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空间的统一: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_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文

三维空间的统一: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_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文

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共产主义论文,境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共产主义是千百万人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但它作为一种现实运动,又超越理想,无 时不在实际地影响和支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对共产主义的正确理念曾经打造出辉煌的 伟业,而对共产主义理解的误区也曾使我们付出惨重的代价。事实一再表明,在共产党 领导下的中国,树立正确的共产主义观念,走出片面理解的误区,实在是事关宏旨,意 义重大。马克思是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全面了解他在不同时期文本中所阐发的 共产主义思想,当是必要和有益的。

一、实体境界:完善的社会制度,要经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共产主义,释义颇多,不同视域就会有不同的理解。现在,人们一般都把共产主义理 喻为一种崇高的境界,分别从理想、信念、目标、制度、风格、情怀、思想、精神等方 面来规范它。但是,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境界,首先应当是一种实体性的平台,即可以预 期实现的确定的目标和理想。在这个层面上,它意味着一种完善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是人类社会发展自然历史过程中的高级阶段。凡是共产主义,无论是从前空想的,还 是马克思科学的,人们设想它,论证它,都是基于对当下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理想 境界的追求。这个理想境界可能五花八门,光怪陆离,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在倡导者自 己看来,他们的共产主义理想都是严谨无隙,是经过努力有朝一日可以实现的。把共产 主义理解为可以跃上的实体性平台,符合共产主义发生学的逻辑。最初人们设想共产主 义虽有批判现实的意义,是为了发泄精神上的忿懑,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无不真诚地认 为,共产主义决非是一种虚幻的臆想,而是有着确定的实现标准和条件。恩格斯在《共 产主义原理》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指出:“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 说。”(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30页,第85页,第130页,第239页,第2 57页,第86页,第87页,第294页,第87页,第75页,第56页,第54页,第78页,第96 —97页。)

马克思曾多次从实现的标准和条件等可操作的原则入手,描述过共产主义的现实远景 和具体蓝图:《德意志意识形态》认为,共产主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将消灭 分工,“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注:《马克 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30页,第85页,第130页,第239页,第257页,第86页,第8 7页,第294页,第87页,第75页,第56页,第54页,第78页,第96—97页。),最终实 现“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30 页,第85页,第130页,第239页,第257页,第86页,第87页,第294页,第87页,第75 页,第56页,第54页,第78页,第96—97页。);《共产党宣言》作为全世界第一个共 产主义政党的共同纲领,概括了共产主义的使命和特征,指出共产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 是消灭私有制和“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230页,第85页,第130页,第239页,第257页,第86页,第87页,第294页,第87页 ,第75页,第56页,第54页,第78页,第96—97页。);《资本论》敲响了资本主义灭 亡的丧钟,提出必须“剥夺剥夺者”和重建共产主义“个人所有制”;《哥达纲领批判 》第一次从党的实践纲领视角阐发了共产主义发展两个阶段的原理,指出低级或第一阶 段是指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母体中脱胎出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时期还保留 着等价交换的资产阶级权利和一系列事实上的不平等。只有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 展和完善,“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等三个“消失之后”,“社会才能 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进入到共产主义境界。此外,马克 思恩格斯还曾在《反杜林论》等著作中,多次论述到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 富、阶级消灭、国家消亡等共产主义必备的标准和条件。

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上述这些标准和条件在现实生活中都不具备,因而带有一种理想 性和前瞻性。但是这些标准和条件又没有脱离现实生活,而是对资本主义现实的一种折 射,一般来说,都是作为资本主义的直接对立物而出现的。无论是消灭分工、重建个人 所有制、还是生产力高度发展、按需分配、国家消亡等等,都对被资本主义扭曲了的现 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从中设想出这些标准和条件。在这个意义上,它是经验思维的间 接产物,具有实际操作性,因而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平常所说的共产主义 或英特那雄内尔一定要实现,就是指我们抱有坚定的信念,相信人类未来一定能跃上理 想社会的平台,这个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人和一切先进人类的精神支柱,支撑我们为实 现共产主义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

