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市场发展的历史、监管情况及未来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金融市场论文,情况论文,未来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此文为香港证券期货监管委员会主席梁定邦先生1995年11月20日在中央党校所作报告的部分内容。根据录音整理,文中标题为整理者所加,未经本人审阅,仅供参考。
香港是不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在21世纪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香港地区在未来会担当什么样的战略角色?愿意同大家一起做一个探讨。
一、香港经济发展概况
香港在50年代基本上是一个转口港。当时由于朝鲜战争,联合国封锁中国,香港因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担任了转口港的角色。当时的中心行业有两个,一个是各种港口码头的设置,一个是围绕外贸的一些行业体系,像银行,进出口公司等。除此之外,还兴起了纺织品经济。因为1949年以后,国际上关于纺织品贸易有一个MFA协议,这项协议的内容是关贸总协定最惠国待遇中不包括的,即纺织品贸易必须要有单独的双边协议,否则关税很高。香港跟MFA很多国家都有双边协议,因此香港的纺织品可以进入这些国家,虽有配额限制,但香港从东南亚国家、英国、欧洲其他国家及美国获得的配额都是最多的。因此,60年代后期,香港的纺织工业发展很快。除了纺织品工业,香港还有一些小型工厂,像电子、成衣等。这样,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香港经济基本上变成了两块,一块是转口贸易,一块是轻工业。
6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中除上述两块外,又有两个行业开始冒出,一个是旅游业,也叫服务行业;另一个是金融业。旅游业主要是因为东南亚许多人想到中国来观光,而大陆当时被封锁,不能进入,他们只好到香港,香港因此沾了不少光。金融业最初主要是为贸易和工业服务的,到70年代初,开始为公司筹资服务。因此,从1971年开始,香港股票市场开始兴起。股票市场起初也是一窝蜂似的,跟大陆90年代初的股票市场相似。这是基于人的共同的心理,第一是一本万利;第二是马上发财。全世界的资本市场都有相同之处。但好景不长,1973年,整个股票市场垮了下来。1973年,当时恒生指数在一个星期之内从1800点猛跌到800点,到年底跌到了400点。资本市场从1971年冒出到1973年,仅两年的时间,从最低点升到最高点,又马上垮了下来。期货市场也是同样的命运。所以,从1973年到1980年,香港的资本市场没有多大改变,始终处于不太景气状态。
不过70年代也是香港经济的发展时期之一,除了转口贸易、轻工业、旅游业、金融业外,香港经济中又兴起了两块。一块是地产业,从1973年后开始冒升一直到现在,都是香港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香港的股票交易所,现在有500多家公司的股票在港上市,其中有30%是纯粹的地产业公司,另外有30%的综合公司,其业务中也有不少地产业成份,加起来,可以看出整个香港的股票市场是被地产行业驱使的。又如香港的恒生指数所依据的33种股票,来自香港33个最大的公司,而这些公司最大的成份还是地产业,所以恒生指数受地产业的影响很大。另一块是集装箱码头。现在香港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集装箱中转站。全港共有8个集装箱码头,今后还要继续再建,到21世纪要建到10个。
1979年以后,因为中国实行了开放政策,香港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它的工业开始逐步迁移到珠江三角洲,进入80年代后,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香港工业基地的迁移已不限于珠江三角洲,有的迁到了广西,有的迁到了东北,总之全国各地都有。由于工业的转移,香港本身的工业成份越来越少,到80年代,香港的经济基本上成功,第一、转口贸易;第二、开始转向金融业。
二、香港金融市场的兴起、危机和改革情况
