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主动与其交流,消除患者的顾虑,尽可能的满足其护理需求,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造影剂外渗后的相关知识,耐心倾听患者的不良感受,给予真诚的安慰,鼓励患者,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促进康复。3 讨论CT高压注射器注药速度快,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大是造成造影剂外渗的主要原因。对高危人群如长期化疗、老年血管硬化、肥胖等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时,造影剂外渗的机率相对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造影剂粘滞度大、渗透压高,外渗后对皮下组织刺激性强,肿胀组织局部压迫血管神经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和肿胀疼痛,皮肤出现水泡甚至出现组织溃疡和坏死,因此在发生造影剂外渗时应积极处理,尽量避免皮肤坏死和溃疡的发生。在我们的经验中,避免造影剂外渗最好的方法是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水平和素养,早预防早处理,使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3.1 穿刺血管的选择:高压注射器注药速度快,压力大,因此其静脉穿刺技术比一般的静脉穿刺要求高,应首先选择粗、直、富有弹性,并能很好固定的血管。要避开关节、静脉窦、血管分叉等处静脉。穿刺时将套管全部送进血管并固定好,以防造影剂在快速注射时引起套管针的移动,造成药物外渗。3.2 穿刺方法的改进:CT高压注射器从原来使用蝶形12号头皮针到使用套管针,我们根据检查部位和注射压力选择套管针,注射速度为1.0-2.0ml/s,用24G;注射速度为2.5-3.5ml/s,用22G;注射速度为4.0-4.5ml/s,用20G;注射速度为5.0-5.5ml/s,用18G套管针。大角度静脉穿刺法对穿刺部位的组织损伤小,比常规静脉穿刺更加安全可靠[1],因此我们一般采用大角度,直刺法进针,针头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抽出针芯1mm再平行顺静脉腔全部进入血管后抽出针芯接连接管,同时避免反复来回穿刺血管。3.3 穿刺部位的固定:穿刺针头部位要妥善固定,先用3M透明胶布以穿刺点为中心点横向粘贴,然后再固定针柄,最后固定螺纹连接管在患者手臂上,使之能随着扫描时机床的移动而移动。3.4 降低外渗的方法:在穿刺成功后,要确认套管针在血管内,方可连接高压注射器,注射前认真检查高压注射器及连接管,旋紧套管针和连接管的螺纹接头。高压注射器放于合适位置,使管道连接留有余地,以防过度牵拉造成套管针及连接管脱出。上机床定好扫描体位,用高压注射器设定生理盐水20ml快速静脉试推,并将食指轻放在患者注射部位感觉液体在患者血管内向心性流动。如果患者穿刺部位无疼痛及肿胀,表明血管无损伤,才能进行正常扫描,如果患者局部疼痛或肿胀,立即停止注射拔针并更换穿刺部位,直至无外渗发生时才可进行增强造影检查。3.5 高压注射的观察:常规增强的速度应为2.0-3.0ml/s,血管成像的速度4.0~5.0ml/s。CCTA检查,心率<70次/分且平稳者,扫描延迟时间内通过机房摄像头持续密切观察,注药过程中一旦发生外渗,立即停止高压注射。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参考文献
[1]宋晓波,岳建峰,张颖,苏宁,韩霞,扬宁江.大角度静脉穿刺法与常规静脉穿刺法的对比实验研究[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1:47.[2]南英姬,马惠丽,薛凤艳.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21:231.[3]刘晖.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及正确处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3,9:473
论文作者:沙海燕 王成文 许胜 顾兴响 王垒垒 徐玉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造影论文; 血管论文; 外渗论文; 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部位论文; 套管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