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论文_王远

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论文_王远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其具有较大优势,所以近几年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就针对这一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如何进一步更好地利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目前,建筑单位为了提升工程项目的建筑质量和建筑效率,越来越多的将新技术、新理念和新设备投入到施工过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具有自重轻、硬度高、抗裂性能好等诸多优点,逐渐成为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施工技术。

1 预应力混凝土的类型及特点

预应力混凝土是在结构受力之前,对结构构件受拉区的钢筋在弹性范围内进行拉伸,利用钢筋的弹性回缩,对受压区的混凝土预先施加预压应力,以提高结构构件的抗裂性、刚度和耐久性等性能的技术。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比较,预应力混凝土具有构件截面小、自重轻、刚度大、抗裂度高、耐久性好、材料省等优点,但预应立力混凝土施工时,需要专门的材料与设备、特殊的工艺,单价较高。

在大开间、大跨度与重荷载的结构中,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以减少材料用量,扩大使用功能,综合经济效益好。因此,预应力混凝土在现代结构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预应力混凝土是在全部使用荷载下受拉边缘不允许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混凝土,适用于要求混凝土不开裂的结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是在全部使用荷载

下受拉边缘允许出现一定的拉应力或裂缝的混凝土,其综合性能较好,费用较低,适用面广。在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主要有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体系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现浇楼板结构体系。在特种构筑物中,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也用于电视塔、安全壳、简仓、储液池等。此外,预应力技术在房屋加固与改造中也得到推广应用。

2 几种常见的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方法

2.1 先张法。

从施工顺序上看,先张法属于事前施工技术,在混凝土浇筑构建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先将预应力筋进行张拉,保持预应力筋始终处于一定压力之下。在这一过程中,将预应力筋的两端固定在钢模上,最后浇筑实现准备好的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操作完成后,保持预应力筋的张拉状态,等到混凝土完全干燥后,放松预应力筋。由于预应力筋两端的张拉力消失,预应力筋会在自身作用下逐步回缩,此时附着在预应力筋周边的混凝土会由于粘结作用,组织预应力筋回缩动作,由此产生预应力。由于先张法主要依靠预应力筋完成施工,因此对于预应力的拉伸能力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更加适合于在一些小型工程中进行使用,例如屋顶施工、楼板施工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后张法

后张法是先制作构件或先浇筑结构混凝土。并在预应力筋的部位预先留出孔道。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等级以后,在预留孔道内穿入预应力筋,并按设计要求的张拉控制应力进行张拉,利用锚具把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端部,最后进行孔道灌浆。张拉后的钢筋通过锚具传递预应力,使构件或结构混凝土得到预压。后张法的特点是直接在构件上张拉预应力筋,构件在张拉过程中受到预压力而完成混凝土的弹性压缩。因此,混凝土的弹性压缩,不直接影响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值的建立。后张法适宜于在施工现场制作大型构件(如屋架等)。以避免大型构件长途运输中的麻烦。后张法除作为一种预加应力的工艺方法外。还可以作为一种预制构件的拼装手段。大型构件(如拼装式大跨度屋架)可以预制成小型块体,运至施工现场后。通过预加应力的手段拼装成整体,或者各种构件安装就位后,通过预加应力的手段,拼装成整体预应力结构。但后张法预应力的传递主要依靠预应力筋两端的锚具,锚具作为预应力筋的组成部分,永远留置在构件上。不能重复使用。这样,不仅需要耗用的钢材多。而且锚具加工要求高,费用昂贵,加上后张法工艺本身要预留孔道、穿筋、张拉、灌浆等因素,故施工工艺比较复杂,成本也比较高。

3 预应力结构的优缺点分析

3.1 预应力结构的优点

预应力技术可以适当减轻桥梁结构的自重量,因为,预应力技术的应用需要高质量的施工材料作为辅助,也就是说,其所使用的混凝土为高粘性的,钢筋则是高强度的,这样在保证同等施工质量时,其所使用的材料数量就会相对较少,进而减轻了结构自身的重量,钢材的利用率也适当有所提高,从经济角度来看,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工程单位的成本投入,而如果是从工程质量的角度来看,结构自重的降低就能够提高整个公路桥梁的承载能力。

3.2 预应力结构的缺点

在公路桥梁中所应用的预应力技术也会带来一定的缺点,但是这种缺点是对于工程施工来说的,并不是对工程质量而言,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但是会适当增加工程施工的难度,很多工程细节都很难控制。比如,预应力技术本身就比较复杂,对施工行为质量以及工程所使用的设备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如果应用预应力技术就要为其配备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施工技术人员,同时还要保证其所应用的机械设备能够满足预应力技术的要求;预应力技术对混凝土结构的要求相对较高,如果在预应力技术应用过程中,混凝土结构使用不正确会导致反拱现象的出现,即我们常说的反拉应力,这种拉应力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到公路桥梁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预应力结构的使用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通常情况下,预应力技术适用于工程量较大,跨度较大的公路桥梁工程,如果是应用在小型工程项目中,本身工程的构件就比较少,跨度较小,如果大量应用高质量的施工材料会大大增加工程的投资成本。

4 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4.1 支架的施工

此外,对于支架的施工之前,应该对支架的基础进行施工,这一方面是非常关键的,应该要保证支架基础的施工质量。就一般而言,支架的施工都是应该在支架的浇梁施工之前进行的。支架的施工一开始应该平整整个施工的场地,然后在对支架架设的所在地要进行必要的工艺处理,特别是在软基的部分进行碎石填埋,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做好混凝土的基础性工作,最终对支架的承受力进行更好地的满足,避免支架在架设的过程当中会出现的沉降状况。

4.2 支座部分的安装

支架的施工之后,就要进行支座的安装,一般而言支座的安装目的是为了保障整个桥梁梁体的垂直,不会出现严重的移位。支座和基础之间不能够出现缝隙,而且在模板部分的安装也应该对支座进行更为细致的检验,要按照规定进行锚固,最后以灌浆的方式进行安装。

结语

本文结合公路桥梁的施工为例,对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进行了论述,对预应力混凝土的类型以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材料性能进行了论述。

希望本文的论述可以改善以后相关单位的施工。

参考文献

[1]刘白光,柴楠楠.小议民工建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4).

[2]张振好,王东雪.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2).

[3]赵卫东,彭成霞.大跨度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信息导报,2014(9).

论文作者:王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论文_王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