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权晔

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权晔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 黑龙江双鸭山 15581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和疗效,对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和对照组采用非血液透析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1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15/2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084-02

急性肾衰竭(ARF)是以迅速的(逐日或逐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血肌酐及尿素氮上升为特点的一个临床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根据原发病因,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结合相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般不难做出急性肾衰竭诊断。随材料学和血液净化设备的发展,ARF血液净化治疗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和病情较重难以控制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应早考虑血液透析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选取2013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4~67岁,平均年龄45.5±2.5岁。病因:肾性肾小球肾炎19例,肾结石12例,高血压肾病8例,糖尿病肾病1例。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非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控制患者饮食和饮水量,给予高热量低蛋白食物,根据患者病因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水肿、出血贫血现像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模透析治疗,间歇性血液透析,隔日1次,每次3~4h,用碳酸氢盐透析液,合成膜透析器,应坚决避免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若需要快速清除水分可加做单纯超滤或做血液滤过。间歇血液透析应用深静脉插管建立血管通路。对于无出血倾向患者,可采用标准肝素抗凝;对有中、高危出血倾向者,可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对有活动性出血倾向者,则可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或无肝素透析。但如患者无明显贫血或有高凝状态时,无肝素透析常无法进行。

1.3 观察指标

对住院治疗的天数,在院期间的转归时间,治疗中出现的心律不齐、出血、血压波动等方面的并发症,平均动脉压、心律、尿素氮、PH值、碳酸氢盐等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和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分析方式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版本,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应用技术资料的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20例,治愈14例,慢性肾衰竭5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20例治愈8例,慢性7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75.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观察组发生2例,并发率1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5例,发生率25.0%;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血液净化疗法是ARF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较好地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氮质等毒素的潴留,避免由于急性左心衰、严重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引起的死亡,而且为原发病和并发症的治疗赢得时机和创造条件。但血液净化本身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临床选择和实施应权衡利弊,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而又不出现严重副作用。血液净化包括一组原理、方法不同的技术,其疗效和副作用也不同,临床应用时应该针对不同的病人,选择不同的方法。即使同一患者,由于病情的变化,也必须及时调整血液净化治疗方案,甚至改用不同的血液净化方法。

ARF时血液净化治疗的目的和可能达到的疗效包括:(1)维持体液、电解质、酸碱平衡;(2)防止或治疗可引起肾脏进一步损害的因素,促进肾功能恢复。如纠正急性左心衰竭以维持肾脏良好的血流灌注;(3)为原发病和并发症的治疗创造条件,如抗生素的应用、营养支持等。

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包括间断式血液透析(IHD)、间断性血液透析滤过(IHDF)、高通量透析(high flux dialysis,HFD)等。IHD在重症监护单位(ICU)和非ICU中仍然是治疗ARF最常用的疗法。其优点是对小分子溶质包括钾的清除效果较好,故能较好地控制氮质血症,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其缺点一是短时间内大量小分子溶质清除使血浆渗透压下降,不利于再灌注过程和有效血容量的维持,加上治疗时间较短,一方面水清除速度快,容易造成有效血容量不足,另一方面透析后容易出现氮质和血钾浓度的反跳;二是需要大量透析液,不利于就地现场抢救患者;三是如缺乏有效的无肝素抗凝方法,对于活动性出血患者将难以顺利实施。血液滤过(HF)也可用于ARF的治疗,但对小分子溶质的清除明显不如血液透析。

【参考文献】

[1]陈浩.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2(27):186-187.

[2]陈思念,黄雯,郭雪兰,等.急性肾衰血液透析62例治疗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59-60.

[3]黄小宁,陈红涛.62例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临床治疗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03(18):76-77.

[4]张兵尉.急性肾功能衰竭102例临床治疗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4).

[5]王红宇,唐冠英.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C]//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6.

[6]杨慧.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临床分析[J].河南医药信息,2001(13):15-17.

[7]孙丽萍.连续性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6):66-67.

[8]杨建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25):20-21.

论文作者:权晔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  ;  ;  ;  ;  ;  ;  ;  

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权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