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课堂中的批注不能只是形式上的凑合,忽视了批注阅读的有效性,造成虚空的“伪生本、假能力”现象。有效的批注式阅读应当分时、分类、分层,在不同的阅读阶段采用不同的批注方式:在提炼“内容情节”时进行概括性批注;在体悟“表达形式”时进行咀嚼性批注;在升华“主题内涵”时进行评价性批注。以此真正、切实地提高学生的批注能力,实现阅读学习的有效达成。
关键词:批注;有效性;批注式阅读
一、对阅读教学中分阶段批注的理解与认识
批注式阅读,指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圈画、评点,体现着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感悟和读书收获。
而在现在的“以学为主”的课堂上,“批注”一词似乎已然成为语文教师的口头禅,“批注式阅读”几乎成了中高年级阅读课的学习常态。
二、直面批注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
从上文分析可见,批注是一种对语言、对内容鉴赏和评价的读书方法,但是笔者在公开课或常态课看到教师们组织的“批注式阅读”,却存在着窄化了这种阅读概念外延的现象,也弱化了这种学习方法的使用范围及效果:
1.批注形式的单一化:在课堂里看到“批注”的身影,往往承担着划重点句、圈关键词,在边上写下一句或是几句的学习感悟之任。仅此而已,似乎别无他任,其作用无异于写读后小记。
2.批注内容的片面化:学生习惯了“若是写事的记叙文,一般批注事件读后的感受;若是写人的记叙文,就批注人物性格特点;若是状物的说明文,则批注物体的性状特征。关注的只是对课文内容的批注。
3.批注效果的模糊化:批注之后,几个好生进行交流,你读一读所写的,他说一说所批的,也不问问批注的是课文内容,还是表达形式,抑或遣词造句。只是给“生本课堂”套上一件漂亮的外衣:已经与文本、教师深度对话。
一位特级教师在上《金色的脚印》一课时,就是利用批注,让学生关注细节,层层推进,从而体会到老狐狸与小狐狸那份深厚的感情。
教学呈现:
(1)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快速地扫读课文,想一想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关于———的故事。(2)生交流:亲情、友情。(3)师:亲情、友情也好,都是由一只小狐狸引起的。到底是谁救了小狐狸?(4)请不同观点的同学做不同的事,找到他们为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找到事情之后,把事情概括成小标题。(5)交流:小狐狸为正太郎做的事:调犬离山、啃咬木桩、做窝喂养;正太郎为小狐狸做了的事:投送食物、要回狐狸、放生狐狸、保守秘密。(6)比细节:我们来看,正太郎和老狐狸为小狐狸都做了很多的事情,难分高下。文章中哪个细节最能体现爱的光辉。细节往往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老狐狸为小狐狸做的细节中有哪些感动了你。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学生批注,教师巡视)出示教师范例:卧:不离不弃,极尽母亲的责任。(7)交流:你把目光聚焦在哪个细节上。①啃。②毛色黯淡、明显地消瘦了:什么原因?③又回头看了看:只看一次吗?只看两次吗?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狐狸爸爸、狐狸妈妈又回头看了看。一步一回头,你觉得这是一抹怎样的眼神?(担忧、不甘心、悲伤、不舍)正太郎的哪些细节散发着友情的光辉?继续做批注。④舔:同样是温馨的“舔”,还出现在哪一处?刚才的“舔”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友好。那么这个“舔”又代表什么?
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次次与文本对对,一次次用心写下批注,关注细节,体会到了小狐狸和老狐狸那份真挚的情感。
三、分阶段批注助力阅读教学的几条路径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在强调批注的同时,更要追求有效的批注训练。惟其有效,“生本课堂”才真“生本”。如何才能做有效,笔者认为,只有按照课堂的进程、课文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批注手段和策略,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批注形式来进行阅读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地让批注成为自主阅读的利器、能力发展的翅膀。
1.提炼情节——“概括性批注”
大凡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是阅读,往往要“了解梗概”“大体把握”“抓住要点”“找出信息”,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时,学生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概括性批注能力,才可能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概括性批注指的是阅读时学生边读边思考,然后把意思接近的、统一方面的内容用精炼的语言或是语段中的文字进行提要、分析、归纳,简要的书写、勾勒或圈划,就是进行精要的“再表达”,形成一个阅读纲要。这样的批注能够简化课文内容,帮助记忆。这个过程是要从感性到理性思维的过渡,是思维的抽象过程,小学生还处于直观、形象阶段。因此,进行概括性批注训练,教师除了要提出明确要求或问题,给学生一种阅读的导向,使他们有目的地去读,还要进行适当的指导、示范。
案例1.一位教师在教《梦想的力量》第六段中具体描述了瑞恩为了实现梦想所做的五件事时,将其作为指导概括式批注的范例,具体步骤如下:
师:他做了哪几件事?拿出笔圈出关键字。(提示:别以为圈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儿,其实圈也是很有学问的,咱们呆会来交流。)
(学生交流,圈画得五花八门)
师: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圈的?(课件演示)
第一件:和你们一样!
第二件:(课件)我是怎么圈的?(指名说)评价:嗯,抓关键词!
