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农村中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提出问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农村中小学已经全面展开,我市目前使用的课改教材《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以下简称《初中教材》)“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教材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牛津教材在编排体例上突破了传统模式,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整套教材中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跨文化意识等有机结合,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译林出版社,2006),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
为了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译林出版社还编制了《新课标·初中英语预备教程》(以下简称《衔接教材》),作为中小学衔接教学的教材。衔接教材不仅“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供学生系统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还引入少量初一教材的知识内容,为学生学好初一英语做一铺垫”(译林出版社,2004)。衔接教材帮助刚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系统复习了小学所学的内容,为中学英语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对部分农村中学来说,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普遍感到衔接教材难度偏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有些学生小学英语基础就不好,进入中学后更是难以克服逐渐增加的学习困难,渐渐丧失了继续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班级中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过早出现。为了提升全市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特别是改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薄弱的现状,必须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
二、理论依据
1.最近发展区理论
“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一个人的目前发展程度与可能发展程度间的区域。如果我们给学生的指引恰好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不会觉得太难而不去尝试,也不会觉得太容易而失去学习的兴趣”(王海珊,2005)。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小学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找出学生英语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据此设定学生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使其在学习中不断地释放潜能,不断地使最近发展区转变为现有水平,在学习上不断进步。
2.支架理论
“所谓支架理论,是设计者为初学者建立一个知识架构,让学生据此构建他们的知识。在初学者逐渐掌握方法后,支架便可以拆除。将此理论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教师要设计一个指引,带领学生逐步完成任务,但这指引应仅限于完成任务的方向,在指出方法之余,留出空间让学生思考、运用”(同上)。学习支架是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学习新知识、发展新能力的有效工具。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从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多方面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
“语音是语言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语言的一种外在形态。语音学习是语言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基础,因为语音学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制约听、说、读、写技能的发展”(鲁子问、王笃勤,2006)。语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支架,语音学好了,对以后学习语法、记忆单词、发展口语和提高听力等都有很大帮助。
三、教学实践
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关系到全市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质量。笔者在农村初中学校中选取了试点学校,试点学校教师和本市初中骨干教师共同商讨、合作和交流,完成本次衔接教学的实践。
1.选取试点校
笔者选取了南京市某县的一所乡镇初级中学(以下简称“Z校”)作为试点学校。该县属于南京市的郊县,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发展,县城办了几所民办学校,民办教育的发展吸引了部分乡镇教师和生源,使乡镇初中的师资和生源受到了很大的影响。Z校就属于这类乡镇初中。该校初一学生总数为223人,均来自本乡镇施教区所属小学。初一英语任课教师3人,均为非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Z校的生源状况和师资条件在南京市的农村中学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具体策略
在本次衔接教学实践的初期,笔者召集南京市英语学科部分骨干教师和Z校英语教师,针对试点学校的生源状况,就该校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目的、策略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并达成共识,即通过调整现有衔接教材解决该校衔接教学的问题。通过课堂观察、教师研讨会、学生测试、学生问卷调查以及教研活动集中反馈等形式,对衔接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与研究。
(1)教材调整
近年来Z校一直使用《新课标·初中英语预备教程》作为初一起始阶段的中小学衔接教材。该衔接教材“主要是供从小学三、五年级起学习英语和部分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英语的学生使用”(译林出版社,2004)。Z校的学生来自该乡镇不同的农村小学,从开学初的学生英语水平调查情况看,尽管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以下简称《小学教材》),应基本掌握48个音标及部分读音规则、近900个单词、词组、常用交际用语和话题、简单的语法知识(名词单复数、动词的一般现在时和人称代词等),但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并没有达到小学毕业的二级要求,部分学生甚至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这样的学生无法直接进入衔接教材的学习。教师需要通过对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学情进行研究,找出学生小学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找准学生英语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在衔接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训练。
