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源市小城子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加强对学生朗读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朗读训练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地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的一项基本功。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不但可以幫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感受文章的美,还能促进学生的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加强对学生朗读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是机械地重复原文,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掌握原文。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他们不可能对看书这个简单任务保持长期稳定的注意。因而教师应首先训练他们出声地朗读课文,带点强制性地集中他们的有意、注意,然后再逐渐地培养学生脱离这种被动式的有意注意,最终走向主动式的无意注意,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进行学习。所以说,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二、朗读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他们可以用这些工具将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与人交流,并通过不断的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推动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的发展,加强智力的发展。与此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地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们会对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接受到各种社会性的情感陶冶,课文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劳动模范忘我的劳动态度,科学家废寝忘食、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运动员勇夺金牌的拼搏精神等,都会大大感染和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他们会将这些美好的品质转化为对自己行为的要求和需要,积极模仿,从而产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三、创设情境,扩大朗读的训练面。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但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朗读训练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选择。要通过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加强重视,扩充朗读学习时间
提高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视力度,才能让朗读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体系中的一份子。 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接受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创新教学观念,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入手,以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带动小学生的朗读学习,才能促进朗读教学过程的优化。 教师要合理分配 45 分钟的小学语文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为学生提供 5 到 10 分钟的朗读学习时间。 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有机会开口读课文,有机会将个人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比如,在讲解《父亲的菜园》时,在阅读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利用 5 分钟的时间,将刚刚提炼出的文章主旨通过朗读整合在课文中去,利用个人朗读行为升华语文学习内容。 给学生明确的朗读学习指示,用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练习,有利用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提高。
五、品读感悟环节,强调读出感情
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出感情,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文章的主旨。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教师范读。对于比较难理解的段落或句子,教师先范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朗读技巧,感受文本的感情基调,学生还能感受到朗读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受到美的熏陶,久而久之使学生爱上朗读、善于朗读。我们发现,多数学生模仿老师范读的能力很强,教师范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创设情境引读。利用音乐、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加上老师的语言引导,为学生的朗读创设情境。在学习 《桥》时,品读理解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 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读: (1) 眼看着无情的洪水一步步逼近,老汉着急地喊话 ( 指名读,(2) 眼看死亡在一步步逼近,逃生就要保住木桥,就要有序过桥,老汉冷静地喊话 ( 指名读) ; (3) 虽然声音沙哑,但他还是铿锵有力地喊话 ( 齐读) 。学生在一遍遍地朗读中,感受了情况的危急,老汉的镇定,也感受了短句的表达魅力; 三是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根据朗读内容,教师灵活运用个别读、齐读、领读、轮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合作读、想象读、配乐读等形式,有利于思考和感悟。
六.有选择地运用分角色朗读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生朗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将无声的文字,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使文字符号转变为蕴含情感的有声的语言,并能够描绘出景物,塑造出人物的形象,展现出故事的情结。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包含人物角色的课文,语文教师应当针对一些适合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课文教学分角色朗读的训练,这样不但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狼和小羊》一文时,为了进行分角色朗读,要先进行一些合理的铺垫,要先讲解课文,并引导学生分析与总结课文两个角色各自的个性,让学生了解狼的凶残、狡猾与蛮横,以及小羊的软弱、善良、温和与楚楚可怜。在课文讲完后,由学生结合狼与小羊的个性自我设定朗读时的语调、神气与语气,然后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并自由分组进行分角色朗读。如此一来,就会形成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与积极性,并在学生对角色个性的把握与理解的前提下,实现了形神一致的朗读。 这种方式不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朗读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还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能力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小学的各种语文能力都需要通过朗读来提升。所以,老师要给学生们充足的时间去大声的朗读,也要让他们养成朗读的习惯,帮助找到好的朗读方法,不断的提高自己朗读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们在今后各方面的学习中都获益匪浅
论文作者: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角色论文; 情境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