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薛丽[1](2022)在《全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全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用于心搏骤停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心搏骤停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使用全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的3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使用人工除颤联合心肺复苏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次除颤成功率、除颤总体成功率、院内存活率、心搏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一次除颤成功率、除颤总体成功率、院内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心搏恢复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除颤仪结合心肺复苏能提高心搏骤停急救患者的抢救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赵瑜[2](2022)在《重庆市3类职业人群心肺复苏认知现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重庆市3类职业人群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4个区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对CPR知识和态度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重庆市3类职业人群CPR知识总得分为(32.32±12.48)分,合格率为29.31%,其中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知识的合格率最低,为31.64%;CPR态度总得分为(23.87±4.36)分;听说过CPR、接受过CPR培训是职业人群CPR知识的影响因素(P <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单位性质、工作岗位、自觉健康状况、自己是否患病、是否遇到过CPR的场合、是否听说过CPR、是否接受过CPR培训的职业人员CPR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庆市3类职业人群CPR知识和实施CPR的态度积极性还需提高,今后相关单位应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普通职业人群CPR培训,并注重培训的方式和后续的复训,帮助普通职工获取更深入的CPR知识,改善CPR态度,助推院外第一目击者的施救成功率的提高。
郑玲[3](2021)在《内涵模式与先行经验:尊严死决定程序的规范化研究》文中指出尊严死能够提升患者临终期的生命质量,维护人们善终的权利,还能减少过度医疗引起的资源浪费,已得到了全球性共识。但尊严死的决定程序若缺乏规范化管理,不仅无法实现尊严死的社会价值,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自2017年起也开启了安宁护疗的试点工作,但目前尚未对尊严死的决定程序进行全国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对尊严死的伦理风险管控仍显不足。鉴于此,本文从学理上梳理了尊严死决定的核心原则与常用模式,并深入分析了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三地尊严死决定的实践经验,以比较的视角为规范我国尊严死的决定程序提出了具体的制度设计方案。
范爱红[4](2021)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60例,均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组时间2020年2月~2021年2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接受急诊优化护理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急救效率指标、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率,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急救效率指标比较,观察组分诊时间、转诊时间、采血时间更短,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率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效果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可提高急救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生活质量改善,值得应用。
李爽[5](2019)在《院外心搏骤停数据库构建及基于MCLP的急救资源优化配置与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院外心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发生率高而存活率低,尽早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和快速除颤是抢救OHCA患者的关键措施,可由第一反应人在医疗急救(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人员到达现场之前借助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实施,以有效缩短OHCA患者的应急反应时间。我国第一反应人和AED资源有限,且缺乏合理利用,使得OHCA院前急救形势严峻。基于此,本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构建基于Utstein模式的OHCA数据库并进行OHCA现状分析,以最大覆盖选址模型(Maximal Covering Location Problem,MCLP)为基础,构建基于 OHCA 的AED优化配置方案和第一反应人空间需求配置方案,制定基于“第一反应人”和“AED”的OHCA事件院前急救流程,进而形成基于“第一反应人”和“AED”的OHCA事件院前急救模式,以充分利用第一反应人和AED资源使之有效参与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从而改善心搏骤停院前急救现状,提高OHCA患者存活率。研究方法1.构建基于Utstein模式的OHCA数据库并进行OHCA现状分析基于Utstein报告模式,参考AHA指南、欧洲复苏协会指南以及国内外OHCA数据库,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年1月~2017年7月OHCA院前急救病历信息,使用MySQL数据库软件,以E—R模型和第三范式为设计指导,采用专家小组会议确定数据库表结构,构建基于Utstein模式的OHCA数据库。