通过对课标、小学教材、衔接教材和初中教材的对比研究发现,除了语音部分,衔接教材中出现的大部分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在初中教材中还会重复出现。“语音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发展前途,尤其是学习的自信心”(鲁子问、王笃勤,2006)。“实践证明,学生语音不过关是造成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那些听不准、说不对、不会读的学生肯定会遇到困难,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对以后学习产生不良后果”(黄远振,2003)。课标对小学和初中的语音目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小学阶段的语音目标是培养学生听音、辨音和模仿的能力,使他们懂得正确发音的重要性,掌握字母读音,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则和重音等。初中目标定位于使学生了解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意义,具有把音形义联系起来的能力,掌握读音规则,能够用语调表达意图,有一定的拼读和拼写能力(同上)。
鉴于试点学校大多数学生英语水平没有达到课标二级要求这一实际学情和初中英语学习的整体安排,同时考虑到学生刚进入中学,教师需要注意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根据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可能达到的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提出—适度的衔接目标,对衔接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在降低衔接教材整体教学要求的同时增加字母、音标教学,降低初中教学的起点,加密起始年段学生英语学习的台阶。试点学校教师和城市骨干教师共同备课,参考小学教材、衔接教材和初中7A教材,设计出供衔接教学使用的12个课时的教案(以下简称“衔接教案”)。这12个课时的教案中包括字母教学4课时和音标教学8课时,除字母和音标教学外,每课时都配有相关的交际话题和语言基础知识。试点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以本教案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课堂观察
笔者对试点学校三位初一英语教师的语言、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组织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课堂观察。本文将以三位教师的部分课堂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表1 课堂观察记录简表
续表
(3)教师研讨会
表2 教师研讨会记录简表
(4)学生测试
2008年10月15日对中小学衔接教学的效果进行了检测。试卷由市教研室初中英语教研员和参加中小学衔接教学的城市骨干教师共同命制,Z校初一年级223人参加了测试。测试时全部单人单座,由其他学科教师监考。“南京市牛津英语中小学衔接教学评价检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表3是试卷的题型结构和分值。
在试卷命制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语音学习和兴趣的培养,因此试卷的内容结构为:语音占44%,交际用语占25%,语言基础知识(含语法)占16%,阅读和写作占15%。
(5)学生问卷调查
参加测试的223位学生全部参加了问卷调查。问卷在测试结束后发放,15分钟后当场收回。问卷包括7个部分,共45小题,其中44个选择题,1个问答题。各部分内容如下:
①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目的,主要涉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兴趣的原因和学习英语的目的。
②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即学生对衔接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所用的时间。
③学习方法,即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方法。
④课堂教学,即教师课堂教学常用的活动以及教学辅助手段的选择。
⑤自我评价,即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成绩的自我评价。
⑥外部学习环境调查,即学校以外的,包括网络、电视、父母等在内的学习英语的环境。
⑦教学建议,即对教师教学的意见或建议。
(6)教研活动
2008年10月16日,在与Z校所在县所有初中学校初一英语备课组组长进行教研活动时,市教研员、教师代表对Z校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效果从测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两方面进行反馈,肯定了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3.结果与讨论
(1)从测试结果看,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起点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衔接阶段水平测试全年级均分为73.82分,优分率48.4%,及格率78.7%,低分率7.1%。我们将试卷的题目按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两个维度进行了分析统计(见表4)
从语言知识维度看,虽然学生的语音和语法两项的得分率都超过了70%,但没有交际用语和语言基础知识掌握得好。语音的主要失分点在根据音标拼读单词方面,这说明学生的语音技能有待加强,这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强化发音规则有关。
从语言技能维度看,除写的能力外,听、说、读的得分率均在70%以上。可以看出,通过衔接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和读的能力;但由于本次衔接教学淡化了语法,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还比较薄弱。此次测试结果改变了学校多年衔接教学测试年级均分不及格的现象,让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看到了教学的希望,也使新入学的初一学生能保持一定的英语学习兴趣。本次衔接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这也证明衔接教学的起点和学生实际所需的教学起点是一致的。
(2)衔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体会到音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本次衔接教学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笔者对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做了全样分析。
表5 学生问卷的部分结果统计
