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成功启动的可喜成果--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试点阶段简介_科学论文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成功启动的可喜成果--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试点阶段简介_科学论文

开局顺利 成绩可喜——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启动阶段情况简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科学院论文,可喜论文,开局论文,试点论文,顺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启动阶段从1998年开始到2000年,历时三年。

1997年12月,中国科学院根据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科技形势的研究、分析,向党中央提交了一份名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报告提出建设的国家创新体系将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组成的网络系统。它可分成四个系统: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

每个系统都有自己不同的主体或核心部分。知识创新系统的主体是国立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型大学。技术创新系统的主体是企业。知识传播系统的主体是高等教育系统和职业培训系统,当然也包括专业研究机构对研究生的培养。知识应用系统应该包含全社会。因而,国家创新体系应理解为包括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或者是一种网络的结构形态。

1998年2月,江泽民总书记对该报告作出批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东南亚的金融风波使传统产业的发展会有所减慢,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则提供了机遇。科学院提了一些设想,又有一支队伍,我认为可以支持,他们搞些试点,先走一步。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

根据上述批示,1998年6月19日,新一届政府以朱镕基总理为组长的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原则同意了中国科学院提出的《关于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汇报提纲》。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就此正式开始。在此之前,中国科学院内部做了许多思想发动和组织准备工作。

三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创新能力,导向是凝炼科技创新目标,突破口是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的改变,重点则是队伍建设。这是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最主要的四个方面。此外,还有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

凝炼科技创新目标

凝炼科技创新目标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出发点何在?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为中国科学院建院50周年题词“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为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贡献”。中国科学院把这一题词看成是中国科学院科技目标的定位。

很明显,题词指出,一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二要把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而且要为这三个方面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贡献。我们把它简称为“一攀三性”的科技目标定位。

根据这样一个总体的定位,经过这几年的酝酿,现在基本确定了九大科技领域、四个领域前沿和十五个重要研究方向。

九大科技领域是农业高新技术、人口与健康、能源、新材料、信息与自动化、空间科学与技术、生态与环境、地球科学、重大交叉学科前沿科学等。这其实是我国国计民生和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几个领域。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总是应把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放在整个九大科技领域的第一位。九大科技领域中还包括空间科学与技术。这是因为在当今世界,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水平,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

四个领域前沿是脑智科学、纳米科技基础、量子物理与信息和生物信息学等。十五个重要研究方向包括转基因育种技术、动物克隆和转基因技术、智能化农业技术、重大疾病基因组学、异质复合薄膜材料及其多功能化、材料制备新方法和新技术、汉语识别与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制造系统、超导电力及电能储存输送新技术、高性能工程塑料、空间材料科学等。

中国科学院对于这些已确定了的重大领域、领域前沿和重要研究方向的工作开展作了具体的安排和落实。在三年中,对跨所,跨学科的重大项目共安排了11项,总投资2亿多元,平均每项的支持强度是2000多万元。以重要突破为目标的项目共安排了81项,总投资3亿多元,每项的支持强度平均是400多万元。对前沿性探索研究为主的项目共安排了654项,总投资2亿多元,每项的平均支持水平是40多万元。总体上,一共安排了8亿多元。从十万级、百万级直到千万级的项目资助,保证了我们所要探索的许多研究方向得以启动。

改革体制和运行机制

中国科学院在体制改革上体现出了多种形式。首先,组建了实体型的国家综合基地三个:北京的数学和系统科学研究院(包含原独立的四个研究单位),国家天文观测研究中心(以北京天文台为主,包括上海天文台在内的七个单位),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包含原独立的八个研究单位)。

其次,组建了非实体型科学研究基地八个,分布在全国各地,它们是上海高技术研究发展基地(由五个研究单位组成),北京物质科学研究基地(由四个研究单位组成),北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基地(由七个研究单位组成),北京地球科学研究基地(由四个研究单位组成),西南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发展基地(由四个研究单位组成),西北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由三个研究单位组成),东北高性能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发展基地(由四个研究单位组成),长春光机与物理研究所(由二个研究所整合而成)。

另外,新建了两个研究所,即上海的神经科学研究所和西北的地球环境研究所。与大学共建研究所一个,即地处陕西杨陵的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同时,去年开始转制13个单位,如成都计算所、成都有机化学所、广州电子所、广州化学所、沈阳计算所、北京软件工程中心等等。

