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林学士学位集”题名考证_上官仪论文

《翰林学士集》题名职官考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官论文,翰林论文,学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论

唐写卷子本《翰林学士集》,原卷首缺,书名佚去,卷末有“集卷第二,诗一”字样,卷背抄德宗贞元间圆照编《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藏日本尾张国真福寺,清季由陈矩影写携归。它是现存唐人选唐诗的第一部诗选集,共收唐太宗时君臣唱和诗五十一首,分属十三题;除唐太宗外,全集总计有题名职官三十九人次,且该集所收之诗中有部分篇章未见于《全唐诗》。故《翰林学士集》在文学史、文献学史、诗学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现已受到学术界较为广泛的关注。

前辈学者关于是集的研究成果很多,其主要部分可见于傅璇琮先生编撰的《唐人选唐诗新编》。该书中收陈尚君先生辑考《翰林学士集》,集前有《前记》,集后收有贵阳陈氏影刊本卷首之《〈翰林学士集〉序》、日本森立之等《经籍访古志》卷六之《〈翰林学士集〉解题》、傅云龙《游历日本图经》卷二二《中国逸艺文志》之《〈翰林学士集〉跋》等。诸学者主要致力于:第一,探讨《翰林学士集》编撰人。如森立之、傅云龙、陈矩认为此集为许敬宗所编,陈尚君则认为此卷为许敬宗子孙为其所编别集。第二,考索此集的编撰时间。陈尚君说:“据日本学者研究,此卷书写的时间,当在唐德宗以前”,森立之、傅云龙等考此集撰当在永徽以后。第三,探讨是集的性质。服部宇之吉《佚存书目》以为可拟题为《贞观中君臣唱和诗集》,福本雅一认为可称为《弘文馆学士集》或《唐太宗御制及应诏诗集》,今人也有认为此集系许敬宗所编几种大型总集之一的残卷等①。

除上述研究成果外,倪进等对《翰林学士集》诗学价值的探讨②,张步云的《唐代逸诗辑存》等③,亦是关于该集重要的学术成果;尤其是傅璇琮先生、陶敏先生为《翰林学士集》中《四言奉陪皇太子释奠诗》等十组诗的编年研究以及贾晋华先生对全集十三组诗的编年研究等,对研究该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翰林学士集》中诗人职官题名没有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诗集中每首诗下题有诗人职官名称,这是研究诗集中诸诗人生平、创作及初唐文坛一些文学现象的重要材料。但是,笔者发现有一部分诗人的题名职官和其作诗时实际所任之职不完全相符,这样便严重影响到准确深入地研究该集的效果。如《五言侍宴延庆殿集同赋得花间鸟》,傅璇琮、陶敏认为该诗作于贞观二十年,贾晋华则认为该诗作于贞观二十三年;《五言后池侍宴回文诗》,傅、陶考为贞观二十年,而贾晋华考为贞观二十三年等④;形成这些学术研究成果差别的原因之一便是《翰林学士集》中不准确的职官题名。故本文拟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考证《翰林学士集》部分诗人写作此诗时的实际任职状况,并由此管窥该集编撰人、编撰意旨及诗集编成年代。文中观点或有纰缪,恳请同仁斧正。

二、成诗年代可考诸组诗的诗人职官题名

参考两《唐书》等史料,《翰林学士集》以下五组诗成诗年代相对可考:

《五言奉和侍宴仪鸾殿早秋……》组诗,除唐太宗外,题名五人。傅璇琮、陶敏、贾晋华均考为贞观十五年作。据《唐六典》卷七《尚书工部》载:“……其西北出曰洛城西门,其内曰德昌殿,北曰仪鸾殿。”⑤可知仪鸾殿在洛阳。《旧唐书》卷三《太宗纪》下载:“贞观十五年春正月……幸洛阳宫……冬十月大阅于伊阙……幸嵩阳……”⑥《新唐书》卷二《太宗纪》、《资治通鉴》卷一九六“贞观十五年”所载均同⑦。又,《旧唐书》卷一八九上《儒学》上载:“朱子奢……十五年卒。”考太宗曾于贞观十一年幸洛阳,若此,则与诸职官题名差距更大。依贞观十五年分析,长孙无忌、杨师道、朱子奢题名职官和作诗时诗人职官一致。但许敬宗题“给事中高阳县开国男”,查《旧唐书》卷八二《许敬宗传》载:“许敬宗……贞观……十七年……封高阳县男……”故贞观十五年许敬宗职官不得题“高阳县男”。

