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泰来县人民医院 162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艾滋病患者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临床特点观察。方法:选择在2009-2012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5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外周血细胞检查,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外周血细胞三系减少;血红蛋白及白细胞二系减少的患者9例;白细胞、血小板二系减少的患者10例;单纯血红蛋白减少患者4例;单纯白细胞减少患者15例;单纯血小板减少患者5例;白细胞增高异常的患者3例。血常规检查显示患者的淋巴细胞相对比例大大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比例相对增高,且小部分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核稍向左偏移。经骨髓检查,36例患者见有核细胞增生活跃,12例见有核细胞明显活跃,7例见有核细胞增生降低。另外,5例患者存在感染性骨髓象、4例真菌感染骨髓像,2例患者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骨髓象中,巨幼改变较普遍。结论:外周血细胞及核骨髓细胞的异常变化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血液学改变,其与HIV及其基因产物扰乱辅助细胞的造血调节功能,进而干扰造血干细胞的增值和分化相关,同时还可能与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相关。
关键词:艾滋病;外周血细胞;骨髓细胞;分析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出现全身性的机体衰竭症,并随病程延长,患者免疫功能逐渐低下,导致各种感染。目前,艾滋病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为血象表现,常见的有贫血、血小板减少、血细胞减少等。研究表明,这些症状的主要诱因为合并感染,能进一步导致患者骨髓造血功能被抑制,且经临床检查,大部分艾滋病患者的骨髓细胞确实存在非特异性的异常现象[1-3]。因此,分析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学检查结果及骨髓检查结果,可以更好了解该病造成的血液学等生理改变,及正确认识该病的病情及其并发症,从而指导医护人员相应正确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的实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5例患者为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2年住院患者,均经确诊为AIDS,其中男29例,女26例。患者年龄最小22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为(34.5±4.6)岁,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接受血常规与骨髓形态学等必要检查。
1.2 艾滋病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发热患者23例,时间最短8 d,最长1年左右;咳嗽者8例,时间最短5 d,最长1年左右;体型消瘦患者10例;腹泻患者7例,时间最短20 d,最长5个月左右;4例患者见颈淋巴结肿大;3例患者出现皮疹,伴随的其他症状主要有:头痛、咽痛、视物模糊、盗汗、瘀斑、下肢浮肿、面色苍白等。此外,体征方面,发热者最高40.5 ℃;肿大淋巴结主要位于颈部、腹股沟等,直径最小2 cm,最大4 cm,平均直径为(3.2±0.5)cm;肝脾肿大患者5例,其中,肝脏最大者齐脐;口腔溃疡患者4例。
1.3 实验室检查 本文55例艾滋病患者均接受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初筛,由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确认为艾滋病阳性。采用,分析患者外周血细胞(日本东亚SysmexF-800型全自动血细胞仪)。骨髓形态学检查内容:分析骨髓细胞200个以及外周血细胞100个。
1.4 并发症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艾滋病标准,所有患者均处于艾滋病进展期,常见并发症:10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4例患者出现霉菌性肠炎,2例患者见组织胞浆菌,6例患者并发肺结核,3例患者并发胃溃疡,2例患者出现带状疱疹,1例患者出现肛周疱疹。
2 结果
2.1 外周血象 本文55例艾滋病患者中,9例患者经检查,发现外周血细胞三系减少;血红蛋白及白细胞二系减少的患者9例;白细胞、血小板二系减少的患者10例;单纯血红蛋白减少患者4例;单纯白细胞减少患者15例;单纯血小板减少患者5例;白细胞增高异常的患者3例。血常规检查显示患者的淋巴细胞相对比例大大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比例相对增高,且小部分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核稍向左偏移。
2.2 骨髓象检查 本文55例艾滋病患者中,经骨髓检查,36例患者见有核细胞增生活跃,12例见有核细胞明显活跃,7例见有核细胞增生降低。36例核细胞增生异常的患者中:25例患者出现反应性早幼粒细胞异常增多现象;该粒细胞主要表现为胞体增大,且呈不规则形状,其细胞内可见内外浆,浆量丰富,且颗粒变大;部分中、晚幼粒细胞细胞核膨胀,可见已经破碎的细胞以及细胞碎片。5例患者存在感染性骨髓象、4例真菌感染骨髓像(骨髓经培养,鉴定为马尔尼菲青霉菌)。2例患者巨幼细胞性贫血。本文红细胞骨髓象中,巨幼改变较普遍。成熟的红细胞呈线状排列,片尾可见已被吞噬的成群桑葚状的病原体的网状细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讨论
外周血象异常在HIV感染的艾滋病患者中非常常见,常见的如贫血、血小板减少、血细胞减少等均为其血液异常的表现,对患者机体伤害较大。据报道,70%~80%的艾滋病患者会发生贫血,处于晚期是,一半左右的患者存在粒细胞减少现象,大约一半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现象[4-6]。但是由本组患者检查结果可见,本组患者粒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减少的比率均小于报道值,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组患者的样本数较小,尚不具备代表性有关。
