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论文_万春蓉

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论文_万春蓉

(南部县双佛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南部 63730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有人统计,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种信息约有70%以上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图书文献。可见阅读能力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要达到此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阅读氛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身处其中的人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能激发较强的阅读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规范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每堂语文课前五分钟,我会安排学生读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文章。同时学校每周还设置了一节课外阅读课。这些措施的落实,很好的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用多种措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内驱力,学生才能主动去阅读,渐渐培养阅读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为达此目的,我常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用精彩讲述引导学生。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在每周的阅读课时,多年来,我会根据所教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用自身行为感染学生。古语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我都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我都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用赏识方法巩固学生。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我常常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在班上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用正确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质量

1、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阅读活动中,我首先要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做任何事情,只有得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为此,我常常给学生提供以下几种方法: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时,我常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我都要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等等,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知识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内外实践中运用积累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了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阅读习惯,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要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内容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同时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机会与场地。

多年来,我都是用这样的方法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储备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语文教学效果也十分的好。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有序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阅读成为学生良好的人生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才能真正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万春蓉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3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  ;  ;  ;  ;  ;  ;  ;  

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论文_万春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