80年代随着香港金融业的发展,香港四个原来没什么生意的交易所在1986年合并成为联合交易所。它成立后,有不少公司开始在那里上市,当时的恒生指数冒升的很厉害。如1987年初,恒生指数只有1900点,到了当年10月19日,升到了3800点,升了1倍。然而在10月19日之后,一天之内,又从3800点降到2300点,股票市场当时承受不了这种暴跌,只好关门,关了6天,一开门又再跌,一天之内又从2300点跌到1700点。期货也同样,香港的头一个金融期货叫恒生指数期货,一年之内从1900点升到3800点,马上又跌下来。当时买恒生指数的人亏钱很厉害,香港有不少人亏了两个亿、3个亿,有一个人亏了40亿。当时香港政府没办法,跟银行、证券商来了个抢救计划,政府拿出40个亿来救市。这40个亿里有20亿在一小时之内马上动用,另20亿后来因为股市恢复正常而没有启用。
经历此事后,香港政府认为香港金融市场必须改革。此外,还有一件事很巧合,也促使了改革的进行。1988年1月,香港的第二次股灾后,香港联交所的主席李富兆(音)被香港廉政公署逮捕,原因是他当主席期间,接收了不少原始股。而他不应该收,因为他当主席,人家配原始股给他,算行贿。大家知道,拿到原始股的人经常可以赚到钱,因为原始股价比上市价差得很远,而且股票上市有一个手段,如果把原始股的发行价压低,上市后肯定会有人抢购,有人抢就会把价抬高,价抬高后再把自己的股票卖出去,肯定会赚钱。所以公司到联交所发行股票时,跟发行人要讨价还价,这就给行贿受贿提供了机会。主席被捕了,联交所其他的理事很快也都被捕了,这说明香港的金融市场是一个行贿受贿的市场,一个不公平的市场。香港进入金融危机时期。然而,香港未来的发展,应该寄希望于金融市场。所以香港当时作了检讨,除惩治犯事的人外,还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并从世界各地请人到香港来研究我们的金融制度,提出改革意见。其中有一条意见说,香港的股票市场要做一个重大改革,即股票市场不能是一个私人市场,而应该是公众的市场,不应只为会员谋利益,而应该为公众谋利益。所以1989年以来,香港股市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
第一,成立了证券期货监管委员会来监管香港的股票期货市场。
第二,改革了联交所的管理制度。原来联交所的理事都是行业中的人,1990年后,吸纳了11个与行业无关的独立的理事,这11个人照顾的是公众的利益,我是其中之一。同时整个联交所的章程也作了修改,明确规定交易所的功能不是只为会员谋利益,而一定要为公众谋利益。此外,股票上市的规则也重新修订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公司的股票在联交所上市时,联交所不能管理任何定价事宜,价格要由市场来定;没上市的股票,则由股票发行人和包销商商定,联交所不能管。上市委员会批准股票能否上市,主要是看公司招股同上市规则是否相符,不管价格。这样,从1991年开始,联交所走上了比较正规的轨道。经过4年多的努力,联交所已有了不同的国际形象。
第三,将国有企业引入香港上市。1992年以前,由于缺乏证券法、公司法等一系列法律制度,中国的公司很难在境外上市。在朱镕基副总理的关心下,我们和内地成立了一个专家小组,在很短的时间内,制定了一个方案,让国有企业可以到境外上市,把内地一些国有企业推向了国际市场。如上海石化公司,青岛啤酒公司,它们的股票是同时在内地、香港和纽约三个地方上市。经过努力,内地现在已有18家国有企业的股票在香港上市,大都是重工业,也有一两家轻工业,这些公司在香港上市,使香港上市的公司变得多元化了。虽然这18家国有企业目前在香港上市公司中只占6%,但这6%对我们将来的战略部署非常重要,因为我相信,这6%不会原封不动,而会变得越来越大。
三、香港金融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90年代的香港,因工业继续向内地搬迁,已不再是一个工业城市,而变成了以服务行业为主的城市。它还有一些工厂,但这些工厂已不搞生产,只是调校一些进口机器,调试好了就运到内地。香港这边只保留了工业的后勤、设计、研究、管理以及和世界接触、和金融市场接触的这一块。据统计,服务行业目前在香港已占到90%,工业只有10%。香港的房地产商基本不建工厂,而只建办公楼或高科技厂房,即工业和办公两用的厂房。因此,金融行业现在显得非常重要。进入90年代,从银行方面看,全世界最大的85家银行都在香港设立了代理处或分行,银行业发展很快。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外汇买卖也随之发展起来。