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下居民的生育意愿、生育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元地区为例
刘雯,刘璠,邓欣童,孙湘华,张英辉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 ]在新时期背景之下,为了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遵循计划生育方面的基本国策,对人口发展方面战略进行完善,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并且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然而,在“全面二孩”政策之下,居民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会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该文分析广元地区“全面二孩”政策下居民的生育意愿、生育行为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 ]“全面二孩”政策;生育意愿;生育行为;影响因素
“全面二孩”政策就是城乡居民、各个区域、各个民族的夫妇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适应新时期方面的生育政策调整。但是,目前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效果与预期的目标存在很大差距,生育意愿率较低,甚至没有达到30%,这就导致出现了生育困境问题,因此,应当全面分析原因,探索最佳的家庭教育方法。
其次,积极引入大型物流公司。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经营国际化是机遇之一。要把握住国际化的潮流,发展国际贸易,就需要有国际化的物流体系,此时就离不开大型的物流公司。
1 广元地区“全面二孩”政策下居民生育意愿与行为分析
2016年广元地区的人口出生率为13.2%,与2015年相较只增加了0.7%左右。可以发现虽然已经开放了二孩政策,但是,居民的二孩生育量较少,人口增长量较低,对生育行为产生了影响。在200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达到了7.1%,根据联合国标准已经正式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在2014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 300多万人,占10.1%。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社会养老负担将会逐渐加重。在2014年国家统计局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之后可以发现,调查人群中43%左右都有再生育的打算。2015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的专项调查显示,39.6%有再生育打算,与2013年的调查相比有所下降。但是,我国居民的生育意愿呈现出了下降的发展趋势,意愿生育子女数从1985年的2.4%下降到了2007年的1.8%左右。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得知,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的理想子女数为1.9人,可见二孩政策的落实存在较多困难。
2 广元地区“全面二孩”政策下居民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在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过程中,多数家庭都在考虑是否生育二孩,而此类选择不仅关乎着母亲与家庭,还对国家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家庭选择是否生育二孩之前,需要对各方面因素进行衡量。目前,对于多数的普通家庭而言,在考虑生育二孩的过程中,除了会分析政策因素之外,还会受到以下几点因素的影响。
2.1 经济方面的相关因素
通常情况下,在普通家庭生育二孩之前,最先考虑的就是经济因素,也就是“生育孩子成本”,主要是在母亲怀孕开始到将孩子抚养成为可以自主生活期间的抚养类型、教育类型、医疗类型与其他类型的费用,还有父母为了对孩子进行教育所损失的时间。我国在开放“全面二孩”政策之后,城乡居民的生育成本都很高,属于长时间的不计回报类型投资。且在广元地区发展的过程中,人口规模较大,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很高,因此,生育二孩的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一些家庭在选择生育二孩的时候犹豫不决,甚至直接放弃。一些新时期的青年女性,为了自身的事业发展,过于重视工作,考虑到生育二孩会导致职业生涯与事业的发展受到影响,自身的资本贬值,会放弃生育二孩。这也是广元地区很多家庭生育二孩意愿率问题的主要原因。
2.2 身体方面的因素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24 h尿蛋白和血清中Cr、BUN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环孢素高剂量组小鼠24 h尿蛋白和血清中Cr、BUN水平,环孢素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BUN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环孢素能显著改善SLE模型小鼠的肾功能。各组小鼠24 h尿蛋白和血清中Cr、BUN水平检测结果见表4。
646 钙泄漏发生机制及其与心房颤动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 申 华,奚 望,王 擎,高 阳,李妙龄,王志农
2.3 思想方面的因素分析
本文采用分解医保费用的方式进行医保控费管理,其关键点在于分辨出合理和不合理的患者均次费用的增加,并对医保费用增长不合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在设立医保费用控制评价体系时,不能简单地以医保费用的增加或减少作为对责任科室进行目标管理奖惩的唯一标准。
2.4 其他家庭成员的因素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广元地区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孩子教育水平也在提高,这就导致孩子的抚养费用增加。这就导致一些普通家庭为了可以对一孩进行高质量的教育,放弃生育二孩[3]。
