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对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施工;技术问题
1.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概述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国家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水利水电工程在此背景下其质量、安全和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企业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的应用和问题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本身就是一项项目工期长、物资投入量大、技术水平要求高的系统性项目工程,要想保证并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就必须对其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要在实际应用和研究中不断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找出合理的措施予以优化解决,以此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的质量。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措施
2.1防渗技术问题及优化分析
渗透问题则是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如果水利水电工程发生渗透现象,则会极大程度的减少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严重时还会对企业与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失。解决渗透问题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
2.1.1灌浆技术
灌浆技术是通过气压或液压将固化物质传输至地层,通过固化物质提高地层的防渗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水利水电建筑施工建设都在采取灌浆技术。在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法: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法是通过向土坝坝体灌输固化物质来提高坝体的防渗能力,从而提高水利工程整体的防渗能力。其原理是通过水坝坝体的应力规律,在水坝坝体轴线中确立灌输孔,然后将固化物质灌输进灌输孔内,使泥浆与坝体相互渗透、挤压,从而改善坝体的应力分布,达到提升坝体稳定性的目的。在进行土坝坝体劈裂灌溉技术时,应该对坝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全线劈裂灌浆方式应该用于坝体有许多贯通性裂缝且坝体的结构不稳定的情况。如果坝体只是小部分地方出现裂缝,只需要针对裂缝处采用部分灌浆的处理方式。
2.1.2防渗墙技术
在我国的水利水电建筑施工建设中,最常见的防渗方法是构建防渗墙。防渗墙具有柔韧性强、厚度小、持久耐用、建设成本低及防渗性能好等特点,使得大部分水利水电建筑施工都采用防渗墙作为工程的防渗方式。由于防渗墙的种类多样,施工单位应该根据施工环境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渗墙技术对水利水电建筑施工工程进行防渗处理。
2.2导流问题及技术解决措施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使用施工导流技术,能够让水流绕过施工位置向下流,保证在施工的时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位置不受到水流聚集渗透的影响,给工程建设提供一个更好的施工环境,从而有效确保工程进度,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减少流水以及河流汛期给水利水电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导流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应用非常广泛的新技术,但是在实际应用存在很多的问题,因为施工方案不科学、坝址选择不恰当等使得各种安全事故的出现,其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2.2.1全段围堰法导流
全段围堰法导流属于施工导流技术的一种,一般情况下,倘若水利水电工程难以分期导流,在施工的过程中,就需要使用全段围堰法导流。在使用全段围堰法导流的时候,一般是使用全段围堰的方式,对主河道进行一次性拦截,在使用这种办法的时候,在河道旁边需要有泄水建筑物,引导拦截的水流。在使用全段围堰法导流的时候,施工环境通常为河床狭窄、水流湍急、基坑作业面小、无法进行纵向围堰的位置。
2.2.2分段围堰法导流
分段围堰导流,指的是通过空间进行分段围堰,分段围堰法导流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叫分期围堰法导流,指的是在施工的过程中,从时间上对工程进行分期导流。一般在工期比较长、河流量比较大、槽宽等情况下使用这种导流方法。在进行分段分期围堰法导流的时候,前期需要通过束窄河道进行下泄,后期需要使用已经修建好的建筑物进行下泄工作。在使用的过程中,分段围堰法导流主要分成两种方式,分别为缺口导流和底孔导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全面提高水利水电建筑施工技术
全面提高水利水电建筑施工技术有利于实现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助于促进水利水电建筑施工技术的改革创新与优化升级,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提高施工技术:①提高预应力锚固技术,它可以在最大化程度上加固与稳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主体,充分发挥出适用性强的优势;②增强地基处理技术,要首先把地基的表面处理干净,通常的地基加固技术主要有砂垫层技术、固结灌浆技术等,还要对不同的地基进行分析;③发展碾压混凝土坝技术、土石坝施工技术、混凝土坝技术,提高水利水电建筑施工的水平。
3.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其他问题和措施
在对水利水电建筑施工常见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还要找出其出现的原因,要对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其他主管原因和更深层次的原因进行分析,施工技术问题的产生主要就分为实际应用的问题和技术本身存在的问题,以上分析了技术应用的问题,以下就技术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3.1施工技术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主要实施和应用者就是技术人员,所以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专业知识直接影响着技术应用的质量。当前我国很多的水利水电建筑施工技术问题都是由于技术人员本身的问题而引发的。施工技术人员对工程技术的相关标准没有进行严格的贯彻落实,也没有较高的实际技术操作水平,导致在进行技术应用时一些问题出现时无法及时有效的予以解决,进而导致整个工程建设施工质量低下。除此之外,建设企业没有对施工技术材料、机械设备以及技术方法和程序等进行系统的研究,也导致技术问题的出现。
3.2全方位的对工程技术进行管理和控制
要有效的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减少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就要健全技术管理体系,贯彻落实技术管理标准;然后要从技术人员下手,着力提高一线施工作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要对技术应用的机械和材料进行系统的管理,保证材料和机械设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标准;要对具体的施工功法进行研究,在应用时要先进行必要的试验,保证施工方法的准确性,这样也可以降低方法不当而造成的损失;要对技术的应用程序、工序和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系统的分析,保证各个施工环节的建设质量。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认真做好这些工作,以此来进行工程技术和质量的贯彻落实。
3.3 对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不足
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实际应用施工技术过程中,大多都是按照技术应用规范和一些注意事项等进行应用的,在前期也没有对相关技术进行具体的应用研究,比较先进、水平高的企业一般都会采用试验段的方式来对相关施工技术进行应用试验,然后根据试验的结果来验证技术应用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水利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在实际应用技术前必须对施工技术进行必要的研究,可以通过试验段的方式来验证技术应用的可行性,以解决此类问题。
3.4施工技术中不科学的勘探设计
当前我国的水利水电建筑施工技术之所以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就在于缺乏成熟的技术水平,而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中不科学的勘探技术又是一大原因。该点主要表现为设计方案与图纸缺乏认真深入的实地考察,没有严格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理论原则,致使最后设计出来的方案严重不达标,导致项目质量没有可靠的保障,耽误施工期限的同时还为后期的水利施工埋下巨大的隐患。
要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重视技术的勘探设计工作,在技术研发中必须坚持其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认真做好前期勘探工作,确保技术基础资料的准确性。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企业还需要对技术应用和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的质量,提高企业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马玲玲.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工程技术,2015(9):122-123.
[2]王东.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的技术问题[J].水利水电,2016(11):154-155.
[3]何晓乐.试论如何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应用水平[J].水利水电工程,2015(3):174-175.
[4]杨平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技术要点和问题研究[J].工程技术,2014(9):178-179.
论文作者:伍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技术论文; 围堰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防渗墙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