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能源需求量也日益增大,这迫使相关部门必须寻求更清洁高效的供热模式。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热电厂供热系统的概念和现状,并通过提高热源系统的供热效率、减少热网系统的能源损耗、运用科学合理的调节方案等具体改造策略,从而实现供电系统的优化,满足人们的能源需求。
关键词:热电厂;供热系统;优化改造
前言: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设施,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供热系统的优化工作,以此为人们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在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的同时,我国供热地区由北向南扩展,依照相关政策,秉承节能的原则,不断优化供热系统,让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能够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前提下稳步前行,保证热电厂供热系统科学的提供供暖作用。
一、热电厂供热系统的概述
热电厂供热实际上指的是联合生产热能与电能的城市集中供热方式,它的凝汽机组热效率一般<40%,它的供热原理是根据用户所需温度与压力,适当提高汽轮机排汽压力,利用蒸汽向热电厂周围用户进行供热,供热式汽轮机的供热类型一般分为热电联产、分产的热力系统和热量平衡系统。在城市应用热电厂供热模式可以有效减轻环境污染。为了进一步提高热电厂供热的经济效益,具体的可行措施如下:(1)在环境和设备都满足客观条件下,可以将原来的凝汽式电厂全部改造成热电厂;(2)选用高参数的供热机组与背压式机组;(3)根据用户、热电厂、热网三方相连的供热系统确定最佳供热参数,提升供热效果;(4)在构建热电厂时,应积极考虑后期与区域锅炉房相互连接的问题,做到资源充分利用,避免重复建设;(5)供热系统内部应设置具有高峰锅炉的供热机组,以备用户高峰季节的负荷需求,一般而言需要承担50%的负荷量;(6)建设工业热电厂时,需要综合结合未来居民区域供热情况和城市热网连接现象。
二、热电厂供热系统的现状
(一)热源系统
热电厂正常情况下需要通过供电系统中2台锅炉进行供热发电,但由于锅炉检修期间只开1台汽轮机,造成抽汽量不达标,而长时间运作又会导致锅炉负荷和机组容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这样会严重影响热源系统的利用效率。
(二)热网系统
热电厂的热用户有采暖用热、生活用热、工业用热,前两者采用相同的管道输送,而后者仅在夏季应用,它的热网水的流量约为4000t/h,供水温度是70℃左右,回水温度是50℃,冬季与之大不相同,热网水流量是13000t/h,供水温度在70到110℃之间,目前热网循环系统采用的是夏冬季固定流量的方法,这也导致供热期间用户只在乎温度而不关注流量,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热网系统。
(三)调节部门
以往我们在供热系统的设计运行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操作行为,再加上始终没有有效的管理手段,造成供热系统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为用户带来不便。而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观念的不断变化,用户开始采用供热计量收费的制度,为了让室内温度符合用户标准,这个时候就需要选择对应的热量调节方法控制能源损耗和舒适的温度,以达到优化供热系统的目的。
三、热电厂供热系统优化改造的策略
(一)提高热源系统的供热效率
只有提高供热效率才能实现最佳供热效果,因此相关人员需要积极改善供热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提高热源系统的供热效率需要从锅炉效率和汽轮机循环总效率两个方面考虑,其中提高锅炉效率的目的就是减少锅炉热损失,具体方法如下:(1)控制锅炉排烟温度,通过降低进入锅炉尾部烟道的烟气量与烟气温度或者增加尾部烟气的换热面积,根据不同煤种优化培风结构,甚至可以借助技术改造在尾部烟道处增加相变换热器,利用锅炉补水功能对锅炉尾部烟气的热量进行回收,从而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根据实践表明:当安装相变换热器后,排烟温度能够从151℃降低至128.9℃,而回收的热量高达11570MJ/h,供热标煤耗低至0.13kg/GJ,而供电标煤耗为1.2g/(kw.h);(2)减少灰渣含碳量,选择合适的煤种、配风、粒径投入飞灰再循环系统,让含碳量符合回收标准;(3)降低锅炉排污与放空损失,避免损耗就能提高生产效率;(4)控制排渣排灰温度,温度的升高会带来热损失,因此需要合理降低废物排出温度。
而对于汽轮机总效率的提高手段主要在于:(1)减少凝液量、增加抽气量,它的目的是减少排汽造成冷源损失,通过增加汽轮机抽汽和背压发电的额度可以有效实现汽轮机总效率的高效利用,一般而言,每降低1t/h的汽轮机凝液量就能降低约0.65g/(kw.h)的供电标煤耗;(2)确保汽轮机进出汽的温度,对于压力设计值应趋于合理;(3)降低排汽压力,压力变小,热损失就能减少,从而提高汽轮机的总效率[2]。
(二)减少热网系统的能源损耗
在供热系统工作时需要减少系统内部能源损耗,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供暖效率的高效利用。在热网系统进行调节时,需要减少散热量,让系统达到节能效果,有些用户不愿意采用末端装置的散热量时,相关部门需在用户供热入口装置处将热网系统与室内系统隔开。同时,热用户需根据热网运行参数预测供热负荷,以此控制热网系统的能源损耗量,保证系统稳定运行,进而提升热电厂供热性能[1]。
(三)运用科学合理的调节方案
在现今技术水平中,用户可以应用调节室内技术手段安装一个自行调节温度的调节阀,它主要能安装在洒水管道上,根据个人习惯和经济条件设置需要的温度,而调节阀的安装和调节方式主要双通阀、三通阀等,让用户根据不同供热方式选择相应的调节方式和管理方案。从人们当前生活状态来看,供热管网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室内辅助系统,尤其在供热系统中,评价供热状态和质量的标准正是供热管网,而供热管网主要靠游离热媒介来进行流动供热,一旦游离热媒介损耗较大会导致供热不足,因此需要对供热管网加以调节。
具体调节方法如下:(1)对供热介质的温度进行调节;(2)调节供热时间的间歇;(3)改变供热介质流量的量调节;(4)对改变温度得质和流量的量进行综合调节。在城市建设中,供热系统主要以集中质调节为主,它的供水温度可以依据热源处采暖负荷需求量进行调节,实现供热系统的自动化。另外,对于供热系统的调节工作需要设立专门的调节部门,并加以有效的管理,促进热源、热网、热力站、热用户的协调发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季节选择适宜的调节方式,并在室内运用自我调节的智能系统,如室外温度在-4℃到0℃之间时,为了节省能源系统将供热时间调节至上午4点到10点、下午4点到10点,采用间隔供热的方式维持室内温度,而当室外温度高于5℃就需要各热力站停泵并将用户阀门暂时关闭,打开网联通门,让室内自我调节满足用户需求。
结论:综上所述,针对热电厂的供热系统进行优化改造的确很有必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往传统的供热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日常所需,能源供暖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改造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必须根据时代发展建立更加完善的供热系统,保证日常供暖质量,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胡江涛,杨辉青,王新轲.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对供热系统供水温度的优化研究[A].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二十届学术交流大会文集[C].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暖通空调》杂志社,2017:6.
[2]邓鹏杰. 空气源热泵和太阳能联合供热系统在北方农村新型社区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作者简介:赵先进 ,1993年8月,男,陕西省西咸新区,工程师,本科,热能动力,供热,热工自动化,广东华电韶关热电有限公司 广东省南雄市 512000
论文作者:赵先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系统论文; 热电厂论文; 温度论文; 汽轮机论文; 锅炉论文; 用户论文; 热源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