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课是一门综合的课程,也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可以在观察实验的活动中获得直观、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如何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索的情感,体验科学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并学会用变化与发展的角度去理解科学成果,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师所面临的教学问题之一。
关键词:小学科学 创设情境 兴趣 讨论 和谐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9-246-0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观察、去思考,带着疑问去领略课文的内容。所以,我们必须要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课堂上唱“主角”,这样才能产生更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淀粉的踪迹》一课时,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讲课前我们在每张课桌上放置两个小纸包,然后告诉学生,你们课桌上放的两包粉末,一包是淀粉,一包是滑石粉。可是老师忘了贴上标签,你们能把这两袋粉末区分开来吗?如果能区分的话,你们准备采用什么方法?这一问题情境迅速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热情,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他们也很快投入到下面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之中。再如:在教学《磁铁的游戏》一课时,我们可以把一粒小钢珠放入小口瓶当中,由于瓶口小,学生手伸不进去瓶内。我们要求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快速把小钢珠取出来。预习过课文的学生可能会说可以用条形磁铁“吸”出来。这时,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磁铁为什么能把小钢珠“吸”出来呢?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引导学生学习“磁铁的性质”这个内容了。
二、动手操作,经历过程
教师必须提供丰富的材料,实验器材,安排足够的时间,设法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把学生带入其间,为他们提供动手、动脑、观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们在兴趣及好胜心的驱使下,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会得到充分的激发,并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探讨摆在面前的问题,有些问题会迎刃而解,而且印象会极其深刻。例如在学习《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学生在创设的疑问中,开始急切地寻找答案。我带着学生进行了“加热”实验,得出了“马铃薯在盐水中浮上来”这个结论。可是从孩子们的眼神里,我觉察到他们的疑惑。于是,我决定提供素材,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向他们呈现了实验器材:容器、水、盐、马铃薯,简单的实验操作过程叙述完毕,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充分的搅拌之后,把一大个儿马铃薯放进去,马铃薯从容器底部到浮了上来。“老师,马铃薯还真是在盐水里浮起来的!”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学生从心底认可一些科学道理。 教学《了解空气》一课,在处理“谁赶走了杯里的水”这一环节时,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到了最好。以“魔术”二字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赶走杯里的水。巡视一遍后,我发现这些“小脑瓜”真聪明,有的用吸管,有的用注射器,还有的用气球,想尽办法让空气占据空间,把杯里的水赶出来,依赖课本又高于课本,促进了探究活动的进一步深化。
三、有效讨论,适度开放
课堂讨论是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是一种多向信息交流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重要的互动过程,是科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境。教师将学生引入探究的环境,了解学生的想法,指导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估,学生之间需要相互学习和启发,都主要靠讨论。小学生往往胆子比较小,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活跃、融洽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提供各抒己见、自由发表言论的机会,让他们谈出自己的所观、所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这样,利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取了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我们可以介绍古代人“天圆地方”学说,让学生讨论这一学说的正误,并开展辩论。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在空间的形状,并用地球仪让学生说说地球的形状。由于,有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很快就有了直观的认识,他们在讨论时也就能大胆发言,课堂气氛也就会很活跃。
四、拉近距离,和谐课堂
师生之间应展开广泛的交流沟通,积极营造和谐的科学课堂,这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安排课堂时需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容、开放的学习氛围,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应保持和蔼的态度,让学生乐于听取教师的意见。通过构建和谐的教学课堂,学生内心的恐惧也会随之消失,孩子们可以充分地展现个人能力、表达思想认识。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需严格要求自己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教学课堂氛围,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宽变广,积极构建一种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来的问题应认真解答,对学生提出来的新观点、先想法不能一句否决,而是要带着学生去一步步分析,得出最后准确的知识答案。首先,教师可通过与学生讨论的机会引导他们了解科学知识;其次,在交流沟通时还能把握好其它方面的知识连接,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创造有利的平台。教师自身也要开展思想革新,对新时期的教学工作不断改革完善。若教师依旧保持传统教育观念,无论他的课有多精彩、内容有多丰富,都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之,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努力掌握小学科学教学的规律。教师要有效引领,进行科学素质培养,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在科学广阔的天地里遨游。
论文作者:陈俊雅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科学论文; 课堂论文; 马铃薯论文; 孩子们论文; 情境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