现在香港的外汇交易量在东亚和南亚地区已占到第三位,第一是日本,第二是新加坡;在世界上的排名徘徊在第8和第9之间。资本市场的现状是,目前在联交所上市的公司有524家,其中有18家是大陆的国营企业,占总数的6%,等候上市的还有5—6家。大陆国有企业的股票叫H股。1993年是“中国热”年,中国的股票卖得很好,被称为“红筹股”,前景被国外普遍看好。现在由于中国进行宏观调控,实行紧缩政策,H股掉得很厉害,除了一两支股比较好,其他的目前连发行价都达不到。这里的教训是多方面的,投资者的教训是不应把前景看得过于好,怀着一本万利的心理;发股公司的教训是不要把招股书写得太好,监管部门应该要求它只写出根据。最重要的一点,国有企业的公关工作同国外公司的公关工作有很大的距离,国外公司的公关工作做得非常好,如果知道股票的前景不好,6个月后会有变化,会预先把投资者的思想工作做好。而国内企业不会给投资者做思想工作,所以股价一下就掉下来,不会有平稳的过程。买国有企业股票的投资者,都是资金的经理,大证券商的分析员,他们都是搞专业的,提的问题非常尖锐,国有企业同他们搞好关系很重要,随便派人去说说没有用,要找很懂专业的人去接触,要在这方面进行专门研究。总之,跟投资者的关系应该搞好。
香港股票市场现在存在的问题是:
第一,发展受限制。香港现在上市的524家公司大部分是地产公司,地产公司一般只限于本地的地产生意,不会向外发展,去搞投资多元化。而香港的地皮有限,总会有用光的时候,这一天在21世纪头10年会来到。另外,香港现在能上市的公司也越来越少,1995年没有超过20家,比1993年差很多,当时有100多家上市。因此,要想扩大香港的市场,扩大它的领域,怎么扩大?要考虑。
第二,市场不齐全。现在香港的金融市场本身不是多样化的,交易所只有股票买卖。最近刚开始了期权买卖。期权即预先买一个权利,如香港电讯的股票,在9月份是10元1股,估计到12月底能升到12元,我用1元钱买了这个权利,如果12月底,股票没有达到这个价格,这个期权就没有用,输了。如果12月底,股票升到了13.10元,我可以用12元买回来,因为当时用1元钱买了这个权利,所以每股能赚1毛钱。这就叫期权。香港现在有7种股票开始做期权,将来可以扩大到20种。期权的好处是可以较好地处理风险。除此之外,市场没有其他的工具。最主要的是债券市场比较少,而在世界资本市场中,债券市场是远远超过股票市场的。另外,在金融期货方面,我们也发展很慢,现在只有恒生指数期货和期货的期权。现在刚开始做一个外汇转换期货,叫预转外汇期货,这就是衍生工具,就是从原来的实买实卖变成不用实买实卖,只用一个权利,一个期权或一个价格来作买卖。衍生工具现在在很多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是非常恐惧的一种工具,但它又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如果香港想登上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没有完整的工具市场是不行的,但衍生工具市场具有内在的危险性,所以,香港在这方面下一步的步骤应该是,第一,完善金融工具。债券应放首位,其次是衍生工具。第二,把风险管理搞好。一种是中介人,证券商、做买卖的本身内部风险处理制度;另一种是金融行业本身的风险处理制度。
四、对未来的展望
世界即将进入21世纪,到21世纪将会有什么变动?我看到6种现象或者说是6种挑战:
(一)现在全世界的钱集中在哪里?在美国。美国人口少,但全世界的资金它占了80%。这很容易看到,如1993年,我们中国股票最高潮是怎么形成的?是美国出了430亿美元到新兴市场投资(中国、南美等地区),所以形成了新兴市场的投资高潮。430亿美元仅仅是美国投资资金的6%不到,而这点钱漏出来就可以影响全球的新兴市场,使之一年内马上形成一个高潮。21世纪会怎样呢?美国的资金虽然是重要的,在21世纪的头50年,美国的资金在国际市场上仍会占首位,但其他地区跟它的差距会越来越缩短。1996年,美国的资金会出来找出路。因为它的国民经济增长率不到3%,欧洲国家据国际经济学家和世界银行预测,在今后10年他们的增长率也不会超过3%,所以在美国本土和欧洲的投资回报率不会很高,因为投资回报本身要受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要求高回报,钱就不能留在美国,而要出去冒风险,要寻找新兴市场。亚洲的市场现在的回报率是高的,主要的理由很简单,即东亚银行、亚洲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全部都有统一的看法,即东亚经济的增长率今后10年会在9%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回报率肯定会超过发达国家。对这些投资方来说,现在主要问题是,怎么去寻找适当的投资场所。