在家庭考虑是否生育二孩之前,身体健康也属于影响因素,如若父母一方或是双方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差,就会导致生育二孩的抚养成本增加,意愿也会降低。且在女性年龄逐渐增长的过程中,身体的各项机能也会逐渐降低,这就导致生育二孩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风险问题。与此同时,如若生育出低质量的子女,例如带有糖尿病遗传病、心脏病遗传病,就会导致生育二孩的意愿降低。
目前很多家庭都出现重男轻女的观念,认为抚养儿子可以防老,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二孩的生育意愿降低。很多家庭受到环境以及思想的影响,如果一孩为女孩,那么生育二孩的意愿很大,如果一孩为男孩,那么生育二孩的意愿就会降低。且一些家庭在生育二孩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出现意愿问题[1]。
2.5 教育方面的因素分析
对于其他家庭成员而言,会对夫妇生育二孩意愿产生影响。例如一孩的支持度较低,就会导致生育二孩意愿降低,一孩的支持度较高,生育二孩的意愿也会提。且夫妇双方父母的支持度也会导致生育二孩受到影响[2]。
3 广元地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下的家庭教育措施
为了可以增加夫妇的生育二孩意愿,应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观念,确保可以更好地进行政策的落实与发展。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家庭定位教育方式的相关转变
①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家庭中男孩与女孩会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通常情况下,男孩与女孩之间存在一定生理差别,扮演的家庭角色不同,承担的责任也存在差异。目前很多国家都认为男孩可以传宗接代,延续家族香火,所以在家庭中很希望可以有一个男孩。②对于男孩与女孩而言,家庭角色定位的转变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在社会进步的背景下,女性已经开始走出家庭,教育水平提升,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很广,社会责任很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承担男性的责任。为了在新时期的背景之下进行教育与指导,应结合男孩与女孩的家庭角色定位转变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实际情况,遵循科学化的原则[4]。
3.2 一孩与二孩关系的平衡
在二孩生育相关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都在为一孩容不下二孩所头疼,例如一孩要求父母写保证书不可以偏袒二孩、一孩欺负二孩,此类问题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较为少见。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就是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给予一孩的宠爱很多,在生育二孩之后一孩的宠爱分享给了二孩,导致出现嫉妒心理,很容易做出偏激的事情。因此,父母在生育二孩之前应当对一孩进行教育,并且关注一孩的心理变化与日常情况,以免影响家庭关系[5]。在备孕之前就要对一孩进行思想指导与情感指导,耐心告知父母爱一孩会与弟弟妹妹的爱同等,只不过弟弟妹妹的年龄很小需要更多照顾,并鼓励一孩照顾二孩,使其可以在情感方面形成认同。且要进行家庭角色的转变,提前引导一孩适应姐姐或是哥哥的角色。在生育二孩之后,应当对一孩的思想预期情绪改变情况进行分析,采用补偿类型的关爱方式进行教育,给予一孩与二孩同样的关系。应当尽量创造一孩与二孩交流机会,在相互合作与分享的过程中,可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注意的是父母需要维护一孩的自尊心,鼓励其在二孩面前树立自己的姐姐或是哥哥榜样,使得二孩产生对一孩的崇拜与尊重,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6]。
4 结语
在“全面二孩”政策落实于广元地区的过程中,受到经济方面、教育方面、身体健康方面的影响,很容易出现生育二孩的意愿问题,不能保证政策的合理落实与实施。这就需要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可以加大教育力度,形成政策的落实模式。
[参考文献 ]
[1]卢江炜,汤雪娟,肖霞,等.嘉兴地区符合“单独”政策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及生育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6,24(5):337-340.
[2]张露露.新生代农民工“二孩”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研究—基于河南省南阳市H镇的调研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3):300-305.
[3]韩雷,田龙鹏.“全面二孩”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基于2014年湘潭市调研数据的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1):51-56.
[4]陆亚娟.“全面二孩”政策下吴江区城镇居民生育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山西青年,2016,4(21):111-112.
[5]姜赛,辛怡,王晶艳,等.天津市“全面二孩”政策下城市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31(1):41-43.
[6]陈跃,杨玳梧,吴沛熹.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家庭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探究—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2017(4):125-127.
[中图分类号 ]C9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1(c)-0178-02
DOI :10.16659/j.cnki.1672-5654.2019.03.178
[基金项目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16PJ 153)。
[作者简介 ]刘雯(1987-),女,四川广元人,硕士,中级心理治疗师,研究方向:社会心理与行为研究。
(收稿日期: 2018-10-24)
标签:“全面二孩”政策论文; 生育意愿论文; 生育行为论文; 影响因素论文;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