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案分析论文_刘平吉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案分析论文_刘平吉

中建中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摘要: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中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其强度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如果不能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则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本文就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其控制措施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前言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作用,是承受荷载或者抵抗应力,对于强度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甚至于混凝土的其他性能如抗冻性、透水性等,都与混凝土强度密切相关,混凝土强度越高,刚性和不透水性越强,不过同时也会因为较大的干缩容易出现开裂。从施工人员的角度,应该高度重视混凝土强化的管控,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1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

1.1水泥强度

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具备一定的活性,在水灰比固定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也就越大。

1.2水灰比

当水泥强度相同时,水灰比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不容忽视。水泥水化作用需要的结合水通常仅占水泥质量的23%左右,而一般的塑性混凝土水灰比一般为0.4-0.8,当其发生硬化时,多余水分会残留在混凝土结构中,蒸发后在混凝土中形成通道或者气孔,减小结构的有效断面,降低其对于荷载的抵抗能力。从这个角度分析,水灰比越小,水泥与骨料的粘结力越大,混凝土强度越高,但是如果水灰比过小,拌合物干稠会导致振捣不密实,蜂窝和孔洞的存在会导致混凝土强度的下降[1]。

1.3骨料

混凝土中存在两种骨料,分别是细骨料(砂)和粗骨料(石子),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必须得到作业人员的重视。一是细骨料,骨料越细,总表面越大,想要确保所有砂粒都被包裹,需要用到更多的水泥浆,加上空隙填充所需的水泥浆,水泥的用量大大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也会受到影响。同时,如果在细骨料中存在有害杂质如粉土、黏土等,会导致混凝土强度、抗渗性以及抗冻性的下降,而当细骨料中含有活性氧化硅成分时,其会与水泥中的碱分发生作用,导致骨架膨胀,引发混凝土结构开裂;二是粗骨料,粗骨料的级配和最大粒径对于混凝土强化和质量影响较大,级配越好,孔隙率和总表面积越小,水泥用量越少,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也越高。如果骨料最大粒径偏大,会导致水泥用量的增加,容易引发混凝土收缩裂缝,而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碎石的比表面积较卵石更大,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更强,因此一般会选择级配碎石作为混凝土粗骨料[2]。

1.4养护

混凝土养护对于其强度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的影响,因为混凝土的强度发展速度和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的水化状况,而水泥水化的速度和程度会受到温度及湿度的影响。基于此,在建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做好养护工作,对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水泥的水化作用能够充分完成。在湿度足够的情况下,养护温度显著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如果温度降低,水泥的水化作用会变得十分缓慢,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也会减缓。同时,适宜的环境湿度能够保障水泥水化反应的顺利进行,使得混凝土强度得到充分发展,而如果环境湿度偏低,则会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导致混凝土强度的下降[3]。

2混凝土强度的控制措施

2.1做好材料质量控制

一是水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水泥进场环节,需要做好验收工作,确保所有水泥产品都必须具备相应的出厂合格证明以及质量检测报告,对照设计施工方案的要求,验收水泥的品种、出厂日期以及强度等级。如果对水泥质量存在疑问,或者水泥出厂时间超过3个月,则需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抗压强度和安定性能够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对于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等级同一批号的水泥,在连续进场的情况下,袋装每批不能超过200t,散装每批不能超过500t,每个批次都需要进行至少一次抽样检测;二是骨料。从保证混凝土质量和强度的角度,应该做好骨料的选择,确保骨料中有害物质含量少,颗粒形状较好,级配和细度适宜,表面粗糙,能够与水泥浆液实现牢固粘结。无论是粗骨料还是细骨料,都应该以200m³作为一个检验批次,细骨料验收环节需要对颗粒级配、含泥量等进行检验,粗骨料则需要检验颗粒级配、含泥量、片状颗粒含量等;三是外加剂。混凝土中的外加剂需要能够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去,确保其具备质量证明书,在添加前还必须对部分有害物质如硫酸盐、氯化物等的含量进行检验,确认不会对混凝土产生有害影响后才能使用;四是水。水在混凝土配置中同样非常关键,必须确保混凝土配置中使用的水不会影响混凝土的凝结硬化,不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不会引发预应力钢筋脆断以及混凝土表面污染等问题[4]。

2.2做好水泥配比控制

一方面,在施工前需要开展相应的配比试验,通过试验确定好理论配比,同时结合建筑工程所处的区域以及气候条件,将理论配比调整为实际施工配合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确,实验室环境下得到的理论配置,是在砂石洁净且干燥的状态下获得的,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性,不能直接套用;二是应该做好各类原材料的计量管理,混凝土拌和环节,施工人员需要严格依照施工配比,进行材料的添加,以重量比作为管理和控制的依据,所有的材料在添加前都必须过磅。

2.3优化施工工艺技术

一是应该对搅拌时间进行管控。搅拌时间过短会导致混凝土拌和不均匀,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以及和易性,搅拌时间过长则会降低搅拌效率,强度不够的粗骨料可能出现脫角、破碎问题,同样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二是做好投料顺序优化。在投料中可以采用二次投料法,先将水泥、水和砂搅拌后,再投入石子和外加剂进行搅拌,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缩小上下层强度差,防止水分向石子以及水泥砂浆集中,从而确保硬化后的界面过渡层结构的致密性以及粘结性能够得到加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2.4健全养护管理制度

应该制定出完善的混凝土养护方案,安排专人做好养护管理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需要做好覆盖以及保湿养护,如果使用的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或者矿渣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能少于7d,如果混凝土对抗渗性有着特殊要求,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4d。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能架设支架或者进行踩踏[5]。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混凝土强度非常关键,而考虑到建筑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混凝土的强度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保证混凝土强度和施工质量的角度,施工人员需要切实做好混凝土施工管理,确保其强度能够达到设计施工要求,以此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翎亦,石雷,于路港.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透水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J].江西建材,2019,(06):8-9,13.

[2]孙豹,彭刚,王乾峰,杨紫辉.混凝土剪切强度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9,(03):112-118.

[3]郭万峰,刘尚伟,孙术程.二次加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J].商品混凝土,2019,(06):79,78.

[4]梁柯鑫,王起才,张凯,等.多因素作用下混凝土早期强度及抗渗性能研究[J].混凝土,2019,(05):38-41,47.

[5]林川,谢咸颂,唐洋,王建才,骆俊浩,耿泽康.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研究[J].广东建材,2018,34(11):11-14.

论文作者:刘平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案分析论文_刘平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