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小而为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落脚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落脚点论文,常态论文,为学论文,善小而论文,雷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践精神是雷锋精神的本质特征。对雷锋精神的解读,既可从《雷锋日记》中去读懂雷锋的心声,也可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中去把握雷锋精神的真谛。从“报名的第二天”“入伍的第一天”“第一节政治课”等一篇篇真实的日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感恩、革命、乐观、上进、奉献、助人、纯朴、憨厚的雷锋;从迄今已有的15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热情褒奖的题词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崇尚荣誉、爱憎分明、公而忘私、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雷锋;我们还从学者们概括的诸如“甘做人民勤务员的红砖头精神”“洒尽鲜血永不变心的忠贞精神”“刻苦好学的钉子精神”“爱岗敬业的螺丝钉精神”“乐于助人的傻子精神”等中,认识了一个激情的理想主义和彻底的行动主义的雷锋。事实上,这正反映和表现了一个立体可触、丰富可感、真实可爱、伟大可敬、平凡可亲的雷锋。而所有这些,在我看来,雷锋精神的实质正是上述特征的综合和抽象;而这种综合化和抽象化的雷锋精神的本质,我以为就是实践精神。
雷锋的伟大,当然在于他革命理想的宏大、人生定位的高大、心怀人类的宽大,也当然在于他那些豪言壮语、诗情话语和哲理心语;但更在于他言行一致、德才统一的完美表现,在于他“出差一千里,好事一火车”的行动主义精神,在于他注重“实际行动中贯彻”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的革命实践主义。
空谈不是道德,高调也不是道德;空谈和高调本身也都不是道德的行为。道德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实践精神,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操守都是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所以,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所以雷锋精神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只有在实践中雷锋精神的价值才能够被体现、被实现、甚至被凸现出来,才能够被发挥、被发展和被发现出来。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这样一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理想与现实相统一、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以及知与行、学与用、说与做、乃至爱与恨相统一的实践精神。
“善小而为”地践行是学雷锋的根本准则。正是由于实践精神是雷锋精神的本质特征,因此我们说,在口号中学雷锋,在雷锋日记里学雷锋,在三月的活动日内学雷锋,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雷锋。“善小而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实践、主动实践、持久实践,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才是学雷锋的根本,也是雷锋精神的本质要求。
“善小而为”,要着眼于一个“小”字。雷锋所做过的好事都是一般人可以或多或少可以做的小事,却并不是一般人都切实做了的事。说明小事不“小”,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也说明小事不易,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诚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善小而为”,更要着力于一个“为”字。“为”,就是行动,就是实干,就是实践。人人皆可成尧舜,人人都可当雷锋,只要肯“为”。当然,“为”也是有方向性和价值性的;就是要“为他”,要“为人民服务”,要“为人类壮丽事业”。雷锋的伟大就在于在别人看来是微不足道、不屑于做、甚至是“傻瓜”才做的小事、好事,他却能做,而且是持之以恒地做、充满幸福感地做!
“善小而为”地践行是学雷锋的根本准则,也是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要求的重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