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_物理论文

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能力论文,物理论文,学生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纷繁的物理现象中抽象规律性的东西,严密而又有创造性的思维是必不可少的。所谓思维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记忆和罗列,而应当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概括反映是指对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规律的反映,间接反映是指通过类比、移植等方法曲折反映其规律。可见思维实际是遵循客观规律的一个过程,而思维能力的强弱则就成为遵循物理规律把握物理现象的一个标尺。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本文就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思想及方法策略作出阐述。

1 正确理解物理概念,熟练掌握基本规律,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思维发展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可用物理概念的形式和物理模型建立的教学,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如学习功率概念时,可分几个环节展开教学:①功率概念的引入的可行性;②功率的物理含义;③推导功率的公式;④功率的计算方法探求;⑤例题训练:物体a, 在倾斜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由静止下滑经时间t,求重力的平均功率和t秒末的即时功率。

通过几个环节,使学生对功率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帮助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辨别真伪,澄清模糊认识,强化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另外,理想化的模型的建立也是训练和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极好机会。力学中的质点,热学中的理想气体,电学中的点电荷都是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它们的建立,培养学生逐步以实验事实为基础,抓住主要因素,以理想的物理模型对复杂的具体物体进行科学抽象的思维能力。

2 设陷井,求差别,利用批判性思维及类比, 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1 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评价解决具体问题时的思路是否恰当; 能否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进行争论。去伪存真,使学生逐步养成用批判的态度对待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即正确的结论是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16(s)。 有意识地布置陷井,引导学生上当,受挫,从矛盾中发现问题,进行辨析,使学生提高辨别能力。

2.2 类比关键在于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异同,找出每个事物的特征,进行比较鉴别。物理教学中的类比通常采用“以新带旧,进行对比,弄清异同,认识规律”的方法,注意抓知识的联系性和逻辑性,使学生会运用自己的思维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例如:对比振动图象和波形图象,认识到虽然它们在形式上都是余弦曲线,但它们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完全不同;从而真正对波和振动作深刻理解。又如:电压和电动势,动量与动能;加速度与速度等容易混淆的概念都要通过类比加强学生的认识,从而提高鉴别能力。

3 创设情境,鼓励发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其特点有四:①主动积极性;②求异性;③发散性;④独创性。根据上述特点,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多动脑,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学则须疑”,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通过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分析浮沉现象,让学生真切地感受问题的情境,从而创造性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几个问题:①既然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下沉,而木块能浮在水面上?②把同样重的铁块和木块同时放到水中应怎样?③钢铁造的大轮船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呢?通过问题的提出,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得出浮沉条件。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发散性。按照心理学家的见解,一个人创造思维能力的大小与发散思维能力的大小成正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21世纪的教育主体,就是创造教育”。因此作为创造性思维能力基本特征之一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则不容忽视。教学中可以从四个方面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3.1 拓宽知识面,培养发散的敏捷性。如:“匀速运动”, 除教材定义外,可拓宽为:

①a=0 ②F[,合]=0 ③惯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3.2 借助一题多解,训练发散的开阔性, 开阔性是指对同一问题能产生多种新颖的设想或方案。

例2 总质量为M的卡车,沿着平直公路匀速前进,一质量为m 的拖车,中途脱钩,当司机发觉时,车已行驶了距离L, 于是立即关闭油门,若阻力与车重成正比,且关闭油门前卡车牵引力不变,求卡车前后两部分都完全停止时相隔的距离。

此题是一道培养发散思维的好题目,该题目可用:①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求解;②用动能定理求解;③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解;④用速度时间图象求解。通过探讨,转换考察角度,扩大了学生思维触角的活动半径。

3.3 借助开放内容,开展各种形式讨论,训练发散应变性。 如:“测量一未知电阻的方法有哪些?”,“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作匀加速运动,现撤去一个力,物体运动状态如何?”,“通过估算说明,为什么鸟能撞毁一架高速飞行的飞机?”。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思维活跃,纵横驰骋,在短时间内将脑海里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组合,高效率地思维,从而有效地提高应变能力。

3.4 发挥非智力因素,培养发散的独创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讲究教学艺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逐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励学生经常用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抽象思维思考问题并提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解题方法及思维问题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4 注意整体与部分,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和综合是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它贯穿整个认识过程的始终,是一种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的逻辑思维方法。它不仅在物理教学论证中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而且是解答物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如:在研究“恒定电路”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要分析、解决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即当整个电路中某一局部电路发生变化时,引起电流、路端电压和电功率分配变化。干路中的电流强度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确定,而各部分电流、电压和电功率的重新分配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确定。因此,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研究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多方面的任务。物理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把知识的传授同培养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标签:;  ;  ;  

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