但是,对共产主义的实体性理解也使一些人产生错觉,仿佛共产主义这个平台虽高, 但也不难一跃而上。历史上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曾经精心地搭建过妇女解放、早期 的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等标准并不太高的共产主义平台,欧文甚至自己跑到北美去建 立共产主义实验新村,但最后人走村散,无功而返。而在现代,不期一些熟读马克思著 作、深谙科学共产主义标准和条件的共产党,也居然进行起共产主义实验,企图以低标 准、瓜菜带顶替共产主义理想境界。这种不乏诚意的实验在前苏联赫鲁晓夫时代和中国 58年大跃进的年月都曾轰轰烈烈地发生过,但无不以失败而告终,给人留下不尽的沉思 和求索。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实体境界从来没有做过系统完整的论述,如同恩格斯所说,对未 来共产主义描述的越细致、越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空想。”(注:《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第3卷,第608页,第315页。)他们深知,未来的理想境界带有许多变数,不 是靠逻辑和推理所能确定的,只有亲历者的实践才有最后的发言权。因此,马克思对共 产主义的细节问题从不武断,一向留有余地。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在回答“共 产主义社会中国家制度会发生怎样变化”问题时,他并未给出具体答案,只是说“这个 问题只能科学地回答”(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08页,第315页。)。不 仅如此,为了对历史和后人负责,防止可能产生的某些误解和狂热,马克思在推出共产 主义实体境界的同时,还深刻地阐明了共产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虽然共产主义的标准、条件众说不一,但其核心问题是消灭私有 制,在这一方面,绝大多数共产主义派别都“接触到了最主要之点”(注:《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第1卷,第230页,第85页,第130页,第239页,第257页,第86页,第87页 ,第294页,第87页,第75页,第56页,第54页,第78页,第96—97页。),但是要消灭 私有制也并非易事,这决不是通过一次或几次行动就能做到的。马克思说:“要消灭私 有财产的思想,有共产主义思想就完全够了。而要消灭现实的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 的共产主义行动。历史将会带来这种共产主义行动,而我们在思想中已经认识到的那个 正在进行自我扬弃的运动,实际上将经历一个极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注:《马克 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40页,第117页,第175页,第175页,第120页,第120页。 )

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产品极大丰富才能为消灭私有财产创造物质前提,而“同 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将为消灭私有财产创造精神前提。显而易见,这两个前提 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确立的,如十六大新党章所说,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 个过程不是笔直的,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其中包括为最终消灭私有制而在现阶段对私有 财产所做出的开放和让步。一个共产主义者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目标,抱有共产 主义必定实现的坚定信念,舍此就不是共产主义者。但是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个理 想是“最高”的理想,这个目标是“最终”的奋斗目标,它离我们当下的现实还十分遥 远。必须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合格的社会主义,然后再经过更 长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实现共产主义。要汲取历史 上各种共产主义实验的失败教训,深刻认识到,一切不顾现实基础,企图跨越社会发展 阶段的共产主义急性病和幼稚病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形上境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对象化活动中各种矛盾的最终解决 ,要用人类全部历史来打造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博大精深。从经验层面揭示的实体境界只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思 想的表层,在这个层面之下还沉伏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这就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形 上理解,即哲学共产主义境界。

哲学与共产主义是关系密切的亲缘,它们在思想上存在着相互融通、相互交叉的互动 关系。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一书中曾经详尽地论述过唯物主义的共产主义内蕴,指出 近代完整形态的共产主义理论就是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社会的政治伦理学说中引 申出来的。(注:详见拙文:《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意蕴》,载《中国社会科学》2001 年第2期。)在德国,哲学与共产主义更是有着不解之缘。1843年10月,恩格斯发表了一 篇论文,题为《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文章认为,共产主义是当时欧洲社会改 革运动的普遍走向:英国人通过实践走向共产主义,法国人通过政治走向共产主义,而 德国人则通过哲学走向共产主义。哲学在德国之所以能够成为通向共产主义的路径,是 因为“共产主义建立在健全的哲学原理的基础上”(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56年 版,第1卷,第591页。),“德国人要不抛弃使本族感到骄傲的那些伟大的哲学家,就 得接受共产主义”(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56年版,第1卷,第591页。),因为“ 共产主义是新黑格尔派哲学的必然产物”(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56年版,第1卷 ,第591页。)。恩格斯把这种由哲学而导向的共产主义称之为“哲学共产主义”,把当 时的一些激进的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家赫斯、卢格、马克思称为“共产主义者”,把他们 的刊物及其组织称为“哲学的党”,把鲍威尔、费尔巴哈、卢格等青年黑格尔派的头面 人物称为“党的领袖”。恩格斯的这些称谓虽然不甚科学和严谨,但它反映了一个确凿 的事实:德国的共产主义包容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确是由当时德国的新哲学导引出来 的。而马克思作为新一代的哲学家,刚刚完成了由唯心到唯物和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 产主义者的两大转变,他的共产主义思想自然就深深地打上哲学的烙印。超越经验思维 的局限,从更深邃、高远的境界来阐发共产主义就成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一大特色 。

