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潘冬根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潘冬根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人民医院 江西新余 336600

摘要:目的:探究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科室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以近些年我院耳鼻喉科室接手的病例为参考资料并对应用鼻窦内窥镜技术进行相关治疗的患者进行病情跟进或者病愈回访,完成对鼻窦内窥镜应用的分析。

关键词:鼻窦内窥镜;耳鼻喉科;临床诊断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以及现代医疗条件的提升,耳鼻喉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被纳入了人们的生活日常。这就要求耳鼻喉科医生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病情并对症下药。因此一系列新型医疗器材的推出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医生诊断的难度,为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莫大的助力,其中,鼻窦内窥镜便是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且高效的医学器械。本文就鼻窦内窥镜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一、基本资料

1.临床数据:16年至今,在我院耳鼻喉科室就诊的数百名患者中,年龄范围为9~70岁,男性患者占2/3,女性患者占1/3。其中,应用鼻窦内窥镜进行临床检查与手术治疗的占总数中的绝大部分。而在后续跟进过程中,有少数患者术后恢复期出现鼻出血、鼻腔粘连、眶周瘀血等并发症,大多患者预后良好。

2.器材数据:本科室拥有杭州康友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鼻窦内窥镜0°、30°、45°、70°各一具,各规格内窥镜皆由目镜、镜体和光纤接口部分构成。影像系统生产商为日本索尼有限公司。

临床诊疗数据显示,鼻窦内窥镜具有图像清晰、视野开阔、高亮度等优点。

二、临床应用

鼻、咽、喉在临床上被划分为上呼吸道。鉴于其解剖学结构上的联系,医院大多选择建立合并科室。而鼻咽喉在人体中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病变体征介于皮肤病等临床症状外显疾病和内脏病变等病灶较难观察疾病之间的尴尬处境。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鼻咽喉病变准确诊断的要求与难度。鼻窦内窥镜的选择便是现今鼻咽喉科室在这种特殊要求下,兼顾减轻患者病痛、精确诊断结果等医疗主旨的必然趋势。

鼻窦内窥镜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不仅适用于常规的鼻咽喉手术治疗,还可以在其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装与调整,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核查与诊断,切实达到了“一镜多用”的目的:

1.借助鼻窦内窥镜对病灶进行外科切除。鼻窦内窥镜对鼻咽喉隐匿区的直观反映,在确保病灶彻底清除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鼻腔生理功能。此外,利用鼻窦内窥镜切除病灶时对气流通道的改善,极大程度上辅助了上颌窦病变等以往认知中不可逆粘膜组织疾病的治疗。

2.相关气管病变时,可切开气管,通过鼻窦内窥镜观察到肉眼盲区的病变或者相关治疗不可进行的阻碍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在一些辅助检查中,可利用70°鼻窦内窥镜从外耳道口对鼓室底壁以及乳突尖等死角区进行检查。此外,对咽喉反射敏感的患者进行诊治时,从口腔探入内窥镜以达到观察诊断的目的,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且人性化的方法。

3.鉴于鼻窦内窥镜的灵活性与多用性,医生可在其使用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与创新。比如,在患者因紧张或丧失意识等因素而牙关紧闭时,鼻窦内窥镜从鼻腔的送入可让医生看到患者鼻咽部的全貌(送入角度应选择0°或30°),从而准确找到病变部位,对症下药。若需要采集活检组织,医生仅需将活检钳套上内窥镜杆,借助影像监测系统即可咬取相应组织进行检查。

三、讨论分析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科临床诊治上的使用是医学史上的一大转折点。而近些年来临床医师对鼻窦内窥镜的应用与改进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综合分析,鼻窦内窥镜主要有以下优点:

1.监测系统完备,镜面设置多角度,视野更开阔,图像更全面,光学系统完整,光亮度强;

2.图像清晰,病灶切除彻底且精确,创口小且可以较好保护鼻腔生理功能的完整性,术后恢复快,后遗症少,减轻患者病痛;

3.适用范围广,创新空间大,调整灵活,操作简单,移动方便,一镜多用;

4.诊治过程中,典型案例的影像学图像可录制或者打印,便于病例保存与展示,适用于医学课堂教学及专家会诊。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手术中鼻窦内窥镜的使用并非有利无害。换句话来说,有创伤必有后续感染等术后并发症。使用鼻窦内窥镜并发症较少且发生几率较低,据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1.鼻出血、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等鼻内并发症;

2.眶周瘀血、眶内血肿、眶内感染、鼻泪管损伤、眶内炎性假廇,内直肌损伤等眶内并发症;(以上两种并发症病情严重程度较轻且较为常见,通过后续治疗可基本治愈)

3.脑脊液鼻漏、脑膜炎、脑脓肿、颅内出血、颈内动脉或海绵窦损伤大出血等颅内并发症(较严重,如果出现,发病较急且死亡率较高,应及时监控并对已确诊患者进行治疗,防止因监测、治疗不及时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医师利鼻窦内窥镜其进行手术等临床诊治时需要对患者实时跟进,及时回访,尽量减少并发症带来的危害,减轻患者痛苦。

四、结语

鉴于鼻窦内窥镜的分辨率高、光亮度强、操作简单等优点,其对鼻咽喉病变的临床诊治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与作用。此外,鼻窦内窥镜手术创口小、切除准、恢复快的特性很好地契合了治疗过程中以人为本的主旨与理念。但考虑到其应用于手术时需要医生手动固定器械,故大多数情况下医师是单手进行手术操作的,其稳定性与灵活性远不及装置固定,双手操作的常规手术。再加上术后并发症的存在与危害,这就提醒我们,医师在注意减轻并发症危害的同时,还应具体病情具体分析,结合常规操作制定适当的手术方案,确保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病痛,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鼻窦CT及MRI检查在单侧良性蝶窦病变中的临床应用[J].计早,阎艾慧.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7(03)

[2]鼻内镜下前颅底病变手术治疗16例临床观察[J].吕洁瑜,何炽辉,黄戈,章晓军,张卓成.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6(01)

[3]鼻窦内窥镜在C型或S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J].肖阳,袁毅.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5)

论文作者:潘冬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潘冬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