应用OHCA数据库对浦东新区16122例OHCA事件进行现状分析。2.构建并验证基于OHCA的AED优化配置方案通过信息收集和实地调研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AED配置现状;结合OHCA数据库中录入的5年(2012年~2016年)OHCA位置信息,通过地理编码将位置信息录入ArcGIS系统中,采用欧几里得度量计算距离,分析当前AED对OHCA的覆盖水平;以MCLP为方法学基础,设置AED的有效覆盖半径和AED数量两种参数,形成基于OHCA的AED优化配置方案,并以2017年的OHCA位置信息为基础,对AED优化配置方案进行验证。3.构建第一反应人空间需求配置方案以ArcGIS系统中2012~2016年的OHCA位置信息为研究基础,以MCLP为方法学基础,根据社区网格化管理概念将浦东新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作为第一反应人的活动辖区,设置第一反应人的有效覆盖半径和OHCA覆盖水平两种参数,形成第一反应人空间需求配置方案。4.构建基于“第一反应人”和“AED”的OHCA事件院前急救模式结合前期AED优化配置方案以及第一反应人空间需求配置,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小组会议构建基于“第一反应人”和“AED”的OHCA事件院前急救流程,进而形成基于“第一反应人”和“AED”的OHCA事件院前急救模式。研究结果1.形成基于Utstein模式的OHCA数据库基于Utstein模式的OHCA数据库是参考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院前急救特点,结合国际公认指南、专家会议进行设计,规范了 OHCA数据内容的录入标准和表达方式,其结构清晰、内容详实、操作便捷,具备录入、查询、导出及管理功能,可为未来院前急救中心常规OHCA患者的信息登记提供模板。应用OHCA数据库对上海市浦东新区16122例OHCA事件进行现状分析,结果显示OHCA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81-90岁高发,但患者ROSC率和成活出院率均较低。80.22%的OHCA发生于居民区,公共区域的OHCA以街道发生频率最高。65.9%的患者以心源性病因为主,首次监测心律多为心搏停止,心律类型为不可除颤型心律。OHCA目击率、旁观者CPR实施率以及旁观者除颤实施率均较低,超过半数的OHCA放弃了心肺复苏。OHCA的高发时段为6:00-11:59,冬季较夏季发生频率高。OHCA的持续时间、急救响应时间均超过心搏骤停患者的黄金救治时间。2.形成基于OHCA的AED优化配置方案AED合理性分析显示AED安放位置与OHCA发生地不匹配现象严重。当AED的覆盖半径为100 m时,当前配置的AED对OHCA的覆盖率仅为4.60%,OHCA患者离最近的AED的平均距离为1124.99 m。优化后的AED配置方案AED对OHCA的覆盖率显着提高,OHCA患者距离最近的AED的平均距离缩短,两种优化配置策略对比显示重新改变已配置的AED位置可节约成本,更大程度地提高对OHCA的覆盖水平。其次,AED验证结果显示仅依靠步行获取AED的时间超过黄金救治时间4min,而骑行和电动骑行基本在4min以内。AED优化配置方案验证结论与之前一致,证明AED优化配置方案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3.形成第一反应人空间需求配置方案研究显示,当覆盖半径为100 m时,第一反应人可快步行走至OHCA患者身边,其需求量为4626人时可覆盖95%的OHCA。若第一反应人骑行或电动骑行至患者身边,其最大覆盖半径分别为300 m和500 m,此时需要配置1626个和1262个第一反应人,才可将OHCA覆盖率提高到95%。4.形成基于“第一反应人”和“AED”的OHCA事件院前急救模式根据前期综合分析,选择AED优化配置方案为:①已配置的AED位置不可移动时,AED覆盖半径为100 m时新增AED数量400台时的AED优化配置方案;②已配置的AED位置可移动时,AED覆盖半径为100 m时AED数量1000台时的AED优化配置方案。第一反应人空间需求配置方案为:①覆盖半径为500 m,OHCA覆盖率为90%时的第一反应人空间需求配置方案;②覆盖半径为500 m,OHCA覆盖率为95%时的第一反应人空间需求配置方案。以此为背景,根据基于“第一反应人”和“AED的OHCA事件院前急救流程,形成基于“第一反应人”和“AED”的OHCA事件院前急救模式,结合第一反应人的交通状态和OHCA事件中可利用的交通工具,呼叫不同覆盖半径下的第一反应人并取来不同覆盖半径下的AED,以尽可能使第一反应人和AED在医疗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前到达OHCA患者身边,时间在4 min之内。研究结论基于Utstein模式的OHCA数据库具有中国心搏骤停特征,同时兼顾Utstein指南报告模版和国外成熟数据库特征,可规范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信息录入,高效管理和分析OHCA数据,提供临床及科研决策支持,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大样本OHCA病例分析显示OHCA事件发生率逐年上升,但ROSC率和成活出院率均较低,院前急救形势严峻。OHCA事件目击率、旁观者CPR和旁观者除颤实施率均较低,凸显了第一反应人和AED有效参与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当前AED配置合理性有待提高,基于OHCA事件的AED优化配置方案可有效弥补这一缺陷,充分发挥AED在院前的急救价值。此外,第一反应人空间需求配置方案为建立第一反应人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并提示在未来配置第一反应人时,可根据招募的第一反应人的数量,为其合理配置交通工具,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让第一反应人随身携带AED,以缩短应急响应时间。基于“第一反应人”和“AED”的OHCA事件院前急救模式提供了第一反应人和AED参与OHCA院前急救的新模式,可为未来院前急救提供借鉴,以有效缩短OHCA患者的应急响应时间,改善院前急救现状,提高OHCA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魏晓侠[6](2016)在《临床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知识、态度、技能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护理实习生实习前后心肺复苏知识、态度调查和心肺复苏关键技能考核,了解目前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和对心肺复苏认知水平以及院外实施心肺复苏的意愿,进一步探讨护理实习生学习及实施心肺复苏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护理专业急救课程设置以及医院临床心肺复苏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临床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新疆某三甲医院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的198名临床护理实习生进行调查,采用《心肺复苏操作考核评分表》对护理实习生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技术考核,调查分两次进行,即护理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前与结束实习后各发放一次调查问卷,同时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考核,在调查开始前与护理实习生所在科室护士长和带教老师进行沟通,并取得护理实习生本人知情同意,由研究者本人发放调查问卷,在调查开始前采用统一指导语进行必要的问卷填写说明,问卷作答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现场回收问卷。