《五言春日侍宴望海……》组诗,除太宗外,题名九人。《册府元龟》卷四十《帝王部·文学》载:“贞观……十九年将征辽……三月幸定州,经北岳,自为祭文……”⑧《全唐文》卷十唐太宗《祀北岳恒山文》:“维大唐贞观十九年,以太牢之奠敬祭于恒岳之灵次……。”⑨文与史所载和唐太宗诗之内容一致。又,《贞观政要》卷六《论仁恻》第二十载:“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⑩《资治通鉴》卷一九八“贞观十九年”亦载:“……三月,丁丑,车驾至定州。”傅璇琮、陶敏、贾晋华均考该组诗作于是年。以此年观之,除郑仁轨题名职官待考外,唯杨师道、岑文本、上官仪职官题名和编年相符合。

该组诗中高士廉题为“开府仪同三司申国公”,《旧唐书》卷六五《高士廉传》载:“十九年,太宗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士廉摄太子太傅,仍典朝政。”《新唐书》卷六一《宰相表》上所载同此。刘洎题为“侍中清苑县开国男”,《旧唐书》卷七四《刘洎传》:“贞观十八年,迁侍中……太宗征辽,令洎与高士廉、马周留辅皇太子定州监国,仍兼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新唐书》卷九九《刘洎传》记载亦同。许敬宗题为“太子右庶子高阳县开国男弘文馆学士”。查《旧唐书》卷八二《许敬宗传》:“……高宗在春宫,迁太子右庶子……二十一年,加银青光禄大夫……永徽三年,入为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故写作此组诗时,高士廉职为太子太傅开府仪同三司申国公,刘洎官侍中兼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许敬宗不得题“弘文馆学士”。

长孙无忌诗下题“司徒赵国公”,查《册府元龟》卷三二九《宰辅部·兼领》:“……贞观十七年四月立皇太子,加无忌太子太师兼检校侍中。”又,《旧唐书》卷三《太宗纪》下:“十九年……三月壬辰,上发定州,以司徒、太子太师兼检校侍中、赵国公长孙无忌……”《新唐书》卷六一《宰相表》上亦载长孙无忌贞观十几年摄侍中。因此,长孙无忌为诗时职官全称应是“司徒太子太师检校侍中赵国公”。褚遂良题“黄门侍郎弘文馆学士”,《新唐书》卷一○五《褚遂良传》载:“褚遂良……帝欲自讨辽东……进黄门侍郎,参综朝政。”故褚遂良作此诗时职为“黄门侍郎参综朝政”,其所题“弘文馆学士”待考。

据上文所论,《五言辽东侍宴临秋同赋临韵……》亦当作于十九年秋。依此年考察,唯上官仪职官题名无误,褚遂良职官题“黄门侍郎弘文馆学士”、许敬宗题“太子右庶子高阳县开国男弘文馆学士”皆不准确。上文已讨论过褚遂良职为“黄门侍郎参综朝政”,许敬宗不得题“弘文馆学士”。又,《旧唐书》卷八二《许敬宗传》:“贞观十九年……中书令岑文本卒于行所,令敬宗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岑文本卒于贞观十九年四月,此诗作于本年秋季,故为诗时许敬宗职官是“太子右庶子检校中书侍郎”。

《五言奉和浅水源……》组诗。《通典》卷一九七《边防》十三《突厥》上载:“……时薛举犹据陇右……”(11)可知薛举活动大概范围。薛举死于武德元年八月,此前太宗率军和其较大规模作战有两次:一次在义宁元年,《北史》卷十二《隋本纪》下载:“义宁元年……薛举自称天子,寇扶风,秦公为帅击破之。”(12)《太平御览》卷一○九《唐太宗文皇帝》亦载:“高祖辅政……会薛举以劲卒万人来逼渭滨,太宗亲击之,大破其众,追斩万余级,掠地至于陇坻。”(13)《旧唐书》卷二《太宗纪》上所载亦同;另一次在武德元年,《旧唐书》卷二《太宗纪》上载:“武德元年七月,薛举寇泾州,太宗率众讨之。”《册府元龟》卷一二二《帝王部·征讨》第二载:“武德元年六月以秦王为西讨元帅,征薛举,八月,薛举死。”由此可见太宗征薛举旧迹当在泾州、扶风、陇右一带。组诗中长孙无忌有:“天步昔未平,陇上驻神兵。”杨师道诗有:“塞云衔落日,关城带断烟。”褚遂良诗有:“边烽夕雾卷,关阵晓云销。”可知此组诗当作于陇山一带。考太宗幸陇州一带有两次:一次在贞观四年,《旧唐书》卷三《太宗纪》下:“四年……冬十月壬辰,幸陇州。”如依此年论之,诗中职官题名除上官仪职官难以考定外,其余诸人职官题名皆错。另一次是贞观二十年,《旧唐书》卷三《太宗纪》下载:“贞观二十年……八月……己巳,幸灵州。庚午,次泾阳顿。……冬十月……至自灵州。”《册府元龟》卷一一三《帝王部·巡幸第二》亦载:“二十年……庚辰至泾州,丙戌逾陇山阙……十一月丙戌,至自灵州。”傅璇琮、陶敏考此组诗作于贞观二十年秋八月,贾晋华考作于本年九月。