对于国家开放实验室,也给予了加强和支持。中国科学院现在共有国家开放实验室117个。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启动阶段,得到知识创新经费资助的国家开放实验室已占绝大部分。

总之,在体制结构调整方面,三年来,科学院已经将37个研究所重组为17个研究机构,批准了39个研究机构作为独立法人进入试点的序列。调整所涉及的研究单位50多个,占全院研究单位的48%。通过这样的调整,使整个学科布局更加合理,优势更为明显,力量更加集中,队伍更加精干。

从另一方面来讲,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的任务还相当重,因为启动阶段所涉及到的研究所只是48%。科学院一共有120多个研究机构,还有60多家研究机构需要进一步调整。

吸引优秀人才 建设创新队伍

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重点是科技创新队伍的建设。队伍的重组计划将是,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期间,能得到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经费支持的或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系列的人员将不超过中国科学院原有人员的1/3,并且还要求其中20%以上的人员将是从院外(包括国外)另外招聘来的。目前已经有近万人进入了试点系列。

人才引进是建设科技创新队伍的重要方面。中国科学院多年前就开始实施“百人计划”,对引进的人才,每位一次性支持100万元的启动经费。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开始以后,国家对中国科学院又实施了一个“国家杰出人才计划”,每引进一个人,支持200万元的启动经费,启动阶段计划引进300人,资助经费一共是6亿元。目前,已引进378人,超额完成计划。现在,中国科学院4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已经达到科技人员总数的70%,成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活动的生力军。

从队伍的结构来讲,总的目标是固定人员:流动人员要达到1∶1以上。流动人员包括博士生、硕士生、在站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和其他进修人员。2000年,中国科学院共招收博士生2600多人,硕士生3100多人,在站博士后1000余人(约占全国博士后的1/4),高级访问学者600人,总数达到7000多人。如果包含以前招收的研究生,流动人员总数已超过万人。

为了管理好这样一支队伍,科学院也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包括人才招聘制度和全员聘用合同制,绩效评价体系和三元结构工资制,一般技术支撑和后勤服务社会化以及人员分流制度等等。

重要科技成果

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推动和促进下,近三年来,中国科学院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如在纳米碳管和纳米新材料研究中,成功制备出超长、定向生长的碳纳米管阵列,合成出世界上最细的碳纳米管,发现碳纳米管在室温下具有优异的贮氢性能;在探索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古生物研究中,新的脊索动物海口虫的发现揭示了脊椎动物祖先阶段特征,辽西中生代鸟类和鸟类早期演化的研究填补了从始祖鸟到现代鸟之间进化的空白环节;关于水稻基因组研究中,在世界上首先成功构建水稻基因组物理图的基础上,正承担着第4号染色体测序任务;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国内合作完成了人类基因组1%的测序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了可实用的人类cDNA阵列技术;关于信息技术的研究,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中国网通带宽为40吉比特/秒(Gbps)的宽带骨干网建设进展迅速;在农业新技术研究中,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新疆棉花可持续优质高产综合技术集成示范工程取得成功,1999年在5.3亩的实验地取得亩产皮棉257.8公斤的新记录。

高新技术产业在中国科学院也有明显的发展。2000年中国科学院成绩较好的30家企业的销售额达353亿元,比上一年增加46%;获得利润15亿元,比上一年增加54%,上缴税收14亿元。当年有3家公司上市,目前上市公司已达6家。在与地方和企业合作上,落实项目1500多个,投资33亿元,销售82亿元,利税15亿元。

上海高技术研究发展基地

中国科学院在上海地区的高技术研究有很强的基础,为此建立了上海高技术研究发展基地,该基地包含五个研究所,它们是地处虹口区的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地处长宁区的上海冶金研究所和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地处徐汇区的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地处嘉定区的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主要从事以红外物理为基础的红外光电高科技的研究和应用;上海冶金研究所主要从事电子科学和技术,材料科学和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主要从事以无机材料科学为基础的先进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和应用;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以有机化学尤其是合成化学为核心,基础研究以生命有机和金属有机化学为主,高技术研究以国家重要装备和重大技术攻关与预演为主;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要从事以强光光学、信息光学和量子光学为基础的激光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这些研究所都很有特色,在我国有着学科和技术上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已作出重大的贡献。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对整个生命科学研究进行了总体部署。北京地区的研究单位以农业高技术和生态研究为主,上海地区的研究单位以人口和健康研究为主,西南地区的研究单位以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为主。