心肺复苏技能考核由参加过培训的临床执业注册护士负责考核并打分。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结果:(1)护理实习生实习前共发放问卷198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有效回收率为98.99%,,实习后共发放问卷198份,回收有效问卷195分,有效回收率为98.48%。(2)护理实习生实习前心肺复苏态度总均分为(24.89±7.13)分,知识总均分为(48.48±5.30)分,技能总均分为(42.97±16.24)分;护理实习生实习后CPR态度总均分为(25.40±4.43)分,知识总均分为(51.26±4.30)分,技能总均分为分(54.10±14.27)。(3)护理实习生实习前后实施心肺复苏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技能操作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学历护理实习生实习前后CPR知识、态度、技能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学习心肺复苏的态度较积极,心肺复苏技能掌握不佳。(6)通过临床实习可提高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水平,对护理实习生态度无显着的影响。结论:(1)临床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知识掌握较好,通过临床实习可提高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知识水平。(2)护理实习生学习心肺复苏的态度较积极,影响护理实习生实施心肺复苏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自身急救技能有关,护理实习生对亲近的人实施心肺复苏的意愿高于陌生人,对同一对象实施胸外心脏按压的意愿高于口对口人工呼吸。(3)通过临床实习可提高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技能水平,但是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技能操作掌握不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4)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应重视护理专业学生在校CPR的技能操作以及临床培训与复训,找出临床护理实习生现场实施心肺复苏的障碍,提高院外实施CPR的意愿。
赵桂英[7](2012)在《呼吸机辅助患者的护理体会》文中认为通过总结临床中人工呼吸机使用的常见问题及安全隐患,分析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干预对策,以及呼吸机对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和相应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树立呼吸机使用中的安全意识和规范使用,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黄彩燕[8](2009)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的护理体会》文中指出呼吸机治疗是抢救各种危重病人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其是维持患者生命的装置,能维持呼吸通畅,改善通气,防止和改善二氧化碳蓄积,纠正缺氧,为抢救呼吸衰竭及患者生命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但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合并症及机器故障,所以做好病人全身各方面的观察与护理十分重要。
钟婉茜,谭清华,肖燕[9](2009)在《人工呼吸机的使用对病人的负性影响及护理》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人工呼吸机的应用对病人的负性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37例应用人工呼吸机病人的护理体会。[结果]在人工呼吸机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障碍同时,不能忽视它给病人身心造成的负性影响。[结论]可以采用各种措施对出现的负性影响作出积极的护理,消除隐患,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王新刚,李瑛,陶婷[10](2007)在《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患儿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工呼吸机的广泛应用抢救了许多患有呼吸障碍疾病患儿的生命。同时它也给患儿身心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儿,护士应从生理、身体、心理方面给予更多关注,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协助医生治疗,可以减轻患儿痛苦,早日撤机。
二、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全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复苏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除颤效果及存活情况比较 |
2.2 两组心搏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比较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2)重庆市3类职业人群心肺复苏认知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抽样方法 |
1.2.2 调查方法 |
1.2.3 判定标准 |
1.2.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CPR知识情况 |
2.2 CPR态度情况 |
2.3 CPR培训情况及行为 |
2.4 CPR知识与态度的单因素分析 |
