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昭平县第二小学 546800
摘 要:小学语文学困生自我认识不到位,有心理障碍,具有自卑感,认为自己比别人笨,不敢回答问题,怕答错,怕出丑,不敢与成绩好的同学交往,并且交流中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任性好动,自控能力差;对语文没有兴趣;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基础知识差;不肯或不善于动脑筋,经常回避那些需要比较用脑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家庭教育几乎为空白……这些特点严重影响着学困生的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发展。如何克服这些缺点,是当前教师所面临的重要的教学问题。对此,本人从学困生的心理和学习两大领域进行了帮教策略的思考。
关键词:学困生 特点 帮教策略
一、学困生心理帮教策略
心理帮教要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将心比心,以心交心,从消除学困生自卑感、提高自信心和倾听学困生心声、做学困生知心人等方面去寻找帮教策略。
1.搭建诉说交流的平台。可设立“学困生心理咨询热线”和“知心信箱”,给学困生搭建诉说交流的平台。学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受排挤、轻视,没有能力和机会参加各项活动,更让他们苦恼的是心中有话而无处可说。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不去关注学困生,不倾听他们的声音,那真是学困生的悲哀、校园的悲哀。本人认为,不需要专门设立一台电话来作为学困生的心理咨询热线,只要每一位语文老师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叮嘱学困生有心里话或疑惑时拨打老师电话或者写在纸条上投到“知心信箱”。起初,学困生不会主动诉说,这时我们就要做有心人、热心人、知心人,主动找学困生交谈,以我们的主动换取他们的主动。
2.让学困生和优秀生交往,消除自卑心理。观察中发现,学困生不敢和优秀生交往,归根结底是自卑心理在作祟。为此,我们要以身作则,带头确定一个帮困对象,然后教育和引导每个优秀生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帮困助学行动,积极主动地和学困生共学习、同玩耍,让学困生觉得生活在班集体中生生之间是平等的,完全没有必要自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学困生学好语文的帮教策略
1.培养学困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1)教学中,教师的心中应该有学困生的地位。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能照顾到学困生,从一些相对简单的操作和提问来培养学困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比如读写字词、回答全文有几个自然段等;还有在学法设计上,尽可能设计几个合作交流的环节,让学困生在小组交流中获得锻炼的机会。(2)可以运用潘昌湘老师的“你能行”的心理暗示手法,间接地激起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重树学习语文的信心。如当自学生字新词或练读课文时,我们可以特意来到他们的身边,悄悄地告诉他们:准备一会儿上黑板默写,一会儿朗读课文,老师相信你能行。(3)在课堂教学中对学困生的点滴表现都要善用鼓励的语气和赞赏的心态,以消除他们胆怯和自卑的心理。就像于永正老师那样,为了让一个学生读好一个语句,一遍又一遍地鼓励她读,直至第八遍这个女生才读正确、流利。这期间,听不到一句训斥,看不出一丝厌烦,有的只是鼓励和赞赏。
2.战胜小目标,争星脱困的教学方式。“小目标”和“争星脱困”的具体做法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分段教学目标为基准,根据学困生实际再细化为A级、B级、C级三级评价目标,每个级别都有相应的积分,让学困生争取积分,累积到一定积分颁星奖励。比如阅读中的朗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对此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把它分成:A级——正确(2分);B级——正确、流利(3分);C级——正确、流利、有感情(5分)。在实际操作中,以评价细则为指导,联系每一篇课文,让学困生确定争取的目标,当觉得可以过关时再到老师处朗读,获取相应的积分。每一个单元结束后小节一次并颁星奖励。每个单元有三篇课文,如果累积到6-8分就颁跨越星,累积到9-12分就颁追逐星,累积到13-15分就颁自豪星;期间如果第二单元比第一单元有进步,再颁进步星鼓励。期末进行总结考评和补测。
制定小目标评价细则和争星脱困实际操作,能让学困生感性地看到自己进步的过程,享受达成目标的喜悦,在目标达成中产生争取更大目标的动力。
3.课外阅读的引导。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是课外,没有课外阅读是学不好语文的。因此,在激励学困生学好课本的同时,还要注意对他们课外阅读的引导。学困生的课外阅读普遍面临书源枯竭,不知读什么书、怎样读以及没有兴趣读等问题,为此我们可从“创造条件解决书源,树立榜样好书共享,结合课文推荐书目,优秀生带读,定期进行学困生之间的读书交流会”等途径来引导他们开展课外阅读,使他们从阅读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爱好。
三、家校合力转化学困生帮教策略
我们要密切联系家长,取得家长支持,家校合力转化学困生。学困生的家长,特别是进城务工的学困生的家长,因忙于生计,往往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有些家长甚至已经对子女的学习失去了信心。在和他们的交谈中,他们说得最多的是:“自家的孩子自己清楚,我们已经管不好他(她)了,完全拜托学校老师了!”鉴于家长这种撒手不管的情况,我们教师在学校里要对这部分学困生特别加以照顾,弥补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比如辅导他们做好家庭作业。此外,我们可通过家校联系手册、电话以及上门家访及时告知学困生取得的点滴进步,以树立学困生和家长的信心。
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我们教师有滴水穿石的韧劲,抓反复,反复抓,只有“功”的积累,才有“成”的希望。
论文作者:黄妙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学困生论文; 课文论文; 目标论文; 他们的论文; 心理论文; 语文论文; 家长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2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