续表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该校81%的学生对目前的英语学习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主要来自于衔接教学的内容和教师的课堂教学;74%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达到课标对语音的二级要求,但经过衔接阶段的学习后,81%的学生认为音标不难,93%的学生意识到学好音标对拼读单词、记忆单词和英语学习有一定的作用;82%的学生进入初中后尝试改变英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60%的学生更加喜欢讲练结合、生动活泼的课堂。
(3)教师的个体素质、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呈正相关。
从课堂观察的情况看,三位教师均为非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个别教师的语音问题较大。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由于教龄较长,有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但由于集体备课没有落实到位,好的教学经验无法共享。个别教师基本上用汉语组织教学,课堂节奏较慢。从课堂观察反馈的结果看,全年级5个班级中有两个班级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具备基本的拼读能力,这两个班的教师恰是教学素质相对较高且在课堂观察中评价也较好的。
(4)试点学校教师基本认可衔接教学的方案。
从几次教师研讨会看,个别教师对教学仍存在倦怠情绪,仍认为小学英语基础薄弱是造成本班英语教学落后的主要原因,没有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学仍以知识传授为主,没有形成培养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意识。大多数教师意识到了衔接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本次衔接教学对教材的调整符合农村初一学生的英语水平,但参加试点学校教学的教师担心由于没有教学衔接教材,学校在全县期中检测(主要考查衔接教材的内容)中将无法取得好成绩。
(5)衔接教案补偿了中小学衔接教学的缺失,但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从学生测试的数据分析、教师用衔接教案后的反思看,衔接教案以话题为主线,从字母、音标教学入手,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很好的补偿。同时,衔接教案针对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对课标有要求而教材模糊处理的语音教学问题进行了补偿。试点学校的教师普遍反映,与往届初一学生相比,本届初一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与本校的初三学生相比,其拼读英语的能力也明显较强。
在备课过程中,试点学校的教师都拿到了小学英语词汇表。然而,教师们反映对所教学生来说,小学词汇量过大;由于本次衔接教案侧重字母、语音和交际用语的教学,因此有必要在衔接教案中补充和加强词汇教学;尽管衔接教材中出现的语法知识在初中7A教材的教学中会再次出现,教师们仍普遍感到由于衔接教案中没有涉及语法教学,语法的薄弱对学生的交际表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四、教学反思
1.衔接教学的改进
(1)增加研究实施的主体
在前期的中小学衔接教学中,尽管笔者请了试点学校的教师参与,但他们只起了辅助的作用;衔接教案都是由城市的骨干教师起草,而农村教师处于被听课、被检查的地位。这样的被动地位无法真正激发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潜能。在今后的教研中应充分发挥农村教师的作用,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
(2)扩大衔接教学试点的范围
前期的中小学衔接教学以一所试点学校为主,由市教研员直接走进学校指导教学工作。在第一轮衔接教学实验结束后,需要在进一步完善衔接教案的基础上,改变市教研员面对一所学校的状况,由市、县教研员及农村教师共同组织和实施衔接教学,由一个试点学校扩大到一个县,以总体改善郊县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状况。
(3)改进衔接教学的教案
“语音学习的目的不只是掌握语音知识,更要培养语音能力和运用语音达意的能力”(鲁子问、王笃勤,2006),因此应根据试点学校教师对衔接教案的教学反思,进一步改进衔接教案。音标对提高语音的准确性和掌握拼读规律等有一定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学音标就无法学好语音或不能掌握拼读规律。应鼓励教师将语音教学和语言运用相结合,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学中应以话题为主线,将词汇、音标教学以及交际话题紧密结合。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初中将要学习的词汇,在学生的能力可能达到的范围内,教师可对小学的词汇表进行适当地删减和补充。例如,将学生初中要学的词汇:grandfather,grandmother,housewife,waiter和,waitress删除,根据这些单词的发音,将音标放在一个课时中完成,这样也便于学生根据音标拼读单词,对语法教学仍以学生能上口为主。
(4)细化衔接教学的内容
除了对衔接教学的内容进行研究外,还应让中学教师执教小学学段的课,使他们通过课堂教学的亲身体验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学生差异,课堂差异和教学、学习方式的差异,以进一步在教法、学法上做好中小学的衔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支架。
2.对教研的启示
(1)市级教研的定位
教研部门的职能定位主要是研究、指导、服务和管理教学。长期以来市级学科教研活动以视导、开课、调研为主,这与区、县教研部门的工作有所重合。为了更好地体现市级教研的服务与指导功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教研员应深入教学一线,发现学科教学中有代表性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发挥全市骨干教师的力量,共同研讨,找出解决策略,进而以点带面,大范围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教研工作的水平。
(2)市级教研员的角色定位
市级教研员不应只充当组织者和管理者,而应作为教学研究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在教研中尊重教师,注意培养教师积极参与研究的意识,在平等的对话交流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与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研员一方面要针对全市的教学现状和问题加强策略研究和指导,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区、校级的教研活动,为教学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服务。
(3)教研员专业发展的路径
每一位学科教研员的工作都为本学科的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阶梯和平台,教研员也应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充实自己。在此次衔接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感受到在和一线教师共同思考、共同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在“发现问题——设计解决——教学行动——教研反思”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反思自己教研的有效性,不断推进自己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