之降者不降反逆。当气机反升为降者会出现情志郁结、伤脾劳怠等,这是由于脾之失调,脾虚脾弱使得脾不能运化水谷和化生气血,进而出现面色萎黄、腹胀、腹泻、精神倦怠等症。当气机反降为升者会出现脱肛、内脏下垂、脾虚、大小便滑脱不禁等症状。
2.胃肠气机升降与胃肠动力学
在现代化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而心理因素对于胃肠疾病的影响也得到了普遍的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代中医理论中心理因素主要表现为对胃肠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胃肠气机紊乱,导致气机不能正常的进行调节。众所周知,胃肠道功能动力紊乱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反之,精神心理因素也会影响人的胃肠动力。外界因素与心理因素的混合刺激将会经由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肠胃功能,导致一系列的胃功能失调,表现为胃肠感觉过敏或者过缓、胃肠疼痛值降低、胃窦运动降低等一些列的单项病症以及并发症,使得机体器官性功能变化。[1]
现代医学中胃肠功能的作用反应在胃肠动力学的研究,具体变现为一旦胃张力减弱将会使得贲门的收缩频率减弱和以及震动的幅度减低,当幽门括约肌收缩加强,胃肠排泄功能减弱,就会造成腹胀腹痛。与之相反一旦幽门括约肌收缩减弱,胃窦的蠕动将不会有很好的作用,当胆汁回流进入胃中,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进而导致食欲下降、饮食不振等症状,此时的大肠小肠蠕动变化又会相应的引起腹胀、便秘、腹泻等。由此可见,现代胃肠动力出现的症状与气机升降失调所致的消化道症状基本相类似。
3.气机调节对于胃肠疾病的治疗
3.1 脾胃调理
古代名家历来重视脾胃的调理,脾胃升降有序对于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扮演者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素问·太阴阳明论》中就提及“脾与胃以膜相连”,脾胃同居中焦,是身体的升降中枢所在,承担着上通下达的作用。张仲景通过辛开苦降、通腑泻下开创了脾胃治疗的先河;李东垣首创的名方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通过对脾胃气机升降的调理达到相应的目的。在脾胃病理方面,胃病脾病基本都会相互传递,形成脾胃同病。在临床治疗的阶段,我们应根据脾胃各自的异同点,采取脾胃同治的方法来达到胃降、脾升的生理特性,使得脾胃气机功能正常。
3.2 肝胃同治
在阐述完脾胃关系的基础上,胃肠疾病同时也与肝(胆)的疏泄有紧密的关系,肝(胆)的疏泄功能的完整良好将会影响气机胃肠的运动。我们常说勿动肝火,指的是肝脏气机怫郁,肝胃不调往往在临床表现为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袭犯胃,进而导致。日常的病症中如嗳气呃逆、胃脘胀痛、痛及两胁、烦躁不安等皆是由于肝气郁结,进而胃失和降。因此胃肝同治必须疏肝解郁,调理肝脏气机,抑肝扶脾,疏通肝脏积郁,进而解决胃失和调的问题。
3.3 气血调理
胃肠疾病大多是气机阻滞所致,气血调理是相当重要的环节,气滞不通将会带来诸多不良的反应。气血阻塞则多在气滞基础之上产生,气与血之间如影之随形,相互影响。胃肠疾病大多时间久延,容易反复发作,这种长期的病变过程就会使得内因、外邪等诸多因素产生的血络瘀阻。因此气血调节,使得气血通达不仅能够消除气滞消而产生的血瘀阻塞,使得气血调和,而且能够使胃肠气机宣通畅达。
3.4 化湿理气
现代人的饮食恣食肥甘,则使得脾失健运,脾虚不运则产生湿邪,而湿邪阻遏气机,中焦气机瘀滞,胃肠升降失常。湿邪阻滞分为湿热、寒湿。湿热主要郁阻中焦,表现为肢体困重、脘腹胀闷,湿热蕴结于肠胃,脾胃失去运化功能,又会造成大便秘结。而寒湿则是困阻中焦,中阳受阻,脾运失司,变现为饮食不振、大便溏薄、腹痛等。在临床的治疗中胃肠疾病久治少效的病例并不少见,如果能在气机调升降中合理搭配伍化湿药, 那必将会提高疗效。
3.5 注重一体化的治疗
脏腑之间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累及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器官气机升和降是相对的,相应也是升与降也是相互影响的,升而不及则为降,降而不及则为升,因此升降不调的病理变化通常变化莫测。在临床治疗中必须从整体出发,整体结合实际辩清脾胃升降与其他脏腑的相互相互作用于影响。
可以看出,脏腑气机升降有序, 出入平衡乃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得以维持的前提条件。胃肠气机的研究对于现代人的胃肠疾病治疗最重要的是“调”,着重于胃肠气机的调理,使得气机升降有序,排除外邪,消除积郁。从气机升降调节的中医机理中改善胃肠功能的机理,不仅有助于丰富中医理论,而且对于临床治疗胃肠疾病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Hausken T, Svebak S, Wilkelmsen I, et al.Low vagal tone and antral dysmotility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J].Psychosom Med, 1993, 55( 1) : 12.
论文作者:杜以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胃肠论文; 气机论文; 脾胃论文; 疾病论文; 中焦论文; 表现为论文; 将会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