2.5 CPR知识的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内涵模式与先行经验:尊严死决定程序的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尊严死决定的含义及其核心原则 |
二、 尊严死决定的常用模式 |
(一) 本人决定模式 |
(二) 代理人推定模式 |
(三) 代理人代为决定模式 |
(四) 第三方机构代为决定模式 |
三、 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尊严死决定程序的制度实践 |
(一) 中国台湾的尊严死决定程序的制度实践 |
(二) 韩国的尊严死决定程序的制度实践 |
(三) 日本的尊严死决定程序的制度实践 |
四、 规范我国尊严死决定程序的制度设计 |
(一) 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尊严死决定规范程序的制度特点与成功经验 |
(二) 规范我国尊严死决定程序的制度设计 |
(4)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比较急救效率指标 |
2.2 比较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率 |
2.3 比较生活质量 |
3 讨论 |
(5)院外心搏骤停数据库构建及基于MCLP的急救资源优化配置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理论基础 |
四、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基于UTSTEIN模式的OHCA数据库构建及应用 |
一、基于UTSTEIN模式的OHCA数据库构建 |
二、浦东新区OHCA数据录入及现状分析 |
三、讨论 |
第三部分 基于OHCA的AED优化配置方案构建及验证研究 |
一、浦东新区AED配置现状研究 |
二、基于OHCA的AED优化配置方案构建 |
三、AED优化配置方案验证 |
四、讨论 |
第四部分 第一反应人空间需求配置研究 |
一、研究资料和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三、讨论 |
第五部分 基于“第一反应人”和“AED”的院前急救模式构建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第六部分 总结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点 |
三、研究不足与局限 |
四、研究展望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和科研工作参加情况说明 |
一、发表论文情况 |
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三、学术交流情况 |
四、所获奖励和荣誉 |
致谢 |
(6)临床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知识、态度、技能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与样本 |
2.3 研究内容 |
2.4 研究工具 |
2.5 研究方法 |
2.6 课题质量控制 |
2.7 本课题的伦理原则 |
2.8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临床护理实习生的一般资料 |
3.2 CPR态度得分 |
3.3 CPR知识得分 |
3.4 CPR技能得分 |
3.5 不同学历护理实习生实习前后CPR知识、态度、技能得分情况 |
第四章 讨论 |
4.1 护理实习生CPR态度水平 |
4.2 护理实习生CPR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
4.3 护理实习生CPR操作考核情况 |
4.4 建议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1. 现代心肺复苏(CPR)发展史 |
2. 公众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现状 |
3. CPR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临床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调查问卷 |
附录B 心肺复苏操作考核评分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7)呼吸机辅助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使用人工呼吸机常见问题的应对以及日常维护 |
1.1 临床中使用呼吸机所遇的常见问题有, 压力过高, 如呼吸道中分泌物太多, 或呼吸道阻力增加或肺部的可容度降低, 以及病患咳嗽或与呼吸器抵抗等; |
1.2使用及维护事项 |
2 人工呼吸机对患者生理影响的护理措施 |
2.1 神经系统 |
2.2 消化系统 |
2.3 心血管系统 |
2.4 呼吸系统 |
2.4.1 肺炎 |
2.4.2 肺不张 |
2.4.3 气胸 |
3 人工呼吸机对患者心理影响的护理措施 |
3.1 克服患者的焦虑与紧张感 |
3.2缓解患者的烦躁和抑郁感 |
3.3 对于少数知觉剥夺的患者 |
3.4 |
4 小结 |
四、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复苏中的应用效果[J]. 薛丽. 医疗装备, 2022(02)
- [2]重庆市3类职业人群心肺复苏认知现状[J]. 赵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02)
- [3]内涵模式与先行经验:尊严死决定程序的规范化研究[J]. 郑玲.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 2021(03)
- [4]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范爱红.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1(S2)
- [5]院外心搏骤停数据库构建及基于MCLP的急救资源优化配置与策略研究[D]. 李爽.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02)
- [6]临床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知识、态度、技能调查研究[D]. 魏晓侠. 石河子大学, 2016(02)
- [7]呼吸机辅助患者的护理体会[J]. 赵桂英. 中国医学创新, 2012(08)
- [8]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的护理体会[J]. 黄彩燕.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21)
- [9]人工呼吸机的使用对病人的负性影响及护理[J]. 钟婉茜,谭清华,肖燕. 全科护理, 2009(27)
- [10]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患儿的影响及护理措施[J]. 王新刚,李瑛,陶婷. 实用医技杂志, 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