引起HIV感染患者贫血的原因较多,研究表明,其产生贫血的主要原因为,患者体内存在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7],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从而导致红细胞数量的减少。另外,有学者发现,HIV感染患者体内有针对于自身红细胞的抗体,进而造成溶血现象,同样导致贫血的发生。再者,AIDS患者体内叶酸、VB以及铁元素减少亦可引起大细胞性或者小细胞性贫血[8]。本文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象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比例相对增高,且小部分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核稍向左移。HIV感染机体后,通常是导致T淋巴细胞亚群中T4的衰竭,从而引起细胞免疫缺陷。机体容易发生真菌、病毒等低毒性或者机会性感染因子所致的反复感染,从而引起机体多种器官组织被感染,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HIV感染患者,体液免疫以及B淋巴细胞功能均正常,所以被HIV感染后,机体会分泌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导致红细胞出现缗线状排列,使得血沉加快[9]。
无症状HIV感染者中,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大约为10%左右,处于晚期的患者,其发生率较高(50%)。患者血液中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为为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成减少。据报道,经该病毒感染的正常细胞,可产生一种可溶性抑制物,其可抑制粒细胞生成,随着粒细胞的逐渐减少,患者血清G-CSF水平也随之下降[10]。同时,粒细胞减少大大增加患者的感染几率,其感染的发生率大约为17%左右。另外,本文见部分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二系减少;血小板的减少是因为血小板生成的减少、增加的破坏。艾滋病患者的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血小板产生降低。HIV结合巨核细胞的CD4受体,从而进一步感染并破坏巨核细胞,造成血小板减少的发生。
HIV可以侵犯骨髓,进而引起类似于血液病的骨髓异常改变[11]。本组55例患者中,大部分患者位骨髓中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和明显活跃,极少部分见增生减低,感染性骨髓象及真菌感染骨髓像较少。有粒系在晚幼粒阶段有成熟障碍,多见于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单核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红系细胞大部分有增生现象,且可见成熟的红细胞呈缗线状排列。AIDS患者中,骨髓象异常具有共同的表现形式,例如,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增加或者减少、网状细胞和浆细胞增多并且病态造血、成熟红细胞呈缗线状排列。在骨髓涂片中,感染病原体以马尔尼菲青霉菌为高。马尔尼菲青霉菌主要侵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随着血液游走于组织间隙中,所以,骨髓更容易受到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侵犯。
总之,外周血象及骨髓象异常在艾滋病患者中常见,也是主要的血液学改变,并且血液异常改变会伴随艾滋病病程和患者免疫状况的逐渐恶化而逐渐加重。因此,通过对外周血象及骨髓象异常改变的分析,有利于指导相应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雁芳,陈艳芝,王林仙.26例艾滋病患者外周血象及骨髓象的观察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10(10):1033-1034.
[2] Lundgrenj D,Mocroft A,Gatell J M,et a1.A clinically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for patients receiving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results from the Euro SIDA Study[J].J Infect Dis,2002,185(2):1178-1187.
[3] Moses A,Nelson J,Bagbygc Jr.The influence of human immuno deficiency virus-1 on hematopoiesis[J].Blood,1998,91(5):1479-1495.
[4] Moore D A,Benepal T,Portsmouth S,et a1.Etiology and natural history of neutropenia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disease:a prospective study[J].Clin Infect Dis,2001,32(3):469-476.
[5] 赵勤,张会芬,李丽华,等.40例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及骨髓细胞异常改变[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682-4683.
[6] 梁季军.37例艾滋病患者的骨髓象及临床意义[J].广西医学,2007,29(12):1929-1930.
[7] 陈志奇,黄家禹,宋秀宇.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感染患者的血液学特点[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9(3):247-248.
[8] 李在村,董培玲.325例艾滋病患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血象变化特点[J].临床荟萃,2004,19(14):1811-1182.
[9] 贾文魁,胡玉丽.艾滋病患者外周血象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1,11(6):457-458.
[10] Martin-Davila P,Fortfin J,L6pez-V61ez R,et a1.Transmission of tropical and geographically restricted infections during solid-organ transplantation[J].Clin Microbiol Rev,2010,21(1):60-96.
[11] 韩庆英,敖秀,高洁,等.2668例监狱劳教所羁押收教人员艾滋病流行现状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9(11):583-584.
论文作者:周景成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6
标签:患者论文; 骨髓论文; 细胞论文; 粒细胞论文; 艾滋论文; 病患者论文; 红细胞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