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力资本与人口过剩_人力资本论文

论人力资本与人口过剩_人力资本论文

试论人力资本与人口过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人力资本论文,人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才竞争也就意味着人才不足。与此同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仍然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而计划生育则意味着人口过剩。人才不足与人口过剩并存的现实,值得学术界深思。那么,中国出现人口过剩与人才资源的关系怎样?我们又怎样才能使过剩的人口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源,以缓解当前人才不足的压力,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与人才资源内涵

如果从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角度看,我们可以把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在早期阶段,西方经济学家们都非常重视物质资本以及自然资本的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在这些经济学家看来,经济的增长与物质或自然资本的增长成正比例关系,事实上,20世纪以前社会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个看法。然而,进入到20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开始反思以往的经济学理论,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人力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认为,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能源、耕地和空间,而是人口质量及其他自身掌握知识的程度。舒尔茨对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解可谓一语中的。

关于人力资源,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是指一个社会从事或者完成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可直接或间接地加以动员、开发、利用的,具有现实的劳动能力和正在生成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狭义的人力资源则是指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可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者人口,其中包括正在形成劳动力的潜在劳动人口。狭义的人力资源相当于马克思所说的简单劳动力,即这些人口无需专门教育培训而形成,因而是那些“没有任何专长的普通人的机体平均具有的简单劳动力”。可见,人力资源就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具有一定智力、体力的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它是社会总人口的一部分,既包括简单劳动力又包括复杂劳动力。既然人力资源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那么人力资源也就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数量方面是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最基础性指标,是由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数来表示,而质量方面体现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大小的不同,主要包括蕴含在人体内的知识、技能、经验、健康等等。

按照马克思的理解,资本是一种在经济运动中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由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和购买劳动力商品的可变资本组成。资本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能够给资本所有者带来超过资本价值本身的收入——利息或利润。透过马克思关于的资本定义。我们看到,资本其实就是通过一定的投资活动而能够得到利润的一种手段和中介:也就是说,凡是预期将来能够获得一定的利润或收益。但是在目前一定时期内必须付出某种成本代价而获得的所有物都是资本。因此,资本就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部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投资才能形成某种预期收益。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效益,认为人力资本创造的经济效益要大于物质资本所创造的效益:根据美国宾州大学的研究,人力资本收益率往往大于物质资本收益率,一家投资1元于员工教育的公司所获得的效益,甚至高于投资2元于新机器的效益。另据摩托罗拉公司的一项专业调查表明,培训的投资回报率在体制和运作两个方面若能确保培训的资源和实效的前提下可达1∶30。这说明,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人力资本?舒尔茨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力资本下过经典定义。按照舒尔茨的理解,人力资本包含三层含义。第一,人力资本体现在人的身上,表现为人的知识、技能、资历、经验和熟练程度等,即表现为人的能力和素质;第二,人的能力素质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获得的,因此,人力资本又可以理解为是对人力的投资而形成的资本,从货币形态看,它表现为提高人力的各项开支,主要有保健支出、学校教育以及在职教育支出、劳动力迁移的支出等;第三,既然人力是一种资本,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对人力投资,都必然会受益。因此,人力资本的大小、高低也可表现在人力所有者——劳动者的收入上。所以,根据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定义,我们认为,人力资本就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后天的投资,从而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的存量,它是以人力资源中的复杂劳动力为载体而形成的一种资本形态。

由此可见,我认为,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本的载体,而人力资本则是一种采取资本形态的复杂劳动力,即复杂劳动力身上所蕴含的知识与技能的存量,是人力资源的特定组成部分,人力资源不仅包含复杂劳动力,也包含已不能提升为复杂劳动力的简单劳动力。但是,人力资本则由复杂劳动力和有可能发展为复杂劳动力的潜在人力资源组成。人力资源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而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的基本属性之一,属于人力资源的质量问题,所有的人力资源都拥有人力资本,从量上看,只存在人力资本多少的问题,而不存在人力资本为零的人力资源。正是因为如此,在一个劳动力众多的国家,人力资源一定非常丰富,但由于知识水平和能力比较低,人力资本总量却可能比较贫瘠,中国的状况正是如此。

