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瓦尔拉斯宏观经济理论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瓦尔论文,宏观经济论文,拉斯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学科都越来越重视寻找各自理论的微观基础,尝试用微观经济学的模型和分析方法,通过对经济个体行为的剖析,讨论和解释各自领域内的各种经济现象及变化特征、利益关系,探寻其隐含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从而为各自理论提供微观个体层面的有力支撑。由于现有的微观理论基础并没有一个有关个人如何选择和构建市场的模型,要进行微观分析,必须首先决定微观决策所基于的宏观环境,为此,应考察宏观层面的行为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影响,即要考虑微观经济学的宏观基础。如何在理论上将市场结构融入模型,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一旦我们拥有了宏观基础,就可以建立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
一、宏观基础的由来与后瓦尔拉斯宏观理论
事实上,从凯恩斯开始已经重视微观经济的宏观基础问题,他在建立有效需求原理时的一个成功之处是将斯密式的“同情心”转换成经济形式。凯恩斯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把这个哲学意义上的话题引入经济分析中,他主张经济主体需要遵循常规惯例,从而把协调方面的分析引入其经济理论中,惯例在凯恩斯理论体系中被看做是实现个体理性目标的手段。凯恩斯的方法论是从一个特别的视角去观察经济世界,并以此说明个体组成的整个群体什么是真实的。西蒙(H.Simon)关于有限理性和满意行为思想的研究,开辟了现代宏观基础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分析基础。他认为,对各种可能选择的全部范围作出决策,超出了经济决策制定单位的处理能力,因而决策制定过程意味着仅能在一个宏观环境背景中实现。人们所实现的理性都是局部的,一般不可能知道所有的完备方案,在局部既定的约束下,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化就是理性行为。他用习惯、决策规则等取代最大化计算概念和最优概念,又保留了部分理性概念,由于认知的限制,理性是有限的,人没有能力用最优的方式解决复杂问题,他们所做的是建立易于把握和遵循并发挥一定作用的决策规则。哈耶克也认为,个人由于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无知,规则成为被利用的手段,人们利用规则是因为理性不足以把握复杂现实的全部细节。大多数后凯恩斯主义者赞同西蒙的观点,采用了一种制度方法来寻求并确定一个适宜的宏观基础。该学派认为,在宏观总量世界里,个体决策的制定是依据现已存在的制度结构作出,经验观察是确定一个合理的宏观限制性选择的惟一途径,这种宏观环境能使个体在多重均衡中作出选择。莱荣霍夫德(A.Leijonhufvud)和克洛尔(R.W.Clower)在运用一般均衡分析重新评价凯恩斯理论时也认为,从瓦尔拉斯世界转换到凯恩斯世界的一个关键是抛弃了瓦尔拉斯的“拍卖人”神话机制:“凯恩斯从古典学派理论基础中去除的惟一东西,就是那个解围之神——即那个拍卖者,该拍卖者被假定免费提供完美协调所有交易者当前和未来活动所需的全部信息。”以科兰德(D.Colander)、莱荣霍夫德、克洛尔等为代表的并被称之为后瓦尔拉斯宏观经济理论的理论,主张需要对“纯粹理论”宏观经济学(简称“纯粹理论”)和“实用主义”宏观经济学进行重新认识。在其基本原则里拒绝了诸如个人利益至上主义、建设性方法和直接作用力假定,并摒弃了一般均衡模型作为其分析的基础。该理论依据有限理性概念建立微观的宏观基础,其宏观基础意味着在进行有意义的微观分析之前,必须首先确定微观决策制定的宏观环境背景,从而为一种非自我调节宏观经济的复兴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二、后瓦尔拉斯宏观理论的显著特征和分析基础
后瓦尔拉斯宏观经济理论具有的显著特征是:多重均衡和复杂性、有限理性、制度和非价格协调机制及具有新的内涵的代表性代理人假定。
1.多重均衡与复杂性。后瓦尔拉斯宏观理论假设描述经济的一个模拟方程系统的解具有多重均衡和复杂性,这意味着总体经济不可能采用瓦尔拉斯的比较静态均衡模型来分析。在瓦尔拉斯的框架里,假设存在不受动态调整过程影响的单一总体均衡,而后瓦尔拉斯宏观理论放弃了瓦尔拉斯单一均衡的竞争性框架,提出了与博弈论有相同特征的多重均衡概念来反对主流经济学的单一均衡假设,个体将不得不采取某些方式来处理并决定业已存在的多重均衡,要同时解决每个具体状态的复杂性将超出个体的计算能力。