由此可见,新组建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科技目标是以人口和健康为主线,围绕防治重要疾病,增进人类健康等国家重大问题,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创新贡献。

目前,已把上海地区原来的八个有关研究单位调整为四个研究所和将要转制的一个研究中心。它们是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药物研究所、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同时,在上海还共建了生物信息中心、健康科学研究中心、临床神经科学研究合作中心和国家核酸蛋白质数据库等。为了支持基础研究和成果应用的需要,初步和正在独立建立的技术平台有人类和小家鼠的基因型分析技术平台、cDNA阵列技术平台、小鼠行为学规模化检测脑功能基因技术平台、蛋白质组,蛋白质芯片和水稻突变库平台等,还有与院外共建的小鼠基因敲除、人类基因功能检测等技术平台。

中国科学院在上海地区除了上述两大块外,还有属国家天文观测中心的上海天文台和正在参与筹建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的全面合作

上海高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技术。中国科学院在上海地区研究单位的主要学科领域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应用物理与相关高技术、化学和新材料。上海市和中国科学院在上海地区的重点科技领域何其相似,这就构成了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紧密合作的基础。1995年8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书。

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合作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是卓见成效的。合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共建研究中心和大科学工程,加强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泉建设。如共建或参与共建了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上海新材料研究中心、上海应用物理研究中心、国家基因研究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南方中心、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等。

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和风险投资机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如共建风险投资机构-上海联创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联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设立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种子基金和一些工程研究中心,如上海汽车电子工程中心等。

发展高科技企业,促进上海地区的高科技产业化。中国科学院在上海地区有由在沪研究单位独资办的高科技企业,有合资办的高科技企业,也有中国科学院沪外单位入沪办的高科技企业等等。根据1999年的粗略统计,在沪单位独资和合资办的企业有73家,外地入沪办的企业有16家,产销总金额达50多亿元,四技合同总金额有5亿多元。相伴随的当然还有上缴税收和就业岗位的提供。

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的合作还重点表现在全面参与浦东的建设、发展和“聚焦”张江的行动。浦东新区政府和中国科学院高技术企业局成立了合作协调委员会和下设的办公室;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浦东科技园。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药物研究所将整体迁浦东张江,挂靠药物研究所的国家新药筛选中心落户张江,上海同步辐射光源选址张江,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中国科技大学在张江建立研究和发展中心,浦东新区政府设立面对中国科学院各研究单位的种子基金,浦东地区的张江和金桥已有多个与中国科学院有关的企业。

中国科学院还特别注意发挥院士群体在参与上海全面发展中的思想库作用。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从1998年开始举办“东方科技论坛”。受国家计委委托,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院士考察组经过两年调研和分析,于1999年向国家计委提交了“论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报告。200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报告会暨浦东科技创新研讨会后,出版了《新世纪的跨越》一书。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在2000年上海科技论坛期间,专门召开了“京、沪、港院士圆桌会议”,讨论了《关于提高我国科学技术原创能力的若干问题》等等。

中国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第十个五年计划和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新进程。正如江泽民主席在2001年的新年贺词中所说,“我们胜利完成了第九个五年计划,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阶段。”

中国科学院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第一阶段——启动阶段的基础上,2001年将进入第二阶段——全面推进阶段,再经过随后的优化和完善,中国科学院将拥有80个左右的国家研究所,其中将有一批世界公认的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若干个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机构。预计到2005年,中国科学院将有15到20家公司实现上市。

在刚结束的2001年中国科学院工作会议上,路甬祥院长提出“要将我院建设成为国家的科学创新基地,培养造就高级科技创新和创业人才的基地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成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我国现代科学文明与创新文化的重要源泉,成为我国在国际科学界的重要代表”。

过去的阶段中,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中国科学院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取得了成绩,相信在新的阶段,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标签:;  ;  ;  ;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成功启动的可喜成果--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试点阶段简介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