那么,什么是人才资源?所谓人才资源,就是蕴含着高质量人力资本的复杂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则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劳动能力并在劳动年龄范围之内的人口总和,即人力资源中扣除将来的劳动者和已退出劳动力大军那部分人口,这部分人口直接推动着现实社会经济的发展),它是劳动力资源中最优秀的一部分,特指经过教育、培训投资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属于人力资源中的复杂劳动力,是人力资源中的精华。因此,人才资源就是高质量人力资源,即是经过教育、培训等投资所形成的具有高质量人力资本含量的人力资源。

二、中国的“人口过剩”问题

人们经常提到的人口众多就是指中国人口资源丰富。人口资源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具有质和量的有生命的个体的总称,它不仅包括具有现实和潜在劳动能力的人口在内,而且也包括根本不具有或已经失去劳动能力的纯消费人口。人口资源概念的外延范围最广,它强调的是人口的数量或规模。人们经常讲中国人口众多就是从人口资源的角度来讲的。理论界普遍认为人口众多制约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其原因就在于:首先,中国人口众多。出现了人口过剩压力。其次,中国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平均起来就是资源不足,而投入到生产中的资源就更是稀缺了。再次,中国人口众多,但人才资源短缺等等。所以,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经济像发达国家那样增长是不可能的。面对这些认识,我们来看一下经济增长较快国家的情况,也许能够找出答案,以澄清国内对人口资源的认识。

人口经济学理论认为,人口的绝对量是否过剩,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人口容量,即一定的土地面积上人口的承载力(也就是人口的多少),其衡量指标通常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容量有整体人口容量(整个地球)与局部人口容量(如一国或一国内的某地域)。如果把人类的活动空间限定在地球,由于地球的空间范围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地球的人口容量在一定时期是有限的。但是,局部人口容量,却不受该国或该地域的空间与自然资源的限制。一个国家或地域人口密度大、资源缺乏,就意味着人口真的过剩吗?经济增长就一定会受到影响吗?

但是,在我看来,问题并不是如此简单。我们以一些人口密度很大、资源也非常匮乏的国家和地区为例,比如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2001年,中国的人口密度为133人/Km[2],人均GDP为911美元。

日本,是一个四面被海环绕的岛国。国土由四个大岛和许多小岛构成,总面积377,835平方公里,只有中国的1/25。2001年人口为12,729万人。人口密度高达337人/Km[2],相当于中国的2.5倍,而人均GDP却为32,763美元,相当于中国的36倍。从自然条件看,日本并不比中国优越:其国土的四分之三为山地,火山分布广,地震频发,虽然水资源很丰富,但由于国土狭窄,山地多,耕地少,其集约型农业并没有竞争力。自然资源虽然种类繁多,但储量少且分布零散,金属矿仅铜的储量较大,约100万吨;九州和北海道等地有煤矿,但不适于冶金和炼焦。尽管如此,日本却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工业国,工业极为发达。正如舒尔茨所指出的那样,这种现象无法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以及人口经济学理论来解释,而只能用人力资本理论去说明。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位于朝鲜半岛自然资源贫乏的南部,领土面积99,000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为4734万人,人口密度达478人/Km[2],相当于中国的3.6倍,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而人均GDP却为8,918美元,相当于中国的10倍。朝鲜半岛北部,自然资源丰富;南部海洋性气候特点显著。1910年后朝鲜岛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殖民政策下,南部被作为农业区,北部被作为工业区。因此,韩国原为农业国家。由于自然资源贫乏,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但是,韩国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颇为成功,已成为亚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

“亚洲四小龙”之一的中国香港,面积1,097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672万人,人口密度高达6,126人/Km[2],人均GDP为24,386美元,相当于中国大陆的27倍。台湾也是“亚洲四小龙”之一,面积36,000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2,241万人,人口密度高达623人/Km[2],人均GDP为12,585美元,相当于中国大陆的14倍。

而“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为一城市岛国,领土面积仅为618平方公里,人口却有413万人,人口密度高达6,683人/Km[2],相当于中国的50倍,而人均GDP为20,738美元,相当于中国的23倍。

通过上述资料,我们看到这些国家人口密度大,人口绝对量确实相当大,并且这些国家资源都是缺乏的。但是经济却高速发达,人均GDP也非常高,并没有显示出入口过剩或者人口危机问题。那么,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是什么?