2.有限理性。在瓦尔拉斯模式里,个体能够理性地应对经济系统的复杂性,而且有能力充分迅速地获取信息。后瓦尔拉斯宏观理论认为宏观经济是如此复杂以至于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系统的环境背景中理性决策的制定是不可能的,该理论并没有放弃理性假定,只是抛弃了超越个人实际分析能力的完全理性,是有限理性而非完全理性,其所坚持的理性具有更多的局部特征。
3.制度与非价格协调机制。后瓦尔拉斯宏观理论坚持发展一种能够说明经济萧条和充分就业状况、强调主体间的内在相关性及微观和宏观方法统一的系统理论,并主张寻找一个拥有在最低水平且具有一个惟一总量均衡序贯解方程的分层系统,其惟一性不是系统内在固有的,而是与制度相关并由制度来决定的。总体经济之所以能够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多层次的制度,这些制度规则限制着个体行为,协调问题和提供协调的制度成为经济分析的一个核心内容,这是后瓦尔拉斯宏观经济学的本质。
4.赋予新的涵义的代表性代理人假定。主流经济学个体选择理论的总量结果是依据缺乏环境背景的代表性代理人决策而产生的,为此后瓦尔拉斯学派反对标准的总体宏观经济学和代表性代理人设计,主张将宏观制度约束结合到代表性代理人行为中。人们可根据布坎南(J.M.Buchanan)的制宪方法来分析经济制度的理性选择,这些由演绎推演出的制度便成为微观经济理论的宏观基础。尽管人们一直试图把对惯例规则的满意性解释成信息处理成本及认知约束下的最大化,但这些约束条件下实现最大化问题本身就是被有限理性所限制的复杂问题。
在一个后瓦尔拉斯框架中,非均衡调整路径能够影响均衡结果,在个体决策和均衡结果之间不存在惟一的联系形式,所有决策被认为是与其它决策完全内在相关的。由于真实经济行为拥有多种可选择的均衡路径,只有把宏观制度约束结合到代表性主体行为中才能决定均衡的结果并增加经济体系的稳定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宏观环境背景置于个体决策的制定者之中,并且在引导微观经济基础到宏观时,这些制度约束得以真正被考虑。因此在试图建立任何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之前,逻辑上必须先建立适宜的微观经济的宏观基础,独立于宏观基础的任何微观分析只能是不相关的一些博弈行为,协调失灵和制度变化的政策成为该理论建立微观经济学的宏观基础。
后瓦尔拉斯宏观理论指责瓦尔拉斯宏观分析方法在个体对付复杂性能力和结构分析模型的假设上忽视了总量经济的复杂性,采用线性意义上的比较静态方程来刻画经济系统,进而得到惟一均衡解;该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与后凯恩斯主义类似,认为马歇尔是宏观经济学更为合适的参照点,凯恩斯的《通论》是正确的,古典经济学只是其一种特殊情况。虽然“纯粹理论”也主张建立个体行为的宏观基础,如完全竞争和拍卖人假定,而后瓦尔拉斯宏观理论则依据有限理性概念建立微观的宏观基础,它采用了比瓦尔拉斯分析方法更为复杂的数学工具,如混沌理论和非线性动态理论等,构成“纯粹理论”基础的完全公理体系或实际理性被排除掉,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和有限理性一致的经济主体的适应性行为。它把瓦尔拉斯单一均衡模型看成是更一般的后瓦尔拉斯多重均衡模型的一个特例,其宏观基础意味着在进行有意义的微观分析之前,必须首先确定微观决策制定的宏观环境背景。一个后瓦尔拉斯模式遵循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个体的相互作用会引起个体决策单位进行完全预测的能力,其政策设计始于这样的基本观点,即个体在制定决策时不可能具有把握整个经济所必要的信息,不可能完全了解经济的运行。施加于个体的制度约束能够对个体行为的变动建立充分稳定的环境,如果个体是完全理性的,则经济将是不稳定的。在瓦尔拉斯经济体系里,对个体的制度约束会阻碍最优状态的实现;而在后瓦尔拉斯体系中,这些约束则是系统稳定性的必然要求,没有这些制度约束,将不存在任何实质性功能的经济。两种体系见解上的差异导致了各自研究方式上的迥然不同,后瓦尔拉斯宏观经济理论主张微观和宏观问题必须同时解决,人们不可能假设存在独立于个体激励之外的竞争性市场,而是需要一种制度性理论,即在分析市场的作用之前,确定市场本身的形态。当无法知道市场本身究竟是什么之前要来断定市场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是毫无意义的。
三、后瓦尔拉斯与主流宏观理论的若干争论