1842年马克思主编《莱茵报》期间曾同《奥格斯堡总汇报》发生了有关法国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问题的争论。马克思在争论中保持了应有的低调和谨慎,他“坦率承认,我 以往的研究还不容许我对法兰西思潮的内容本身妄加评判”(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第32页。)。从这时起,马克思逐步转向对共产主义的思考和研究,把当时在 《莱茵报》上可以听到的“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带有微弱的哲学色彩的回声”(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深化为系统的哲学共产主义思想。

19世纪以来的共产主义学说存在着两大缺点,一是平均主义倾向,马克思批评说这“ 不过是私有财产的普遍化和完成”(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40页,第11 7页,第175页,第175页,第120页,第120页。),另一是不了解生产发展和由此带来的 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对此马克思指明:“共产主义决不是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的即人 的采取对象形式的本质力量的消逝、抽象和丧失,决不是返回到违反自然的、不发达的 简单状态去贫困。”(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40页,第117页,第175页 ,第175页,第120页,第120页。)这种状态意味着人对象于世界的本质力量的孱弱、沦 丧和人的本质的异化,与此相对立,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人的本质的现实生成,是人的 本质对人来说的真正的实现”。(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40页,第117 页,第175页,第175页,第120页,第120页。)这样,马克思在对当时共产主义思潮的 批评中,由平均主义的私有财产普遍化上升到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由扬弃贫困落后状 态而上升到对人的本质的占有和人的本质向人的回归,从而一步步地把视野移向哲学, 移向超越现实经验生活的高远境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自己业 已形成的哲学共产主义作了经典式地表述,说出了一段脍炙人口的铿锵话语:“共产主 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是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 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自觉 地、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 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 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 的真正解决。”(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40页,第117页,第175页,第 175页,第120页,第120页。)

马克思的这段至理名言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他所理解的共产主义是一种多维的境界 ,除了作为社会制度的实体性平台以外,它还是一种非实体性的哲学视域中的意义、价 值、情境。其核心是人的彻底解放和对人的终极关怀。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全部学说关注的中心,正是为了人的解放和幸福,马克思才主张推 翻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共产主义革命及其与之相伴的生产力高度发展、消除强制 性分工、阶级消灭、国家消亡等都为人的解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但是,这些步 骤和措施并不意味人的彻底解放。人就其自身来说,其思维能力、生命潜力都具有无限 的扩张性,人的渴望和需求永远不会满足,人的创造能力永远不会竭尽,人与世界的矛 盾永远不会中止。在这个意义上,人类政治解放可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来实现,人类的 一般解放可以通过共产主义革命来实现,而人类的彻底解放就是个永无止境的无限性概 念。马克思《手稿》中的这段话从下述两方面入手推出了与人类彻底解放相匹配的高远 界境:

首先是消除异化,实现人对自己本质的占有。人的本质因异化而丧失,而异化是人类 生存永远也不能摆脱的状态。人要生存就要从事实践活动,而人的一切活动都不可能完 全摆脱必然性的束缚,获得绝对的自由,因此,人不可能心想事成,事事都能获得预想 的成功。从必然与自由的关系上说,异化是人的存在形态,如果真的异化消除了,人类 也就丧失了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历史也就因此而终结了。所以,人类永在、异化永在, 丧失或部分丧失自己的类本质是人类的常态。但是异化又确实折磨人、损害人,共产主 义绝对不可能容忍异化,如果没有消除异化的目标和理想,共产主义也就没有价值和意 义了。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矛盾的格局:一方面是现实难以消除异化,而共产主义按其 本性和使命又必须消除异化,这个矛盾不是坏事,它促使人永不满足,永不停息,永远 面对异化,又永远为消除异化、实现对人的本质的占有而斗争。

