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实践与效果论文_郑艳平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0

【摘 要】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3月时间段内诊治的56例ICU重症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纳入参照组28例、观察组28例。即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营养支持护理模式,比较各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BMI、HBG、TRF、ALB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参照组则为28.56%,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在ICU重症患者中,以常规护理模式为基准,对其施行有效的营养支持护理,即可提高患者营养指标,还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可推广。

【关键词】营养支持护理;ICU重症患者;营养指标;并发症总发生率

营养支持护理是目前ICU重症患者护理的核心,因该部分群体病情相对危重,且在合并感染、休克和创伤的前提下,长期处于高代谢与高负荷状况,降低自身免疫功能,引起新陈代谢障碍,轻者可见营养失衡,重者可见营养不良。若未对患者予以有效的营养护理,则必将会在损害其脏器功能的同时,加重病情,提高患者病死率[1]。对此,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3月时间段内诊治的56例ICU重症患者,探讨营养支持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实践与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3月时间段内诊治的56例ICU重症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纳入参照组28例、观察组28例。即参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最低年龄为22岁,最高年龄为83岁,中位数为(43.4±4.5)岁;最短护理时间为3d,最长护理时间为1年,中位数为(142.8±10.3)d。观察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最低年龄为20岁,最高年龄为82岁,中位数为(42.7±3.6)岁;最短护理时间为4d,最长护理时间为1年,中位数为(141.7±9.8)h。各数据间比较相似(P>0.05)。

1.2方法

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营养支持护理模式,具体内容为以下几方面:

(1)常规护理模式。时刻检查患者体征变化,保证呼吸道畅通,常规抗感染救治,营养液输注。

(2)营养支持护理模式。①支持治疗。依据患者自身情况施以合理的营养支持疗法,不仅涉及肠外静脉输液,还涉及肠内营养支持,多以蛋白质、葡萄糖和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补充为前提,在促进机体消化功能恢复的前提下,科学制备营养液,把控其摄入量、摄入次数。②支持护理。借助和患者间的交流,明确其思想疑惑点和错误点,再通过有效的情绪疏导,强化患者治疗依从性;合理置管,最大程度上减轻机体不适感,妥善固定导管,预防导管滑脱和扭曲等状况;做好肠道通道导管护理,必要时做好导管清洗工作,预防管道堵塞、肺部感染等事件,辅之为肠道蠕动护理,促进营养吸收[2-3]。

1.3观察指标

比较各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即营养指标包括营养支持护理前后BMI(体重指数)、HBG(血红蛋白)、TRF(转铁蛋白)、ALB(白蛋白)指标;并发症包括腹胀腹泻、尿潴留、感染等[4]。

1.4统计学处理

取统计软件SPSS 20.0,对本文研究数据加以汇总处理。即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数据用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数据用x2检验。P<0.05时,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结果

2.1 比较各组患者营养指标

营养支持护理前,各组患者营养指标相似(P>0.05);但在营养支持护理后,观察组BMI、HBG、TRF、ALB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比较营养支持护理前各组患者营养指标[n、]

3、讨论

研究表明,若ICU重症患者表现为营养不良,不仅会提高其并发症总发生率和病死率,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缩短生存周期,即针对ICU重症患者施以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是保证其生命安全的关键[5]。但在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应对以下事项予以注意:采取因人制宜的营养支持,即依据患者自身情况科学选择营养支持方式;确保营养支持循序渐进,若为重症者应预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再逐步增加营养摄取量及次数,预防胃肠道刺激;通过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的层面,对患者和家属予以有效的营养支持教育,协调置管和肠道清洗等操作,但过犹不及,否则会呈现营养过剩的状况[6]。

本文可知,观察组BMI、HBG、TRF、ALB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例如:观察组BMI为(30.67±4.80)kg/m2,参照组BMI为(24.44±3.82)kg/m2。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参照组则为28.56%,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

总而言之,在ICU重症患者中,以常规护理模式为基准,对其施行有效的营养支持护理,即可提高患者营养指标,还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秀玲,罗玉珍,李润华,等. 鼻空肠管营养支持在ICU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4):115-117.

[2]汪玲. 肠内营养护理在ICU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v.11(14):124-125.

[3]张媛媛. 肠内营养在ICU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8):258-258.

[4]何玉琴,高宏琰,成琦,等. 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应用于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对比[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4):159-160.

[5]马品红. 心理护理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5):757-758.

[6]冯以娟. 中医护理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5):173-173.

论文作者:郑艳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  ;  ;  ;  ;  ;  ;  ;  

营养支持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实践与效果论文_郑艳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