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建设社会主义论文,核心论文,体系论文,价值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重要的政治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命题深刻蕴涵着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上成熟而又面向未来的执政理念,旨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断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软实力”。新时期以来,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上继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一、先进性: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理论的先进性在于它的科学性与时代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在于其理论上的先进性,以其客观反映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性和适应新的社会实践的时代特征为基本支撑。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但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主张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体制、阶层分化、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如果不实行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社会主义改革与实践就会缺乏坚实的理论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1]。
改革开放之初,党和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展开了深刻的理论反思,提出了富有时代感的价值内涵。完整和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提供了正确的思想基础。搞清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带领人民群众走出改革开放的困境,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理论前提。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集体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实际,不断加强、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先后探讨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什么是科学发展,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这一探索过程中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上的创新之举。在这一进程中,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党始终牢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导地位,坚决反对来自“左”、右两个方面错误思想和观念的阻碍和冲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导地位的同时,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前苏共领导人正是因为没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缺乏理论创新的政治勇气,致使苏联民众原本建立在对社会主义松脆的情感基础上的共产主义信仰滑向低层次的、宗教式的偶像崇拜,造成了共产主义信念的动摇和幻灭[2]。列宁早先就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克服自发性进行了科学的论述:“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3]在我党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并坚持把创新作为永葆理论生机的重要源泉和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最根本的。“老祖宗不能丢”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但还要说出新话来。所以,“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4]改革开放以来,我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化解改革中的各种复杂矛盾和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都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变,都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二、自觉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第一位,要求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也日益多样化。置身于当前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路径,体现了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刻的文化自觉性。
各种社会思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对象,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要坚决抵制和摒弃社会思潮中一切腐朽、落后和消极的思想元素和理论板块,不仅要深入揭示其荒谬的理论基础,也要告诫人民群众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提高人民群众明辨是非的政治判断能力。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才能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多元文化并存发展的文化格局。所以,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发挥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共同构成的价值认同系统。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要以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为着眼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与冲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处于一个整合认同与疏离分化的当代语境之中。多元思想观念价值的冲突,一方面,使社会结构产生断裂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思想文化建设的活力源泉。作为起主导作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价值评价标准和价值选择依据,调整各利益主体之间的观念冲突,在社会发展与转型上保持适度的张力,要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话语体系与理论图谱,而不是要形成计划体制下整齐划一的、重叠式的价值结构。
三、群众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源泉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群众也需要科学的理论武装。正如列宁所说,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紧紧扎根于群众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源泉。理论虽然是灰色的,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掌握群众”,必须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通过有效的途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潜移默化地沉淀于人们深层的心理结构之中,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发挥需要借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党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唯物史观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目的。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主旋律,尊重多样性,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掌握群众”的基本要求。在当前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引领作用,就要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使先进的价值理论建设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要以通俗明白的群众语言、紧扣实际的活动载体和中华民族习惯的表达方式,把价值观建设与群众性活动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人民群众的心理认同,增强其实效性、时代性,增强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自觉性,真正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规范与引导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价值认同与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和工作实践统一起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准则,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这种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人民群众的心理认可,就能真正在群众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变成物质力量”,必须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社会在追求片面的经济增长的同时,忽视了人的因素,形成了“以物为本”的单纯GDP增长模式。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超越了传统的发展观,突出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要求通过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以人为本凸显了人的主体性地位,是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所在,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解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体力量问题。因此,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把解决人民群众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群众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追求,既高于现实,具有鲜明的感召、凝聚、教育和鼓舞功能;又密切联系实际,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与实践基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社会心理层面转化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人文精神,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唯其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最终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同,使之发挥其凝聚力和感召力。
四、实践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总是紧密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展开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逻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价值观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当代中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这决定了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和根本原则,重在建设要着重坚持以实践为基础,大胆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在多元交汇和碰撞中走向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的实践特色。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任何其他学说的根本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永葆活力的根本保证。以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实际,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科学化。因此,如何实现和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人们的信仰层面或行为践履层面的有效转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点和落脚点。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大胆吸取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揭示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先进价值取向,体现了先进社会形态发展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必须不断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任何傲慢与偏见最终都会滑入狭隘主义的泥坑。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一种开放的世界眼光和融会百家、兼收并蓄的世界胸怀来吸收和改造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使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如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丧失了民族性与自主性,不能用本民族特点的价值体系来统摄人心,而是听任外来价值体系解读、裁剪、规约和引领人们追求和实现生命价值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行为,必定产生对自身生活世界的误读与误导,引发民族生存与信仰危机。如果在价值体系的建构中丧失了开放性和世界性,不注意吸收与融合西方文化和其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会因此而丧失其世界意义,也会因失去了发展的动力而日趋萎缩[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代形态,它与传统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之间有着无法割裂的血脉关联。事实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只有继承历史传统又紧扣时代脉搏,才能真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动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对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现代性的诠释,并有机地融入到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冲突和碰撞中走向融合。文化正是在多样性的发展中实现了自身的扬弃与更替,显现出自身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相互交流、对话、激荡和融会是一个国家形成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条件。如果采用一种“唯我独尊”的自大价值观的存在方式,这种文化价值也会止步不前,缺乏竞争发展的动力。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文化大交汇、大碰撞时期,孕育了诸子百家的局面,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始终面临着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以及诸如新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改革保守主义、“新左派”等思潮的激烈较量。当代中国的多元价值的交汇、碰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内在之魂的同时,不断整合多元价值观念。在弘扬主导价值观的同时,使多元价值受到一定的制约,最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向更高层次变革与跨越。转型期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冲突是一种客观现实,构成了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相互冲突与交融的合理张力。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罗尔斯曾分析指出,普遍的社会主义观念不可能建立在任何特殊的文化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恰恰相反,必须基于社会公共理想和多元文化之间的“全体对话”,以达成一种合乎理性的“重叠共识”,从而最终形成一种可以为所有信奉不同宗教和道德观念、传承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们所共同认可和践行的普遍正义观念。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内,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与融合最终会形成一种代表中国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主导价值观。历史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在与其他多元价值体系的并存状态中不断吸收与诱变,不断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生命力,也为自身的发展与合理借鉴提供了充足的思想资源和养料。
收稿日期:2011-06-13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