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机械通气急诊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刘慧敏

紧急机械通气急诊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刘慧敏

摘要:目的 分析紧急机械通气急诊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进行急诊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在急诊治疗中采用有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方式能有效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会一定程度地降低死亡率,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

关键词:紧急机械通气;急诊治疗;呼吸衰竭患者

呼吸衰竭是临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由多种病因诱发,损害肺通气、换气功能等,从而使气体交换受到阻碍,造成机体严重缺氧的现象,使呼吸功能受到障碍造成代谢絮乱[1]。而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最主要手段便是使用机械通气,临床治疗中将机械通气划分为无创正压通气以及有创正压通气。此项研究通过对急诊治疗中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紧急机械通气的手段进行探讨,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分析析紧急机械通气急诊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进行急诊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51例,女49例,年龄在40-70岁,平均年龄(54.1±12.2)岁,呼吸衰竭发生的时间为10-621分钟,平均(350.2±115.6)分钟;研究组患者,男57例,女43例,年龄在42-75岁,平均年龄(56.54±12.57)岁,呼吸衰竭发生的时间为8-617分钟,平均(361.4±114.5)分钟;以上研究所有患者符合呼吸衰竭的标准,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此项研究所有患者在建立静脉通道时应先清除患者呼吸道和口腔内部产生的分泌物、呕吐物等。对照组患者在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方式前,先对患者进行健康检查,若是患者具备自主呼吸能力,有清晰的意识并无严重消化道出血的前提下,待面罩固定于患者面部后,连接呼吸机,进行呼吸机常规氧气治疗,患者虽有氧合障碍,但具备自主呼吸能力,清醒状态下可咳痰,能有效进行治疗;研究组则是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方式,将呼吸机与气管插管相连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是否减缓,胸口是否随供气而平缓的起伏,患者肺内是否能听见规律呼吸音等时刻关注患者身体症状变化,观察通气方式以及检查通气是否成功。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相关呼吸衰竭症状的药物,减轻心脏的负荷,纠正代谢絮乱的问题,还得时刻检测患者身体指标,用心电监护。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第二周进行临床检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两个指标分别是:有效、无效。有效的标准为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身体特征表现为明显的好转,甚至有脱机的患者,无效的标准为临床症状并未有明显的改善或者患者死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此项研究的调查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P20.0进行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t与x2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两组进行通气治疗后,100例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有效指标44(44.0%)例,无效指标56(56.0%)例,其中无效指标中死亡15(15.0%)例;100例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有效指标87(87.0%),无效指标13(13.0%),其中无效指标中死亡2(2.0%)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指标为(x2=40.912,p=0.000),两组患者死亡率对比指标为(x2=10.865,p=0.00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突发症状造成的换气功能障碍的现象,患者在短时间内会出现低氧血症的情况,这项疾病的致死率较高,所以在急危重症疾病中尤为引起重视,要对其针对性的治疗就得改善患者呼吸的问题,以及酸碱的平衡维持。而机械通气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呼吸机将一定浓度的氧气输至呼吸衰竭患者,以此改善患者低氧血症以及氧化碳潴留的情况[2],也为基本治疗措施打下了基础。但是机械通气方式的不同也会使患者在低氧血症以及氧化碳潴留的情况中效果有差异。近几年我国常见的机械通气方式有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方式两种,根据字面意思也可以理解,无创机械通气方式虽然在急诊治疗中能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创伤,但通气效果不是太稳定,很容易导致胀气等并发症的出现,而且还有一弊端就是,在通气时并不能吸除痰液[3]。而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的方式,虽然对患者的身体存在一定的创伤,但能使患者气道暴露,以此达到通气稳定,这一点就能有效地防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中发生的胀气现象[4],以及部分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还能及时对患者的痰液进行吸除,降低了很大的风险。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方式能高效快速地解决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的低氧性呼吸衰竭症状,但是无论哪种通气方式都得在脱机前检测血氧指标。根据此项研究的数据显示,在急诊治疗中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研究组在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在死亡率上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在急诊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能很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降低死亡发生的概率,效果显著,在临床医学治疗中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徐丽娟, 李秀林. 宁浅析紧急机械通气用于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4):105-106.

[2]刘贤. 机械通气治疗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可行性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101-101.

[3]杜星珍. 机械通气治疗在内科急诊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 7(2):204-205.

[4]张勃. 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35):75-76.

论文作者:刘慧敏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紧急机械通气急诊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刘慧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