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技术;检测方法;
引言:材料质量检测环节是确保工程中对于提高建筑安全性与耐久性的重要保障,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检测工作者应严格遵守检验流程,以准确、科学、公正作为原则,并对检测中各个关键环节进行合理控制,防止不合格的伪劣建材流入施工现场,为建筑工程整体品质的提升保驾护航。
1、影响质量检测的因素
①材料员能力、经验、工作态度等,也会影响材料监测工作,影响工程质量。②建筑材料供应无计划、堆放不规范、混堆、无标识牌。管理人员管理不当,对容易出现问题的材料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一些材料因防护不当而日晒雨淋失去了原有的性能。③由于建筑材料检测不及时,错检、漏检,使不合格的材料当作合格的材料来使用,造成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④施工中操作人员水平低,使得钢筋焊接接头处不符合要求,焊接后未及时检测,就直接使用,影响了设计钢筋原材料力学性能要求,影响工程质量。⑤直接使用未达龄期的产品,造成不必要的质量事故。⑥各地检测标准、程序不一,加之各地检测管理系统和检测仪器不同,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工程材料质量的检测管理。
2、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要点
①规范取样。材料性能的检测报告是从样品检测中得出,检测报告得出的数据准确与否就在于样品的取用是否规范。因此,要科学、规范的取样,以保证相关检测人员能准确地检测出材料的性能,并做出正确科学的检测报告。②代表性取样。取样是进行检测的关键环节,取样量过少或取样部位、取样方法的偏差,都会造成检测的误差,从而影响整个材料的质量检测。因此,取样的过程中还要取用有代表性的样品,这就需要从数量、取样方法等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取样。一般情况都是从同一批材料中的不同部位进行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然而,在真正的实践检测过程中,都存在着抽取的样品没有代表性或取样数量没达到标准,取样方法不符合规范等不良现象,故抽样关一定要加强。③试验误差。造成试验误差的原因有很多种,如试验的方法不正确、试验环境的温度及湿度的影响,人为因素等。其中人为因素影响最大,如试验操作人员进行试验的操作方法不对,则试验结果也不会正确,可能由误差变成错误。如钢筋做拉伸试验时,有的工作人员将钢筋拉伸至出现缩颈时便停止了,而不是将钢筋拉断,这样是不对的,得到的伸长率结果是错误的,这不属于试验误差而是人为的失误。我们必须掌握好正确的试验方法,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3、数据处理
有时候,同一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数据离散性比较大,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应该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比如进行水泥胶砂强度抗折试验时,若其中一个试件的强度值超过了平均值的10%,那么就应该剔除该数据,而直接将另外两个的强度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另外,混凝土及砂浆的抗压强度平均值计算得到的结果,尾数应该按照四舍五入单双法进位,其位数也必须满足要求
4、建筑材料抽样方法及检测要求
①钢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抽样方法:热轧钢筋按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重量不大于60t的钢筋为一个检验批。外观检查检验要求: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力学性能试验要求:如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要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各项试验。如仍有一个式样为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②水泥。抽样方法: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水泥不超过200t、散装水泥不超过500t为一检验批。检验要求:水泥进场时应检察出厂试验报告,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性能指标进行复检。③骨料。抽样方法:按同产地、同规格的砂、碎石,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者亦为一批。检验要求:砂的检验主要是颗粒级配、含泥量以及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等。碎石的检验项目为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④砖。取样方法:每一生产厂家的砖到现场后,应按烧结砖20万块为一验收批,抽检数量为一组。外观验收抽50块,尺寸偏差抽20块,强度等级抽10块。检验要求: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和强度等级。
5、材料的质量控制
①质量保证措施。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中,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材料检测程序,即制定材料检测细则,针对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材料检测规划和细则。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试验检测制度,专人负责试验检测工作,坚持“三检”制度。要落实“事前”、“事中”、“事后”三层控制,特别是“事前”控制,要防微杜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②材料进场后的质量控制。为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材料进场时,应进行检测验收,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工程上使用的所有建筑原材料,都必须通过审批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在日常监督检查和工地巡查中,应将材料进场复验情况作为工作重点。应该检查材料的规格、型号、性能指标、数量、产地、外观质量等,看这些是否符合采购合同要求,若不符合,则要求返回。
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并按要求采取试样进行试验,对于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用于建筑工程。每次检查中应认真核对施工记录和材料进场复验报告,保证材料进场复验频次、数量、报告结果满足要求。对于种类不同、厂家不同、品种不同、型号不同、批号不同的材料应该分别堆放,界限清晰,并有专人管理。对于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制度的产品,应该具有许可证编号及安全认证标志。在材料选购前应该复核检查其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标志的原件,以防假冒伪劣。
6、加强对强制性材料的检测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强制性施工材料包括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检测、钢筋数量检测和建筑工程完工后对空气质量的检测。除此之外还包括钢筋抽样检测,混凝土试块检测和加气块的外观质量与强度的检测。在对强制性材料进行检测时,我们还千万不要忘记对瓷砖性能和铝合金门窗的性能进行检测。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这些强制性的材料的检测,避免出现质量问题,从而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建筑材料的检测是确保工程使用材料质量和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检测人员应严格遵照规程操作,注意检测试验的每个细节,努力做好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翔.叶雅程.浅谈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J].经营管理者,2010
[2]贾兴超.王磊.浅论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技术[J].河南建材,2012
[3]时晓艳.建材质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论文作者:黄凤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材料论文; 钢筋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方法论文; 质量检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