其次,马克思又把对象化活动中所面对的各种矛盾的“真正解决”作为共产主义的前 进方向。人的对象化活动既是现实世界的创生活动,又是人的本质在历史中的生成过程 。人对自己本质的占有不仅依赖于异化的消除,还取决于对象化活动中各种矛盾的解决 及其程度。对象化所面对的矛盾有两大类,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一是人与人之间 的矛盾,这两大类矛盾中又贯穿着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 和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这些矛盾的存在就必然造成异化和人的本质的丧失,只有用完 成了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即真正高扬了人的本性和本质力量,同时又用自然科学彻底解 决了人和自然的和谐问题,才可能消除对话中的各种矛盾。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人道主 义是一种理想境界,而对象化中的诸多矛盾也难以在某一天“真正解决”。如果这些矛 盾都“真正解决”了,人类也就无事可干,历史也就同样会中止了。恩格斯在《费尔巴 哈》论中说,人类如果达到这一天,那么“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 对真理,就再也无事可做了……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善的理想状 态中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6—217页。)

上述马克思推出的共产主义形上境界虽然深遂高远,但逻辑严谨、实实在在,决非可 望而不可及。实际上,异化作为人的存在状态和对象化的各种矛盾都是以人的存在和活 动为前提,人类存在,它们就存在,历史发展到什么程度,他们也就表现为什么水平。 只有在人类全部历史运动中,才可以设想这些矛盾的消除和解决,历史不中止,人类就 要永远奋斗不息。所以,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共产主义作了经典的哲学表述以后紧接 着就指出:“历史的全部运动,既是这种共产主义的现实的产生活动即它的经验存在的 诞生活动,同时,对它能思维的意识来说,又是它的被理解到和被认识到的生成运动。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30页,第85页,第130页,第239页,第257页 ,第86页,第87页,第294页,第87页,第75页,第56页,第54页,第78页,第96—97 页。)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共产主义在全部历史中生成还作了具体切近的解释 ,指出,人类历史是从民族史、地域史走向“世界历史”的途程,如果说共产主义必须 伴之以人类的全部历史活动,那么“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就是共产主义的经验 的生成过程。马克思精辟地阐发了共产主义对“世界历史”的依赖关系,指出,共产主 义决不能“作为某种地域性的东西而存在”(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30 页,第85页,第130页,第239页,第257页,第86页,第87页,第294页,第87页,第75 页,第56页,第54页,第78页,第96—97页。),“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 共产主义”(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30页,第85页,第130页,第239页 ,第257页,第86页,第87页,第294页,第87页,第75页,第56页,第54页,第78页, 第96—97页。),共产主义“只有作为‘世界历史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注:《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40页,第117页,第175页,第175页,第120页,第120页 。)这样,马克思就通过他的“世界历史”思想再一次向人们宣示了哲学意义上的共产 主义的恒久和终极价值。不了解这一点,随意剪断历史,把共产主义化为一时的具体实 践追求,就必然会犯左倾冒进的错误。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非实体性的形上理解并非只限于早期,也不是只出于《手稿》一 处,马克思终生都坚持从深远的哲学境界来阐发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说共产主义 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30页,第85页,第130页,第239页,第257页, 第86页,第87页,第294页,第87页,第75页,第56页,第54页,第78页,第96—97页 。)在《资本论》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 个性”(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104页。)。在《资本论》中,马 克思提出,未来理想社会的“自由领域,只是在由必然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 的地方开始;按事物的性质来说,也就是只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注: 《资本论》1966年版,第3卷,第962—963页。)所有这些论述都超越实体境界的局限, 是我们日常经验思维所难以企及的,明显带有哲学的意义和价值的取向和色彩。

长期以来,我们只是囿于日常生活经验层面来理解共产主义,只看到了其标准、条件 、社会制度等实体性平台的一面,而对于马克思从哲学和意义的应然视角对共产主义的 界定不甚了然。马克思的哲学共产主义思想为我们全面理解共产主义提供了一个新的维 度。它旨在说明,虽然对人的本质的占有和对象化的诸多矛盾难以在有限的历史和时空 中一下子解决,但共产主义应该坚持解决这些矛盾的大方向,具有实现对人的本质的占 有的价值和功能。江泽民同志去年提出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我们也可以从中体味到共产 主义的哲学境界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实践境界、共产主义在现实活动中