(二)在东亚地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银行还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即东亚地区9%的增长率,会被当地的基本建设扶持。它们预测,10年后整个东亚地区的基本建设需要15000亿美元,如加上房屋和商业建设,需要再投入10000亿美元,总数达25000亿美元。这么庞大的资金需求,钱从哪里来?从两方面来,一方面是西方国家的投入,另一方面是亚太地区本身的储蓄。东亚地区的储蓄率在全世界是最高的,达到30—42%,这是西方赶不上的。而且这种储蓄率,现在被东亚各国政府搞强制性退休金制度扶持和延续着,包括大陆,现在也开始搞试点,这更增大了储蓄率。而这些储蓄的资金是会参与到经济的发展中去的。我们面临的挑战,是用什么方式使投资方与被投资方联系起来,将来最主要的挑战在这方面。
(三)将来的贸易会越来越开放,每个国家都会参加国际贸易组织。如果参加了,不单是有形贸易,包括无形贸易、服务业都要放开。关税越来越低,国家之间的贸易、人才交流、钱财交流都会越来越放开。这是21世纪亚太地区的一大发展。因为二战以来亚太地区之所以没有高速发展,一方面是战乱原因,另一方面是不开放。现在有了发展,一方面是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国际贸易组织,参加了关贸总协定及附属的各项协定,国家之间越来越开放。另一方面是,亚太地区的国家越来越放开货币政策,东亚国家,除中国大陆外,基本上每个国家的货币管理越来越放松,估计不久的将来,大陆也会放开货币兑换政策,会不会全面放开,是一个实际操作问题,我估计到21世纪头5年会放开,如果21世纪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可以自由兑换,那么,中国经济将会前进一大步,会有一个质变。
(四)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现在的金融市场已根本不需要理会国界,因为电子媒介国界管不了。现在银行交收制度已全部实现电子计算机联网,不分国界洲界,21世纪科技的发达,尤其是在资讯科技方面的发达,我们的市场肯定会变成全球性市场,那时,国家和国家之间合作的需要是非常大的,这个趋势也是不可逆转的,也肯定是会实现的。国家之间的合作有多种,第一位的是监管合作。从巴林事件中可以看到,如果没有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合作,可能有不少危机发生。巴林事件发生主要是大阪交易所跟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没有信息交换,互相不知道对方在干什么事。因此,将来两地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很重要。信息本身也是金钱,因为这是客户的材料,也是知识产权的一部分,今后怎么把知识产权置于监管领域进行交换,而且能保护这些知识产权的合法利益,也是将来要面临的一个挑战。
(五)将来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国与国之间不同的法律制度问题。如果两边的公司合作做买卖,一边公司垮台,出现财政问题,另一边没事,那么两边怎么做成这一买卖?钱货如何交收?所以要有一些跨国的保险制度和跨国的风险处理制度。这也是21世纪将要面临的挑战。现在问题已经来了,如两地的法律冲突、尤其是破产法的冲突,公司一破产或面临破产,它所在的国家会马上把全部出口关掉,把全部资产放在国境内,不给别人拿走,只分给本国国民不分给别人。将来因为是全球性的金融制度,就不能这样处理问题,要放开胸怀,这不容易,但这又是每个国家要面临的问题。