以贞观二十年秋考察,唯长孙无忌、杨师道题名职官和其所任职官相符。褚遂良题为“兼黄门侍郎弘文馆学士”、许敬宗题为“太子右庶子高阳县开国男弘文馆学士”、上官仪题“秘书郎”,皆不准确。《唐会要》卷五一《识量》上载:“二十年……黄门侍郎参综朝政褚遂良谏曰……”(14)再考《册府元龟》卷九七七《外臣部·降附》:“二十年八月,车驾幸灵州……黄门侍郎褚遂良……”故知褚遂良不可题为兼黄门侍郎。《旧唐书》卷八十《上官仪传》:“上官仪……诏授弘文馆直学士,累迁秘书郎……俄又预撰《晋书》成,转起居郎。”又,《旧唐书》卷六六《房玄龄传》载:“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至二十年,书成。”《唐会要》卷六三《修前代史》:“贞观二十年闰三月四日诏……起居郎上官仪。”故知上官仪为此诗时职官为起居郎。许敬宗职官应是“太子右庶子兼中书侍郎高阳县开国男”,下文将论之,此不赘述。

《四言奉陪皇太子释奠诗》下许敬宗题“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行太子右庶子弘文馆学士高阳县开国男”,《旧唐书》卷三《太宗纪》下:“二十一年……二月……丁丑,皇太子于国学释菜。”《新唐书》卷二《太宗纪》所载亦同。《册府元龟》卷二六○《储宫部·齿胄》载:“贞观二十一年二月丁丑,诏皇太子之国学释奠于先师……右庶子许敬宗上四言诗以美其事。”《唐会要》卷三五《释奠》载:“贞观……二十年二月,诏皇太子于国学释奠于先圣先师。……右庶子许敬宗上四言诗以美其事。”《唐会要》或误。可知许敬宗不当题“弘文馆学士”。

综上所述,《翰林学士集》成诗年代可考的五组诗中,除唐太宗以外,有职官题名的诗作者共二十二人次,其职官题名不准确者计有十三人次。其中,郑仁轨题名职衔待考,杨师道、岑文本、朱子奢职官题名和其为诗时实际任职状况相符;长孙无忌、上官仪各有一次题名职官和其实际职官不符;刘洎、褚遂良、许敬宗三人所题名的职官全部不准确。

三、唱和年代不可具体考定诸组诗的诗人职官题名

除以上五组诗外,《翰林学士集》中有三组唱和诗年代难以具体考定,但可以通过对参与唱和的诗人任职状况横向比勘、或通过诗人题名中的兼任职官纵向比较的方式,研究诗集中诗人题名职官的概况。

《四言曲池酺饮座铭……》诗下题名七人,组诗之五下题“丰王友张文琮”,《新唐书》卷二《太宗纪》载:“六年……六月己亥,丰王元亨薨。”故可定此诗作于贞观六年左右。贾晋华考该诗作于贞观四年,傅璇琮、陶敏考该诗作于贞观八年(15)。以贞观四到八年考察,许敬宗、郑元题名职官无误,沈叔安、张后胤、张文琮、陆搢待考。于志宁题“兵部侍郎”,查《新唐书》卷一○四《于志宁传》:“于志宁……贞观三年,为中书侍郎。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帝悟,特诏预宴,因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阳县公……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志宁乃就职。……太子败,帝知状……是时宫臣皆罪废,独志宁蒙劳勉。晋王为皇太子,复拜左庶子,迁侍中。”又,《旧唐书》卷七二《李百药传》:“五年,与左庶子于志宁……”,《册府元龟》卷七一一《宫臣部·褒宠》:“李百药为太子右庶子,贞观五年,与左庶子于志宁。”《贞观政要》卷四《教诫太子诸王》:“贞观七年,太宗谓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杜正伦曰。”《旧唐书》卷七三《孔颖达传》载:“十一年……与左庶子于志宁各赐黄金一斤”等等,这些都说明于志宁贞观三年到八年在太子左庶子任上,查《册府》、两《唐书》、《通鉴》、《唐会要》等亦不见于志宁任兵部侍郎职,或另有所据,则其太子左庶子一职犹在。