共产主义的实体境界与形上境界构成理念上的对立和矛盾,这个矛盾在马克思文本中 不仅真实存在,而且马克思对矛盾各方都置信不疑,它们构成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不可 或缺的重要方面。对马克思来说,共产主义的实体境界意味着具体的标准和条件,是经 过长期奋斗可以达到的。这一点十分重要,它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给人提供了一个可 以操作、可以实现的期望值,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者就是在这面旗帜下集聚起来的。所 以,共产主义必须而且首先要有实体境界,没有这个境界,共产主义就成了虚无飘渺的 幻影了。但是,共产主义又不能囿于可以达到的实体境界,一个明显的悖论横在眼前: 如果有朝一日共产主义达到了,那么人类以后还要不要发展呢?共产主义犹如绝对真理 ,必须要给它留有一个再前进再发展的空间,而不能归终至极,就是说,共产主义只能 无限地逼近,而不能设置终点。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的形上境界上是 十分必要的,它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超经验的深层理解,而且还提出了人类 社会发展座标的重要一维,即共产主义必须充分体现人性或人的本质,解决对象化中人 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矛盾,虽然这个矛盾与人俱在,但共产主义的实践应该体现这一维 ,如果没有这个境界,没有超经验的形上性,共产主义也就犹如黑格尔心目中的普鲁士 王国而变成非科学的封闭体系了。

那么如何解决共产主义的实体境界与形上境界的矛盾呢?德国民族深厚的哲学土壤为解 决这个矛盾提供了方便的路径。

恩格斯说,德国人是个哲学的民族,黑格尔辩证法特别是正反合三段论式在民众中影 响极大,也影响到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理论的建构。在黑格尔那里,一切正反对立面都不 会永远僵硬地对立下去,在发展过程中,矛盾对立要转化为“合”,“合”既包含正反 两方的积极因素,同时又超越二者,形成一个新的质。黑格尔体系的逻辑起点有无变的 演化就是生动的一例。有是世界和一切事物共同的最基本特性,表现为它们都存在着, 是一种有,但又只知其有,而知有什么东西,有的内涵十分空虚,其特性就是无。而无 既然是一种特性,自然也是一种有,体现有无共性及其演化趋势的就是变,变既是有, 又是无,是有与无二者的统一。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解说那样,生命过程就犹 如一个变,每分钟新细胞都生着,但又死着,生命就是生与死的统一。共产主义也是如 此,它既是实体境界,可以达到,又是形上境界,不可能在某一个具体时日达到,把实 体境界和形上境界统一起来的就是实践境界,这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 推出的。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 相适应的理想。我们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注:《马克 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30页,第85页,第130页,第239页,第257页,第86页,第8 7页,第294页,第87页,第75页,第56页,第54页,第78页,第96—97页。)运动、活 动是实践的同义语,马克思把实体境界与形上境界的对立推向实践,把实践作为合,是 对二者对立的一种绝妙的解决。现实的实践任何时候也达不到共产主义的形上境界,不 可能消除异化,占有本质、解决对象化的各种矛盾,但实践又每时每刻积累新质,不断 地趋向和逼近形上境界,因此,实践既是实体境界,又是形上境界,是二者在现实生活 中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过去理论宣传中一直存在一种偏颇,即隔裂共产主义与现实斗争的关系,要么把共产 主义束之高阁,推向遥不可及的未来,要么忘记共产主义理想和目标,抛却共产主义情 怀,把当下的工作实践看作是与共产主义无关的冗务。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实践境界把现 实斗争与共产主义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共产主义内存于现实活动中,关注和积极从 事现实斗争就是为共产主义大厦添砖加瓦。

马克思这里说共产主义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和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这句话常 常不被人理解,人们觉得共产主义仿佛应当是一种要确立的状况,也应当是一种理想, 马克思为什么说不是,觉得难以理喻。其实马克思在这里是亟而言之,特殊地强调了共 产主义的现实性,其意是指,共产主义既不在天边,也不在物外,当下改变和消灭现存 状况的现实运动就是共产主义。如果没有现实运动作底衬和依托,单纯的理想和要确立 的状况就无从实现,因而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所以,共产主义在任何境界下都不能 脱离实践活动,这恰恰是共产主义的又一维度,也是其根本特性之一。