(六)还有另一个趋势,是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大金融公司正在互相收购和兼并。如美国六大金融公司和欧洲一些大金融公司收购了伦敦的全部投资银行。现在没有一家国际投资银行在伦敦没有外资。伦敦的外资现在基本上全是欧洲的外资,尤其是瑞士、荷兰、德国的外资。现在的趋势是,将来的金融公司会逐渐集中变成15个或者10个大公司,变成财力集中、权力集中的跨国公司,它们有一种非常大的讨价还价力量,21世纪各国的决策人可能会面对这些跨国大公司的权力,将来怎样面对这种权力的集中,也是我们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最后,未来的世界金融中心将会在哪里?我相信世界的三大金融中心,在21世纪头20年里,是在美国、伦敦和东京。为什么说是在美国而不说纽约?因为美国的芝加哥在同纽约争首位。芝加哥金融市场的交易量现在已超过纽约,但纽约还是银行、股票中心,将来会怎样争,现在很难预料。不过现在世界外汇金融中心、外汇衍生工具都集中在芝加哥,芝加哥的CME已是世界最大的衍生工具中心。伦敦会变成世界另一个大金融中心,它将来的主要功能会集中在投资管理这方面,现在全世界的资金都在寻找投资对象,而伦敦集中了这方面最有才能的人,他们师傅教徒弟,徒弟带徒弟,形成了一种文化,做这方面的分析员,非常准确。另外,伦敦的法律在世界也是有名的,第一是价格便宜,第二没有美国那么多花样。美国的证券法、投资法花样很多,很难预测,美国的衍生工具法案到法院后要很长时间,甚至很多年才能裁决出来,伦敦比较快,法律制度被世界公认为是公正的,所以伦敦在21世纪保住它的地位是没问题的。东京就成问题了。东京的问题现在是它面临银行危机,因为前几年东京地产的泡沫被打破,整个地产市场垮了下来,银行的帐目现在还没作出很完整的撇帐,银行资产现在是空资产,日本的银行现在还达不到国际交收银行的标准,而且东京的市场是非常内向的市场,没有国际眼光,虽然也有一些大证券商到世界各地去投资,但整个东京市场是内向的,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非常难。当然它现在也是举足轻重的世界金融中心,但到21世纪,除非它有一个很大的改观,否则东京的市场继续是一个内向的、本土的市场,但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东亚地区21世纪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资本最大或是资金流入流出最多的地区。那么亚洲哪个地区、哪个国家会变成21世纪首位的国际金融中心呢?这是每个地区每个市场正在考虑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将来21世纪居首位的市场应该有什么特色,谁能满足这些特色,谁就能坐上这个首位国际金融中心的宝座。
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资金能够在无任何阻拦的情况下随意进出,资金进出完全自由化,没有这一点,不能称为国际金融中心。现在整个亚洲,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能够这样?资金进入,又马上出来,一句话不问?暂时香港能这样,香港现在的法律、将来的基本法都有这个规定,所以有这个保障。可新加坡就不行,如果今天放进10亿美元,明天要拿走,没拿走之前,新加坡国家银行就会打电话问你为什么拿走,虽然最后不会卡,但会问这些问题,让投资者很不舒服。资金自由地出入这一条对市场的冲击是很大的,在香港有些人被叫作“过江龙”,他们先把一大笔钱投到你的市场买股票,等股票升得很厉害时,(他抛售)赚了钱就走,把你的市场搞得乱七八糟。前几年有这种情况,这几年把风险处理搞好了,就可以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虽然如此,但这是一个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你就够不上国际金融中心。
第二条,本身要有足够的软、硬件。软件是有足够的人才,金融领域各种各样的人才,搞计算机的、律师、会计师、搞商业银行的、搞投资银行的、炒外汇的、买股票的、做投资分析的等,各式各样的人才,而且人才要足够。伦敦、纽约、芝加哥主要的成功之道,是有大批人才聚集在这些地方。将来哪个地区有这些人才聚集,哪个地区就会兴起。
第三,要有一个被公认为是公正的法律制度。我强调“被公认为公正的”法律制度。公认这一条很重要。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制度,但要“被公认为是公正的”法律制度,就需要时间、文化和管理市场的信心。有了公正的法律制度,才有被公认为是公平的市场和监管制度,那么,谁有以上条件,而且被公认为是最好的,最完备的,谁将是未来东亚地区居首位的国际金融中心。
杨青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