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需进行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遵医行为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其分为遵医组及不遵医组,分析影响其遵医行为的原因。结果:49例患者中,18例遵医行为差,余者31例遵医行为较好,分析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可知,遵医行为差组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缺乏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经济条件差、文化程度低等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心理负担大、缺乏疾病相关知识、自身受教育程度及经济原因等是导致患者不遵医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临床护理中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维持血液透析对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关键词】维持血液透析;不遵医行为;原因分析;临床护理
对于肾功能衰竭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是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且随着医疗技术及设备的不断改进,应用血液透析可有效延长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在患者长期就医过程中需要直接参与治疗与护理,遵医行为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1]。但是多种因素均会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分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发生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49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不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具体的护理解决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49例接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36-71岁,中位年龄51.5岁;透析时间2个月-9年,平均透析时间3.5年。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可配合调查。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遵医行为进行调查。其中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医疗费支付方式、透析时间、生活规律、躯体症状、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家庭支持情况等。遵医行为调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液透析依从性:每周透析次数,透析时间、是否遵医嘱完成规定的透析次数等。(2)药物依从性:药物依从内容包括服药剂量、服药时间、用药顺序、服药方法、是否严格遵医嘱用药、是否应用偏方等。(3)饮食依从性:透析期间的体重、水控制情况、盐控制情况、高脂、血钾及血磷食物控制情况等。(4)自我监测依从性:包括体重、血压、内瘘等[2]。上述四个维度中每个小项均设定“是”或“否”两个选项,患者回答“是”达到该维度总选项80%以上者即评价为遵医行为优,达到70%以上者评价为良,低于70%即判定为差。四大项中患者三大项遵医行为达到优、良者即判定患者遵医行为良好。
除遵医行为外,还要对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采用院内自制调查表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包括肾脏的解剖位置、肾脏的功能、血液透析原理、作用、相关并发症、防治方法、高血压或低血压的危害、运动的意义等;并分析患者是否了解不透析的危害、不控制水分摄入的危害、保护血管通路的方法、补充钙、维生素的意义、控制磷摄入的作用等。
1.3 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9例患者中遵医行为优良者31例,余者18例患者遵医行为差,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因素,分析维持血液透析不遵医行为的原因,具体如表1。
表1 本组研究对象不遵医行为原因分析
注1:与遵医行为好组相比,P<0.05
3 讨论
遵医行为是指在疾病治疗及预防过程中患者按照医嘱配合治疗的行为与医生处方相结合的程度,良好的遵医行为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目前针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延长其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最主要方法,但是血液透析无法完全替代肾脏功能,并会引起贫血、营养不良、心功能衰竭、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多种并发症,因此维持相患者良好的遵医行为是控制病情发展、降低疾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3]。由本研究可知,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导致其不遵医行为发生的原因包括不良的心理反应、血液透析知识缺乏、经济条件差及患者接受教育程度低等多个方面,针对这些原因,建议采取下列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加强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针对文化程度高者可向其讲述血液透析的原理、方法、意义及安全保障措施,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前提下可向其提供专业书籍、杂志等,扩大患者的血液透析相关知识面。针对文化程度低者则要注意讲解健康知识语言的通俗性,简明扼要,使患者了解透析治疗的相关配合事项,提前告知患者血液透析的不良反应及透析后的注意事项。可邀请透析效果好、长期存活且生活质量较高的患者现身说法,提高患者的接受程度。针对自制力差的患者则采取长效教育机制,通过持续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遵医行为。针对老年患者则要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其掌握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的基本方法,做好患者遵医行为的监督工作[4]。其次,要采用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可采用书面教育资料、反复口头讲解、组织健康教育课堂等多种方法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教育效果[5]。最后,要充分重视患者出院后的教育。患者出院后可向其发放健康教育指导卡片,卡片中明确透析时间、用药指导、饮食要求及复诊时间,可对患者及家属的家庭护理提供指导作用。建立患者的健康档案,患者出院后要定期电话回访,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消除患者顾虑。
(2)心理护理。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是影响其遵医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充分理解其身体上的痛苦,治疗过程中需要承受的经注负担,并给予恰如其分的安抚及疏导,使患者了解到肾功能衰竭是可以治疗的,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患者出现忧郁、焦虑、悲观绝望、逆反行为等,则要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最大程度上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再对患者进行鼓励、帮扶,提出中肯建议,解答患者的疑问,以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指导患者尽快消除焦虑、抑郁的情绪,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接受治疗[6]。
(3)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其遵医行为的重要保障,因此护理人员要有意识的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首先要做好家属的工作,使其认识到家属的关心、理解、配偶的支持与关爱等均会对患者产生莫大的鼓励,而在治疗过程中家属参与进来可督促患者更加遵照医嘱进行治疗,按照按量用药、定期复诊等,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7]。其次,可请患者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可请作者参与进来,认真、耐心的解答其提出来的各类疑问,强调护患互动,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主动性。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及工作要求,合理安排透析时间等。最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服务时要用得体的举止、娴熟的技术、精湛的操作来提高患者的信任感,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对患者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及关怀,以减轻其绝望感、无助感;此外,护理人员要注意积累丰富的护理知识,及时、准确的发现患者存在的各类生理、心理健康问题,给予其有效的帮助及支持,满足患者需求。
(4)运动干预。在患者病情允许、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为患者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选择合适的运动种类,包括散步、太极拳等,注意运动强度,以不感劳累为宜,活动量以运动结束后不感明显胸闷、心慌、憋气为原则;如患者发生明显水肿或血压异常,则要暂停运动及时休息。
(5)药物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用药,使患者了解到药物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要求患者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针对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要合理应用降压药物及降糖药物,并对用药剂量做出动态调整。如患者需要补充口服铁剂,尽量在餐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刺激作用;如补充钙剂则尽量嚼服或含服;如补充磷剂则可将药物研碎后与食物同服,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补充维生素D等。
总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不遵医行为会对透析治疗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在护理服务中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合理的药物干预及运动干预,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延长其生命。
参考文献:
[1]李土羊,隋小妮,于龙丽,等.125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退出原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5,7(6):296-299.
[2]张忠.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依从性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12(12):1106-1107.
[3]王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护理学报,2013,20(6A):34-35.
[4]许慧丽,陈洪滔,余俊英,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退出原因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47(26):63-64.
[5]季大玺.血液透析的过去、现状和未来[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6,10(3):189-190.
[6]周燕.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8):2427-2428.
[7]鲁慧,吕探云,王君俏,等.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上海护理,2016,6(1):3-8.
论文作者:刘淑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杂志》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
标签: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原因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方法论文; 药物论文; 心理论文; 《中医杂志》2016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