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公路工程造价所 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持续提高,各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获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因而在交通设施的建设质量与建设水平上更加注重生态性、环保性、注重公路建设的综合功能,绿色公路这一概念因而被引入我国交通公路建设领域,其主张对公路建设项目以生态绿色设计理念进行改良与优化,所以具有显著的生态意义广泛的社会公益价值。本文针对绿色生态公路的设计理念与实施办法进行了研究,结合具体的公路建设实务工作,就其设计思想、原则与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生态文明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贯彻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生态公路;设计;节地节材;边坡恢复;弃土场
1 路线设计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因地制宜
1.1 将公路与环境地结合在一起统一规划设计
首先在路线方案的规划上要在考虑技术问题、经济问题、功能问题的同时,还应当系统考虑公路建设所造成的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与自然景观的影响,本着维护生态环境,追求公路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一体的原则,进行路线的设计规划工作。有关工作人员应当调整以往主要追求公路建设的经济性为主导的路线设计理念,要引入环保生态思想,把公路建设工作跟保护自然环境,维护良好的生态关系当做重要课题加以考虑,在尽量不破坏自然环境与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设计科学的公路建设计划,这样才能使得公路的建设更好的体现生态文明思想,让其对自然生态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范围内。这要求首先在路线规划上要按照地形地貌进行合理的路线设计,顺应自然的地形走向,充分考虑到公路建设对自然动植物生态关系的影响,使得公路线形跟自然地貌进行完美融合,避免与等高线正交,从而减少高填深挖的设计,同时要注意避开一些环境敏感区与地质病害区,使得路线规划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1.2 灵活运用指标
按照生态绿色理念,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要尽量做好公路建设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以较高的质量标准建设公路工程,不过就一些处在山区的复杂地形的公路建设项目,因其地貌高低起伏太大,沟壑纵横,因而不宜过度追求高指标,不然会为施工工作造成较大难度,同时容易导致一些生态环境遭受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因而可以采取跟随地形地貌就势建设的原则、顺应自然环境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在保障工程安全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不良影响,可选择以稍低一级的指标进行建设,也可以按照具体情况在不同区域使用与之适合的指标进行建设,不妥整体上应当注意在相邻区域之间建设指标的衔接性,较低的指标如果得到科学的运用,也可以在现实效果上收到理想的效果。
1.3路线设计因地制宜
平原地区由于高度落差较小、主要为农田耕地、居住区,因而地表的器物较多,针对这样的地形地貌,在路线设计上应当以地表器物的特定形态分布为主要考虑问题展开设计,对于一些坡度地形、高低落差较大、地质环境复杂的情况,在设计上要注意综合使用桥梁、隧道等设计方案,通过对路线进行系统性规划,让道路规划跟现实中的自然环境相配合,从而使得设计达到理想的效果。
图2 避险车道
1.4 宽容设计
宽容设计指在公路工程的设计中考虑到司机有可能存在的操作失误,而对有关的设施进行专门的改良设计,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人为的设置一些让司机在操作失误情况下可以补救的应对措施,从而控制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或减轻事故出现后有可能造成的损失。传统的设计理念中普遍认为司机的操作失误跟公路设计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宽容设计则主要秉持安全至上、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充分考虑到假如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情况下可以采取的补救方案,从而在设计上进行科学地应对,这样能够使得事故发生几率与损害得到更为有效地控制。如为防止车辆在下坡过程中刹车失灵而设置的避险车道,为防止车辆撞击护栏时硬性冲击导致的人车损害,而对护栏采用的柔性溃缩式结构等等。
2 边坡生态恢复
2.1确定合理的边坡坡度
假如公路的坡度过于陡峭,有可能造成植物与基质很难附着在坡面当中,造成坡面容易出现水土流失,而如果坡度过于舒缓,则会导致公路建设所需的填、挖方数量增多,使得原有的植物被大量破坏。因此应在公路设计过程中深入研究沿线地区的边坡情况,通过细致深入的调查,弄清坡面地况的土质、高度、土壤稳定程度、气候水文条件等有关的资料信息,在此基础上对边坡坡度进行合理规划,在土质较为稳定的区域选择以较陡的边坡进行公路建设,对土质疏松,容易出现滑坡的地区选择使用较为舒缓的边坡进行建设,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设计的科学性,为公路工程的长期使用与维护创造便利。
2.2 选择合适的植物
在公路边坡的建设中,绿化工作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能否设计得科学合理,关键在于在边坡植物的设计规划上是否合适。这一方面需要在植物种类上进行科学选择,同时要注意不同植物种类的配比是否恰当,合理的植物搭配可以有效提高其综合成活率,所见维护开支,提升生态效应。因而在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目标地点的气候条件与土壤环境,选择以可逆性较强的乡土植物当做主要植物,可以合理搭配一些乔木或草类植物与之结合,组成层次丰富,根系复杂的复合型植物群落,这样一方面能够保障沿线地区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能够使得植物对边坡的保护作用能够多元互补,防止在某种恶劣气候出现时植物单一导致的大量死亡而对边坡植被造成的毁灭性破坏。
2.3 基质
公路边坡通常采用土夹石或石质进行基质的建造,这种基质从生态角度考虑并不适于植物的生长,因而秉持生态绿色建筑理念,应在坡面上构建形成一个可以让植物良好生存并持续生长的环境,使得植被的自然生长可以获得良好的土壤条件。所以在基质材料的规划选取、配比设计上要做到科学合理,使其充分考虑到公路建设的生态性要求。基质一般采用土壤、有机质、肥料、保水剂等共同构成,在材料选择上,要通过实验观察基质材料的组合在植物生长方面具体的作用和效果,通过小范围试种来检验材料的生态性是否合理。然后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试种效果最为理想的方案作为最终方案,用于基质材料的选择上。
3.4采用合适的边坡防护技术措施
应按照工程防护跟生态防护并用的思路,依据具体的环境条件,选择以液力喷播、挂网客土喷播、三维网植被、植生袋、土工格室等有关的边坡护坡措施,就一些存在不稳定因素的区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钢混框架、预应力锚索桩等对其进行加固。
结语
以绿色生态理念进行公路工程的设计,需要设计人员考虑到很多微观方面的细节,受篇幅所限,本文对于这一课题的探讨是概括性的,不够全面的,不过希望可以用抛砖引玉,通过观点的提出,为我国公路建设更好地引入生态绿色观念,提高公路的生态环保功能而提供理论方面有益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干旱地区节水型公路植物景观设计规划研究——以克拉玛依市为例[J].岳璐.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07)
[2]基于地域性的草原天路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张雪岩,张涛. 河北林果研究.2016(04)
[3]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J].胡阳阳.建筑技术开发.2016(08)
论文作者:杨志彬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1
标签:公路建设论文; 生态论文; 公路论文; 植物论文; 基质论文; 路线论文; 考虑到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