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论文_孙金贵

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论文_孙金贵

亚布力林业局建设和环境保护局

摘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城市居民针对生活与工作方面的效率稳步提升,相应环境的建设与发展也应该满足当前的使用需求。其中预制装配式技术在我国传统建筑施工已经具备相对成熟的工艺,但针对相应抗震与成本方面的问题一直成为限制自身发展的因素,现如今根据我国生态建筑的建设需求,新型技术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提供了已经相对完善的平台,将先进的设计思路运用推进整体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是当前城市建筑行业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应用分析

建筑施工技术的提升与深化顺应了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针对相应工程施工的效率方面需要大幅度提升的同时,相应地区环境和地质条件应具备完善且稳定的安全要求,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的功能使用能够满足,从而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有更好的发展。

一、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概述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是根据建筑建设的需要,采取相应专业厂家对混凝土等部件提前浇筑,再通过有效的运输手段送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的过程,相较于传统的施工手段而言,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在效率上更加富有优势,并且在相关施工部件的使用上更具规范化,相比较传统施工手段在建筑构建方面也更容易达到标准。但因为建筑整体采取装配式施工,建筑的整体性相比较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而言较低,故而在高抗震地区难以贯彻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根据当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运用领域来看,一般分为专用型结构体系和通用型结构体系。

1.通用型结构体系

相比较专用型结构体系更加广泛,在结构组成上参照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现浇形式,以满足刚性与荷载要求的通用部件进行施工补给,满足施工现场在相关建筑部件上的浇筑压力,并具备专业厂家施工的规范性。一般适用范围包括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与框混体系;相关建筑构件一般有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预制混凝土过梁、预制混凝土压板等形式。

2.专用型结构体系

专用型结构体系更专注于独立的项目施工,依据相应环境和施工设计需要采取相应的部件浇筑,相比较通用型结构体系虽然应用范围较狭窄,但针对建筑的适用性更加贴合,针对结构的功能与需求更具针对性。

专用型结构体系是我国近年来提倡的建筑构造体系,针对施工方面能够满足传统预制装配式施工效率方面的优势,并且可以为相应部位提供全面的部件强度,为整体受力体系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施工技术,并顺应了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需求。其次,在相应结构体系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与传统预制装配技术相比,针对建筑的整体性通过技术手段有了较大的提升,并已经充分形成了专业化的技术水平,为后续剪力墙与框架结构的预制装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最后,在当前可持续化生态建筑的领域内,预制装配式更能够满足当前城市环境的发展,为整体生态平衡与生活环境提供相对稳定的空间,针对有效的建筑技术更有延伸的余地。

二、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特点

1.施工灵活性

与以往施工建设相比,预制装配式技术中轻质墙板的比例更大,使得施工过程更加简单,快捷,节约了大量人力与物力,对于控制施工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使建筑施工更具有灵活性。

2.工期效率的提升

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升了建筑施工的速度,有效缩短工程周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施工中对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影响性降至最低,对于提升建筑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更具有关键性作用。

3.施工技术要求低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中,对施工人员的数量及技术要求较低,有助于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与以往施工技术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原材料在种类以及数量上均较低,保障了现场施工中的安全性,更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三、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核心关键

结合国内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使用情况,文章主要对比例最大的两种结构体系,即剪力墙结构体系以及框架结构体系中的设计要点加以分析。

1.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因具备使用简单,运输方便以及质量较轻等优势在施工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且主要运用于对高层建筑的施工中,与当前建设方向相符。该结构中以预制叠合板与预制叠合梁最为关键,而上述两部分构件均在工厂直接制造而来,现场仅需要进行简单的浇筑与焊接。为保证施工质量,在设计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1)结构整体必须做到平整规则,对应内部支撑体系因具备足够强度与韧性,满足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承载力要求。同时,各个梁柱的中轴线必须维持在同一水平面上;(2)采用刚接点对梁与柱间的交接部位进行处理,且框架基础必须满足强度、刚度与稳定性要求。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在C30以上;(3)需要对内部构件之间的焊接方式进行合理选择,结合构件所处环境以及承载力特点,对焊缝形式以施焊方式进行选择。针对承担剪力、弯矩以及扭矩等作用时,需要对承载力设计要求分开计算。

2.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

对于剪力墙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合使用环境与条件,对纵横墙结构进行选择,并充分考虑外部动、静荷载对墙体的作用,确保墙体各方面力学性能满足正常使用的需求;(2)在横墙布置的过程中,针对两侧端部的山墙结构需要安置承重墙板。内墙则需要结合抗侧力构件承载力特点,对内力进行计算并布置合适的承重墙板以及填充墙板;(3)对于剪力墙间的连接部位,需要结合承受力特点进行构造设计。

3.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发展分析

作为建筑工业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抗震烈度的不同,以及建筑节能上的需求、结构特点开发适用性更强的预制装配式结构。在不断提升预制率的同时,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持续提升专业化水平。紧紧围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方式,逐步推动预制叠合构件以及非受力构件的发展。充分发挥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各方面特点,实现对当前施工技术的全面提升,彻底改变以往长周期、大劳动力的建设方式。在不断完善设计理念的过程中,实现预制构件的自动化生产。需要注意的是,与常规建筑构件设计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更高,为此必要要求设计师熟练的掌握各个建筑结构的特点以及力学知识,并持续关注建筑行业的发展动向,使得预制装配式构件更加具有安全性、稳定性,贴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四、结语

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促进了城市总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则确保了后续建筑施工在质量和效率上满足城市需求。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由于BIM技术在近些年来的流行,加强了传统施工技术环境的延伸科学化,对于装配式施工弊端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建筑体系的合理与协调更加重视,为后续城市生态建设提供了完善且全面的发展平台。故而,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以自身特点和相处环境,已然具备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康顺年. 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 门窗, 2016(8):121-121.

[2]颜天积. 论述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建材发展导向:下, 2017, 15(5):199-200.

[3]刘萍.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 工程技术:引文版, 2016(10):00169-00169.

论文作者:孙金贵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  ;  ;  ;  ;  ;  ;  ;  

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论文_孙金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