后瓦尔拉斯宏观经济学在涉及宏观基础、代表性主体模式和经济政策等方面与主流宏观理论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它不赞成由标准凯恩斯总量模型所建立的宏观基础,这种宏观基础所体现的具有力学特征的乘数和IS-LM模型否认了制度结构的存在,犯了和不少理论在建立微观基础时同样的错误;从其它凯恩斯主义的微观基础理论来说,后瓦尔拉斯的观点并不十分新颖,例如索洛(R.M.Solow)也主张建立宏观基础,只要它能体现明确对个体的相关非常规约束,并且这种约束应是超越标准的预算约束和价格。经济活动中的协调问题应当加以分析,从后瓦尔拉斯宏观经济理论的观点来看,不是凯恩斯经济学而是古典经济学在一种单一均衡的假定下犯了“微调”的错误,在任何复杂的经济体系里,因果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即使微观经济主体活动的某种结合能够生成宏观经济现象,但这些宏观经济现象反过来又会影响微观经济主体,一个良好的经济理论体系应当能够将宏观到微观和微观到宏观这两方面都进行正确的转换。在总量结果和个体决策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经济系统对信息的处理并不直接与个体信息处理相关。
格林沃德(B.C.Greenwald)、斯蒂格利茨(J.E.Stiglitz)和阿克洛夫(G.A.Akerlof)等一些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价格不必使市场出清而是能够发挥其它功能,它不需要运用价格粘性解释市场为什么不能出清。由于信息非对称性比价格粘性具有更宽泛和本质的解释力、影响力,因此考虑信息非对称性的新凯恩斯经济学为发展一种与价值理论充分一致的货币理论提供了可能,因为信息非对称性对人们持有货币产生了一种预期动机。他们与其他新凯恩斯主义的显著区别在于他们不仅仅在为价格粘性寻找微观基础,而且促使宏观经济学发生更为直接的变革。新凯恩斯经济学发端于凯恩斯的基本观点,但需要对新古典框架更实质的背离,并希望对资本市场不完全性的后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不完全性用信息成本加以解释,有可能超越凯恩斯把流动性偏好理解为对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全市场的理性反应。
新凯恩斯主义也注重对协调问题的分析,“协调失灵”成为其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对以观察为基础的行为、制度和经济过程的详细分析,是微观和宏观理论关注协调问题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专业化分工体系中的理性经济行为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他们的经济活动必须协调,才可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产生了所谓协调问题。“协调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协调经济行为人的整体行动方面失灵,从而经济体系无法达到高效率的最优均衡状态。在一个由许多经济行为人构成的分散经济中,人的行为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虽然每个行为人都是追求最大化,但市场机制却无法成功地协调整体的经济行动,导致尽管经济系统可以达到高水平的均衡,而实际上却陷入一个低水平的均衡之中。“协调失灵”问题的存在为国家干预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并没有显现多少后瓦尔拉斯宏观理论很多相同的分析特征,如有限理性、非价格协调机制及多重均衡和复杂性等,其分析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是植根于理性选择理论,因为它并没能清晰地说明居住在一个后瓦尔拉斯世界的经济行为人的价格调整问题。后瓦尔拉斯宏观理论通过遵循有限理性假设把宏观经济学立足于独立地对个体行为的分析,比新凯恩斯主义又前进了一大步。
此外,后瓦尔拉斯宏观经济理论还反对主流宏观经济学中频繁使用的代表性主体假设,它认为,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异质性主体与代表性代理人假设是根本不相容的,如果所有主体都是相同的,我们就不需要代表性代理人模型,对一个经济系统而言,若要正常运转,必须正视制度意义上的协调问题,如果不理解关于个体决策制定的协调机制,宏观经济学是无法被真正理解的。与代表性代理人模型相关联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并不是生成总量结果的充分条件,对传导机制不闻不问,仅仅在宏观经济变量间设定一种具体关系的做法是无视所要解释的宏观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在后瓦尔拉斯宏观理论的分析框架里,存在着许多相互作用的代表性代理人,科兰德主张要建立一个宏观基础必须依靠一个分析的或一个计算的模拟方法,并采用一个修正的代表性代理人模型来实现,并通过一个分析的模拟方法,采取多步过程代替当今使用的一步分析方法。