长期以来,日本的教育投入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近20年来,全国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基本处于6%以上。1913年日本人均受教育年限相当于美国的68.2%,到1953年就达到美国的80.8%,随后大致保持在这一水平,1973年为美国的82.9%。1992年为美国的82.4%。正是由于日本政府从教育和人力资本积累的立法、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经济发展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经济发展大国。可见,教育在日本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韩国也有相似的原因。支撑韩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就在于教育投入,韩国普遍重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1960年,韩国实现全民小学教育,这为劳动力受到良好的教育提供了基础,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这些高素质的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大学入学率开始迅速提高,而后,平均每年大约提高2个百分点;1975年到1985年,高等教育入学率从30%左右提高到50%。中等教育入学率从60%左右提高到90%,大约用了15年时间。到1995年,韩国中等教育总体入学率达到90%,大学入学率几乎达到55%。

可见,这些国家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其全体国民进行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即进行了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从而使其国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人才资源极其丰富。这很好地解释了自然资源不是很富裕、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的原因。另一方面,世界上有很多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却不是经济强国(拉美、非洲、中东许多国家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俄罗斯也是资源富裕但整体经济落后的国家),而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却能够成为一流经济强国。更进一步说,人口过剩并不是由于人口的绝对量引起的,而是由于人口中人力资本含量不足所产生的问题。也就是说,想解决人口过剩问题,应该设法提高人力资本的含量。并且,我们知道,就整个地球而言,人类的资源利用空间是一定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能把自然资源利用空间扩大多少,人力资源能够支配、利用、调动多少资源,这也与人力资源中的人力资本含量成正比。

建国以来,我们出现的正是这种情况。从人口的绝对量上看,我国拥有将近13亿人口,是绝对过剩的,但是我国各行业中的高、精、尖人才又大部分从国外引进,这又说明我国的人才资源恰恰是短缺的。我们可以做个假设的推断,如果我国现在的13亿人口中的所有人力资源都是“人才”的话,我国人口就不会过剩了。所以,解决我国人口过剩问题的关键是进行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力资源中的人力资本含量,尽快弥补我国的人才短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变人口大国、人口过剩国家为人才大国、人力资本富裕国家,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华民族经济社会的腾飞提供不竭之动力源泉。

三、解决中国“人口过剩”问题的途径——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所谓的“中国人口过剩”其实就是人口绝对量强大。人口资源相当丰富。也就说是人力资源非常丰富,从数量上来看,中国出现了人口过剩的压力,但是从人口的质量上来看,中国却是对人才资源缺乏的一种反映。也正因为这样,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我认为,中国要想加速发展经济建设,要解决大量的人口过剩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尽快提高人口质量,提高人力资源的知识与技能含量。这正如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所说,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物质)资本和资源只是被动的生产要素,而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资源、建设经济社会的主动力量。

舒尔茨认为,人的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积累,即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的途径是通过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教育、在工作中学习、在职培训、劳动力迁移等五种途径来实现的。这五种途径也就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五种形式。其中,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侧重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教育侧重于从人的一生来考虑,提高人的自身素质、知识含量、技能水平,强调从出生到退休直至死亡是一生的人力资本积累,同时还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在工作中学习则强调人在工作中自我进行的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强调终生学习;在职培训也是从工作出发,强调根据工作的需要而进行有计划的积累;劳动力迁移从人力资源流动的角度来谈积累,但是不确定性很大,风险也很大。

因此,纵观这五种人力资本积累的途径,我认为,教育、在职培训和干中学是人力资本积累最主要的形式;卫生保健应该属于人力资源数量增加的形式,因为,所有的人力资源都具有劳动能力,而身体是本钱,身体素质的提高不应该属于人力资本积累的范围;劳动力迁移在实践中的运用效果都是不大理想,没有真正达到人力资本积累的程度,即使有也是不确定的,不能保证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期、稳定进行,而教育是人力资源一生进行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国家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提高的途径;在职培训是企业中的员工有计划、有目的的在岗积累知识和技能,适应工作需要的重要手段;在工作中学习由于是自我进行的积累,是人内心的内在动机在推动,所以,效果极好。因此,我认为,教育、在职培训和在工作中学习是人力资本积累最主要的形式。

所以,解决中国的人才不足、人口过剩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努力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人力资源中的人力资本含量,变人口过剩为人才充足。那么,我们就要从中国的教育、在职培训和在工作中学习入手,改革中国的教育体制,强调在职培训的重要性,树立员工终生学习的意识,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全国人口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含量,储备更多的人才资源,同时也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源,迎接人才竞争的挑战。

标签:;  ;  ;  ;  ;  ;  ;  ;  ;  ;  ;  ;  ;  ;  ;  ;  ;  

论人力资本与人口过剩_人力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