《五言侍宴延庆殿同赋别题……》诗下长孙无忌题“司徒赵国公”、许敬宗题“银青光禄大夫行右庶子高阳县开国男弘文馆学士”、上官仪题“秘书郎弘文馆直学士”。上文已引《旧唐书》卷八二《许敬宗传》,许敬宗在贞观十九年已兼任中书侍郎,加封银青光禄大夫在贞观二十一年,其受封“弘文馆学士”在永徽三年。《旧唐书》卷三《太宗纪》下载:“长孙无忌……二十一年……六月……司徒赵国公加授扬州都督……”由组诗中“岸菊”、“霜中”、“岁寒”等可知此组诗当作于秋季,而本年秋长孙无忌已加扬州都督一职。贞观二十年初,上官仪已任起居郎。故无论定此组诗作于哪一年,长孙无忌、许敬宗和上官仪三人的题名职官都难以互相吻合,故三人职官题名中必有误者。

《五言奉和咏棋……》组诗,许敬宗题“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右庶子弘文馆学士高阳县开国男”。据前引《唐会要》卷三五《释奠》为“二十年……右庶子许敬宗”、同页又称“……中书侍郎许敬宗”。又,《文献通考》卷四三《学校》四“二十年,诏皇太子释殿于先圣先师……至是,中书侍郎许敬宗等奏。”(16)由上引《旧唐书》卷三《太宗纪》下以及《新唐书》卷二《太宗纪》可知,皇太子释奠在二十一年二月,《唐会要》、《文献通考》记载时间均误,其所称引乃许氏部分职衔;《新唐书》卷十五《礼乐》五载:“贞观二十一年……中书侍郎许敬宗等奏。”《册府元龟》卷三七《帝王部·颂德》亦载:“贞观二十一年二月,……右庶子许敬宗上四言诗。”联系前文论述,此数年中许敬宗应兼任二职。《全唐文》卷一五二许敬宗《瑜伽师地论新译序》载:“贞观二十一年五月十五日,肇译《瑜伽师地论》……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左庶子高阳县开国男臣许敬宗奉诏监阅。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绝笔,总成一百卷。”这里“左”当“右”之误,《旧唐书》这样的例子还有《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僧玄奘……贞观十九年……仍敕右仆射房玄龄、太子左庶子许敬宗。”此“左”亦误。因此,贞观十九年四月后,许敬宗职由太子右庶子检校中书侍郎转兼中书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以后,其所兼职官犹在,至贞观二十三年止。

这里还涉及到“弘文馆学士”是否为泛称问题。太宗早年,有十八学士等,皆曾泛称“弘文馆学士”,但《翰林学士集》职官题名沿用先前泛称的可能性不大。首先,诗集中职官题名多有差异,且题名职官准确率接近一半,编撰者当有力求题名准确的意愿。其次,据《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十八学士中有于志宁(17),于氏诗下不见此职衔;再进一步分析,组诗和唱对象之一是皇帝,职官题名断不可草率为之。再其次,许敬宗于永徽三年加弘文馆学士,据《旧唐书》卷八十《上官仪传》“召授弘文馆直学士”推知,诗集中所题弘文馆学士当不是虚衔。又,据《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考证,弘文馆学士为五品职(18),盖弘文馆学士很快由泛称转为有实际品级的职衔。此外,由上文所引许氏自言“肇译《瑜伽师地论》……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左庶子高阳县开国男臣许敬宗奉诏监阅”可知,许敬宗在贞观二十二年五月左右称自己全部职衔是不包括“弘文馆学士”的。

基于以上分析,《翰林学士集》这三组唱和诗,虽然其作诗具体年代难以确定,但通过对参与唱和的诗人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除沈叔安、张后胤、张文琮、陆搢、刘子翼待考,唯郑元职官题名和其作诗时间没有矛盾(19),其他诸诗人职官题名均有疑待辨。

四、《翰林学士集》职官题名被改动的旁证

第一,由上文分析可知,《翰林学士集》诸组诗不按时间顺序排序,也未按许敬宗职官大小或其受封官职的先后次序为序。全集开篇许敬宗题“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行太子右庶子弘文馆学士高阳县开国男”,似是许氏显达后职官的综合。联系前论许氏加弘文馆学士在永徽三年等可知,此题名为编撰者改动。