战后,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检验总体经济波动,特别是IS-LM模型的构造提供了一种简洁实用的政策分析工具。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以对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理论支撑而著称;与此相类似,以卢卡斯(R.Lucas)为代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与自由市场理论的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而变得引人瞩目。由于后瓦尔拉斯宏观理论的一个独到见解是总体经济是如此复杂,理论含义只是提出广泛的政策规则,而不是确定机械的政策规则,因而在其理论视野里,政策的制定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虽然从后瓦尔拉斯的观点看,没有一种特定的政策引导,但其理论仍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它主张确定的政策建议不遵从基于缺乏环境背景基础的理论分析,而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恰恰缺乏为引导出政策结论所必须掌握的经济内在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瓦尔拉斯经济学称政策具有确定性,政策机械地遵循均衡模型。后瓦尔拉斯理论的政策设计坚信经济的复杂性特点,它认为,应充分考虑到个体不可能完全掌握经济运行所必要的信息,模型的不完全性不足以对真实世界进行描述而得出任何确切的政策含义。正规的宏观模型或许能描述人的直觉所遗漏的系统内在相互关系,但它只能帮助判断而不能代替判断。如果经济的复杂结构已被相对稳定和有序地观察到,则其有序的状态来源于两种机制:系统的市场和非市场协调机制。瓦尔拉斯方法通过市场价格探寻经济的特殊协调机制,这种调节机制需要个体预期、决策和行为的完全协调,市场仅仅是一种相关的制度规则。后瓦尔拉斯理论则认为,现代经济决不可能仅通过价格机制这样理想化的协调方式来运行,而应对具体政策问题的运用在市场和非市场协调机制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并且这两种协调机制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它们能以某些形式互补,也可以以另外一些形式相互替代。在后瓦尔拉斯宏观理论的视野里,观察的稳定性不是经济本身内在固有的,而是由引导个体选择的规则制度赋予的,正是规则制度创造了系统的稳定性,即使是在瓦尔拉斯经济学里,也不能排除掉这些将稳定性引入到系统中的制度规则,它们的存在从根本上会影响个体行为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范围和本质。这种状况对经济建模具有两种含义:一个是系统的稳定性源于个体所拥有的有限理性;另一个是如果不进行特定的模型化分析,由于模型的结论很可能是非线性跳跃的,具有妨碍边际分析的多种解,单凭直觉来判断已经建立的制度规则及变动的实质是不可能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多数新凯恩斯主义者的政策主张与后瓦尔拉斯政策含义有相似之处,因为新凯恩斯主义也认为,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和经济在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方面存有不确定性,面对迅速变化的经济,实际上不可能设计出合适的政策来。后瓦尔拉斯模式的宏观经济政策集中致力于一种便于理解并能改进市场和非市场协调机制的指导方针,从而减少经济主体的不确定性和增加对经济行为的预测稳定性,要想熟悉与政策有关的内容,必须了解制度规则如何引导个体经济行为及制度规则如何应对、适应经济行为的变动。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后瓦尔拉斯宏观经济学与主流宏观经济学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它所倡导的建立“微观的宏观基础”的新视角及相关的尝试与努力会改变宏观经济各分支流派争论的本质。可以预见,宏观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致力于努力实现宏观与微观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标签:宏观经济论文; 凯恩斯论文; 有限理性论文; 凯恩斯经济学论文; 理性选择理论论文; 凯恩斯模型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微观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凯恩斯主义论文; 经济学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决策能力论文; 宏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