既然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那么,我们当前的一切工作和斗争都未远离共产主义 ,都是实现共产主义所必经和必不可少的步骤和举措。勿需好高骛远,空等未来,埋头 苦干,积极向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就是在干共产主义,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称雷锋为共产主义战士,称一切反对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行动为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还提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命题:“实践的唯物主义者 即共产主义者”,并说其“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 的事物。”(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30页,第85页,第130页,第239页 ,第257页,第86页,第87页,第294页,第87页,第75页,第56页,第54页,第78页, 第96—97页。)这个命题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实践唯物主义问题讨论起至今天,一直 歧见纷呈,争议颇多。争论各方把焦点集中在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的不同理解上, 有的说是马克思顺便一提,不能由“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推出“实践唯物主义”的一般 命题;有的则说只有有了“实践唯物主义”才能有“实践的唯物主义者”,这是马克思 哲学革命的集中体现,实践唯物主义是向前推进和深化了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争论双 方的重大失误在于丢掉了后半句“即共产主义者”,没有把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 义者联结起来,忽视了马克思用“即”把二者相联结所包含的深刻意蕴,因而也就没能 揭示出这个命题的真实涵义。马克思这个命题的主旨是批评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重 大缺陷,指出他由于不了解实践,“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注:《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第1卷,第230页,第85页,第130页,第239页,第257页,第86页,第87页, 第294页,第87页,第75页,第56页,第54页,第78页,第96—97页。),“对对象、现 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 当作实践去理解”(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30页,第85页,第130页,第 239页,第257页,第86页,第87页,第294页,第87页,第75页,第56页,第54页,第7 8页,第96—97页。),所以,“正是在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者看到改造工业和社会结构 的必要性和条件的地方”(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30页,第85页,第130 页,第239页,第257页,第86页,第87页,第294页,第87页,第75页,第56页,第54 页,第78页,第96—97页。)他却“依然停留在理论的领域内”(注:《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1卷,第230页,第85页,第130页,第239页,第257页,第86页,第87页,第294 页,第87页,第75页,第56页,第54页,第78页,第96—97页。),去乞灵于“观念化 了的爱与友情”(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30页,第85页,第130页,第23 9页,第257页,第86页,第87页,第294页,第87页,第75页,第56页,第54页,第78 页,第96—97页。),“重新陷入唯心主义”(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30 页,第85页,第130页,第239页,第257页,第86页,第87页,第294页,第87页,第75 页,第56页,第54页,第78页,第96—97页。)。费尔巴哈作为一个直观的唯物主义者 看到了单个的人和人之间的共同性,并把“类”视为人的共同本质,由此,他借助“共 同人”这一规定,竟宣称自己是“共产主义者”。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是多么错误” ,他作为“解释世界”的哲学家,“只是希望确立对存在事物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 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都在于推翻这种东西。”(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 230页,第85页,第130页,第239页,第257页,第86页,第87页,第294页,第87页, 第75页,第56页,第54页,第78页,第96—97页。)用感性直观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存 在,用实践观点就能透过表象看到人的活动和活动的历史,并用实践活动来“改变世界 ”。马克思的结论是费尔巴哈想当共产主义者,但直观唯物主义不行,费尔巴哈空有一 腔共产主义情怀,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只有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才能践行唯物 主义固有的政治伦理原则,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这样,马克思就通过“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的命题进一步拓展了共产主 义的实践境界,指出,共产主义虽有实体境界和形上境界之分,但其关键在于实践,只 要注重实践、力行实践,把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内蕴的具有深远发展潜力的社会政治理 想释放出来,付诸实践,那么这种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也就成了共产主义者。所以,共产 主义并不遥远和陌生,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在现实实践中。努力工作,积极实践,同时 保持共产主义的操守和情怀,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风格,这就是共产主义境界论给予 我们的诸多教益和启示的最后归结。

标签:;  ;  ;  ;  ;  ;  ;  

三维空间的统一: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_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