第二,《翰林学士集》有选编遗漏迹象。首先,《五言侍宴中山诗序……》许敬宗有序无诗;据《敬宗奉敕撰序》云:“爰诏在列,咸可赋诗。各探一字,四韵云尔。”可见作诗并非太宗一人,许敬宗奉和则在情理之中。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说:“……柳宗元的这篇序文给我们提供了唐代进士们诗酒文会的情况,大致是:霸陵送别,列座宴饮,各人赋诗一首,然后汇为一编,推举一人撰写序文,以记其事。”(20)由此可窥见一斑。陈尚君考许敬宗诗有《奉和宴中山应制》一首,从其诗中“碧海”、“八俊”、“中山”、“塞门”等看,许氏之诗和唐太宗《五言中山宴诗》讽咏一致。此外,《五言奉和咏棋应诏并同上六首并御诗》题为六,而诗存三,这些或是选编时因材料欠缺而遗漏所致。

第三,诗集目录编制体例不一。《五言后池侍宴回文诗……》诗题和诗形式似不一致;《五言春日侍宴望海……》等目录是本组诗内容简单总括;《五言侍宴延庆殿……》又似是以许敬宗语气;《五言奉和浅水源……》目录中语气所向含混不清,且较诗集中题目多“浅水源”三字;《五言辽东侍宴……》组诗题目和比目录题目多“山夜”二字等,似是编撰者对编撰对象作了一定程度的改动。

五、本文结论

除上述论及的八组诗外,《翰林学士集》还有一组诗仅选唐太宗诗,余者四组诗,诗下职官题名待考。根据已考八组诗分析,该集中诗人题名的职官不一定是其写作此诗时实际所任的职官。诗集中有一些诗人的题名职官仅为写作此诗时所任职衔的一部分,也有一部分诗人的题名职官属于误题,这样很可能使《翰林学士集》的研究者产生误解。因此,应当用分析的眼光去看待《翰林学士集》的史料价值,此其一。

其二,从职官题名的语气分析,编撰者旨在编选太宗时君臣唱和诗;以其职官题名的准确度看,《翰林学士集》编撰者应对唱和诗及诗人的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了解的程度不深。由诗集中不准确的职官题名所占比例分析,部分题名的职官应是编撰人添加、或是在所依据的编著材料的基础上改动所得;再联系诗集中选诗遗漏及其他改动迹象分析,此集编撰当有祖本。从其诗下职官误题的比例看,此集当不是许敬宗本人编撰,联系诗集选诗与诸诗人职官误题的终止年代分析,诗集中选诗止于太宗朝,而题名职官止于永徽三年许敬宗“弘文馆学士”,此集最初编成当在此年前后。

注释:

①《唐人选唐诗新编》,傅璇琮编撰,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页依次为第35—36页、第37页、第33页、第3—4页、第3页、第35页、第37页、第3—4页。

②《中国诗学史·隋唐五代卷》,倪进、赵立新等著,鹭江出版社2002年,第300—315页。

③《文学遗产》1983年第二期第135页。

④《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初盛唐卷》陶敏、傅璇琮著,辽海出版社1998年,第49—128页;《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贾晋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4—21页。

⑤《唐六典》,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中华书局2005年,本条注释及以下⑥、⑦、⑧、⑨、⑩、(11)、(13)、(14)等诸条所援引的文献均在文中多次出现,其书名、著者、年版均以相关的注释为准。

⑥《旧唐书》,刘昫等撰,中华书局1975年。

⑦《新唐书》,欧阳修、宋祁撰,中华书局1975年;《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中华书局1976年。

⑧《册府元龟》,(北宋)王钦若等编,中华书局1982年。

⑨《全唐文》、(清)董诰等编,中华书局1983年。

⑩《贞观政要集校》,(唐)吴兢撰,谢保成集校,中华书局2003年。

(11)《通典》,(唐)杜佑撰,中华书局1984年。

(12)《北史》,唐李延寿撰,中华书局1974年。

(13)《太平御览》,(宋)李昉等撰,中华书局1963年。

(14)《唐会要》,王溥撰,中华书局1955年。

(15)《中国诗学史·隋唐五代卷》,倪进、赵立新等著,鹭江出版社2002年第49页、第14页。

(16)《文献通考》,(元)马端临著,中华书局1991年第406页。

(17)《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卷》,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编撰纂委员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第7页。

(18)《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陈茂同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260页。

(19)陈尚君考《五言奉和咏棋应诏……》中缺名者应为上官仪,所引材料的书名、著者、年版同前,第29页。

(20)《唐代科举与文学》,傅璇琮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23页。

标签:;  ;  ;  ;  ;  ;  ;  ;  ;  

“汉林学士学位集”题名考证_上官仪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