第三件:直接圈
第四件:也是这样跳圈。
师:那第五件呢,找不到合适的关键字?看我是怎么做的?(课件)这样的方法叫什么——概括。(或说:概括性批注)
师:你发现老师用了几种方法?(直接圈,跳圈和概括法)
师:嗯,这样就比较简洁,马上改改你们的圈法。
【思考与分析】
上述的教学过程着眼于学习实践,着眼于学生的探究过程,放手学生圈画,进行讨论交流更合适的用字用词,出示范例,学生看得一清二楚,还明白了概括批注不一定仅仅用语言进行分析、归纳,有时可以用圈画法进行批注。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发现概括性批注的方式。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愤、悱”状态下 ,教师的方法引导,直观显现,学生掌握得水到渠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得到的方法不是教师的急于直接告之的,而是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楚”,从“混沌”到“明白”的学习渐进过程。
2.体悟表达——“咀嚼性批注”
阅读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积累语言,内化语言,从而融会贯通,运用语言。课堂阅读教学中,咀嚼性批注常常安排在重点词、句、段的品读环节。批注时,要让学生在精读细思、咬文嚼字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
案例2.《珍珠鸟》是一篇记叙文,叙述了作者和珍珠鸟一家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的过程。所展示的,是一分爱意融融的人鸟相依图,因此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批注中赏析、涵咏、咀嚼这些语句,让学生“沉入语句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把玩、掂量、比较语言表达的“真味”。
一度批注:描绘动人画面,指向文本内容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一幅幅人与鸟相处的哪些动人画面?
交流概括为四幅画面:
(1)“舒适家园,渐渐熟悉”(3)-(5);
(2)“小心呵护,远远观望”(6)-(9);
(3)“不动声色,逐渐挨近”(10)-(11);
(4)“流泻感动,完全信赖”(12)-15)
二度批注:关注细节,指向言语表达
师:选择最能打动你的一幅画面,默读相关段落,想一想: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人爱鸟,鸟信赖人”的?请用比画下来,写写批注。
“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生:小鸟本来就有一个舒适而又温暖的巢,但作者还嫌不够,用吊兰给它们创建了一个更安全的家,从这个细节可以感受到“我”对小鸟的爱护。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生:恰恰是因为很喜欢,因为出于对珍珠鸟的尊重,我才这样做。
三度批注:想象动人画面,课堂小练笔
师:“我”与珍珠鸟之间渐渐亲近,感情也日渐深厚,文中这样写到:“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相信人与鸟之间肯定还发生了很多动人的画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在你的想象世界里寻找最打动你的画面,并把它写下来。
【思考与分析】
相对而言,对课文内容的批注学生轻车熟路,而指向言语表达的批注需要老师方向的引领、兴趣的激发。上述片段教学老师紧抠住重点语句,让学生进行赏析、涵咏、咀嚼,学生在静静地批注,进入了自我陶醉境界。学生深刻领悟了句子这样表达对于烘托意境、表达情绪的作用,从而获得了语言审美体验。这时,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感染;不是教师的透彻分析,而是学生的自主领悟。通过咀嚼——体味——内化,不缓不慢,循序渐进,这样的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遣词造句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3.升华主题——“评价性批注”
评价性批注,就是学生在阅读中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对文章的某一个词语、某一句话作出评价,一个标点、一种修辞等作出评价。进而形成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的过程。这种评价式阅读批注能极大地调动了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
案例3.以下是《我的舞台》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特别有意思的句子。
生:我觉得“据说,我在娘胎时就登台唱戏了。母亲在台上唱,我在她肚子里唱。特别有趣。
师:请看我做的批注,你读一读。(出示批注)。
生:在娘胎时就学大圣大闹天宫,神!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的批注可以是——?
生:一出世就过足了戏瘾。
师:后面还有一条横线——谁能够再在上面加一个字,或加一个词?
生:一出世就过足了戏瘾(爽)
生:一出世就过足了戏瘾(痛快)
生:一出世就过足了戏瘾——好。
师:同学们,这是一段艰辛的经历。可是,在吴霜的笔下,我们感受到的却是——
生:轻松、幽默、风趣、愉快
师:接下来请大家读第3到8自然段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生自学,时间约3分钟。)
生:我找到了眼冒金星,瞧着瞧着,跌得还不轻呢。
生:我找到的是在第七自然段,我写的批注是:抻拉压拽练苦功——狠。(生笑)
生:我从第三自然段找到了咿咿呀呀这个词。写了一句批注:在小床上咿咿呀呀地乱唱——趣。
师:同学们,刚才这一个过程,我们通过圈重点词,然后写批注,看到了吴霜练功的辛苦,黑脸大汉的狠劲,奶奶的不舍,感受了作者轻松、幽默、风趣的语言。
【思考与分析】
在这个批注过程中,教师要开启学生思维,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阅读材料结合起来,进而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再通过联想与想象,聆听作者讲述的言外之意,与他们融合,与他们对话。
总之,批注式阅读是一种由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教给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权利,是一种有思考的阅读,有深度的阅读,让学生走进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创见,有自己的表达。更是一种快乐的阅读,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觉意识和自主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学习方法,形成稳定的自学能力。而这些意识、习惯、方法和能力的形成才能保证真正意义上的“生本课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耿庆民.批注——打开阅读大门的金钥匙[J].山东教育,2011(11).
[2]何必钻.言语型教学新思路[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3]董新玉.小学语文有效批注摭谈[J].天津教育,2011(6).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龙港一小 325802)
论文作者:陈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
标签: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自己的论文; 概括性论文; 教师论文; 细节论文; 小狐狸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3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