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_共产党员论文

新时期高校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_共产党员论文

新时期高校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性论文,共产党员论文,新时期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列宁说,党性就是“要求在对事变作任何评价时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列宁全集》第一卷第363页)列宁对党性的这一精辟论述,是指导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评价某一事变时应抱的正确态度。比如对改革开放作出评价时,我们就应该直率而公开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也就是说,站在党性的立场上。党性要求党员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都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党性的内容和要求是随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任务的不同而不同。建国前,革命的总任务总目标是武装夺取政权,党员的党性在那个历史时期集中表现为夺取革命胜利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当今,我们面临世界经济竞争的挑战、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国际反动势力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挑战。党的十四大科学地分析了这一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求富裕”分三步走,即21世纪中叶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伟大奋斗目标。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集中体现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根本的是把经济搞上去,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对在高校工作的共产党员来说,更具有特殊的历史要求。新时期高校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定不移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我们思想和工作的理论基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建立社会主义后,在经济、科技、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它不仅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是一个新的重大贡献。因为它对于完善和发展人类历史刚刚诞生几十年的新兴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这个理论正指导着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伟大革命实践活动,标志着中国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这个理论,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唯有这个理论能够解决国家前途和命运问题,别的任何理论都是不行的。我们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对这个理论的认识,应该达到这样的一个高度。高校要用这个理论武装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使这个理论深深地扎根在他们的脑海之中。这是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奠基工程,我们一定要下功夫做好这件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个党员,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珠和生命一样爱护这个理论,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衡量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不仅要看他对这个理论的态度,更要看他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坚持用这个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工作,这是共产党员党性强不强的极为重要的标准。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使我们党在理论上工作上永葆蓬勃生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构成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侧面,它们是高度统一的。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解放思想,冲破陈旧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的精神状态,才能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用科学的客观态度去研究事物在发展变化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这本身就真正实现了解放思想。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如果高校的青年教师和学生懂得和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它,对其本人以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为此,在青年学生中进行这个方面的教育,是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德育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一,必须下功夫抓好。解放思想决不是提倡脱离实际的蛮干,而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客观实际,使我们的思想符合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法宝,它将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牢固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才能使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得到创造性地全面地贯彻执行,并不断使之得到丰富、发展。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能不能长期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衡量每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准。

三、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高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集中体现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围绕这个问题,在政治思想战线的斗争中,要旗帜鲜明地做到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建国以来,我们党经历了“左”倾错误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看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毒害青年的后果。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这块园地来说,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问题。它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否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高校的共同任务,也是高校各项工作的依据和出发点、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高校的共产党员必须牢牢地把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这一点,任何时侯都绝不能动摇。我们面临着国际经济竞争,新技术革命和国际反动势力颠覆的挑战。我们的教育事业,既要为下个世纪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援,又要从战略高度出发为社会稳定,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培养可靠的接班人。高校是争夺接班人的前沿阵地,青年学生是争夺对象,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们要努力把高校建成抵御资产阶级思想侵蚀,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高校的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办学的政治方向上是否始终立场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旗帜鲜明地坚持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是衡量高校共产党员党性强弱的一个很重要标准。

四、坚持改革并站在改革的前列,做改革的开拓者和创造者

改革是一场伟大的极为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变革,它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改革十几年来,我们国家取得的成绩是举世瞩目的,就连西方垄断资产阶级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就高校而言,改革是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的自我完善,最终目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改革中必然要冲击一些旧的教育思想,教育体系,教学模式,这就要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统一这种在人民内部的新旧观念上的不同认识,要有一个过程。我们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看它是不是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不是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科学技术水平和办学效益;是不是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不是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是不是有利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摸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大学的路子;是不是有利于学校综合实力的提高和教职工生活的改善。有利则是正确的改革,我们要总结、支持、推广,反之就要总结教训,重整思路进行改革。改革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改革中一定要思想领先,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这是改革顺利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不怕改革中有失误,当然我们首先做到少有失误,把失误尽量缩减到最小程度;我们怕的是不改革,不改革,这就不是工作问题,而是态度问题,立场问题,对共产党员来说,是一个党性问题。党员在改革中应当成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模范;成为识大体、顾大局的模范,成为遵纪守法,建设精神文明的模范。共产党员要站在推动改革的前列,不怕任何挫折,勇于开拓创新。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衡量共产党员党性强弱的再一个标准,就是不仅要看他对待改革的态度,更要看他是否积极献身改革,是否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地把改革推向前进。

五、坚持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指出,本世纪最后十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十年。并特别强调,我国能不能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党中央这个判断,是全面分析国际和国内形势之后得出来的。什么是最大的政治,把经济搞上去就是最大的政治。当今,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经济的竞争,经济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高校是培养建设人才的地方,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方面,高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首先要把培养人才的工作做好,培养出满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扎根于祖国大地、扎根于人民的一代又一代新人。也就是说,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也要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高校的共产党员活动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各自岗位上发挥育人这个根本的任务来进行。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尤其是经济建设要转移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上来的今天,更为重要。因此,高校要了解经济建设的全局,主动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想经济建设所想,急经济建设所急。高校共产党员党性强不强的又一个重要标准,不仅要看他是否坚持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和态度,更要看他在实际工作中,是否积极献身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主动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作为学生共产党员来说,主要看他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刻苦钻研技术业务,准备将来为人民服务,锻炼一身过硬的本领。

六、廉政勤政,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廉政勤政,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向是共产党人所奉行的基本道德原则,也是古往今来,广大人民群众所推崇所歌颂的一种思想境界。马克思主义从创立的时候起就指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参加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运动的这种性质就表明,它是大公无私的,大公无私是无产阶级的本性,是共产主义的本性,并把他作为共产主义者和无产阶级的根本标志之一。廉政才能取信于民,勤政国家才有希望。我们处于改革开放的年代,改革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空隙和漏洞,共产党员要在改革中,千方百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着想,主动堵塞漏洞,完善改革措施,而不是借改革中出现的空隙、漏洞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我们共产党员要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考验。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不以权以职之便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现在,我们有的党员、党员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的生活方式等消极东西的影响相当严重,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大幅度滑坡,他们为了钱,就置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于不顾。改革不断在深化,商品经济也不断在发展,通过改革,各单位各部门的自主权也相应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对待国家给予的权利就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充分利用自主权,改善管理,改善服务态度,为国家繁荣富强,为造福人民作贡献。另一种是以权以职谋私利,坑害国家和人民。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衡量共产党员党性强弱的又一个重要标准,不仅要看他对待职权的态度,更要看它是否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否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看他是否廉政勤政,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好人民的公仆。

七、坚持“三个结合”,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结合: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的人要与工农相结合。这三个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历史证明,投身社会实践,与工农群众相结合,这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健康成长的正确途径,也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根本途径。要使大学生解决好政治方向和为什么人的问题,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的问题,仅仅在课堂里、书本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够的,还必须到实践中去,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当前国际国内大背景下,要实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引导学生搞好这“三结合”。在深化高校改革中,从教育内容、形式、方法方面,要精心探索和创造适应新情况,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具体形式和方法。“三结合”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解决好学生对工农群众的思想感情问题,使学生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增强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最重要的是提高政治素质,增强与工农群众的思想感情。这一个指导思想必须明确。现在,我们有不少学生程度不同地存在轻视劳动、轻视实践、轻视工农的问题。有些学生甚至连起码的自我服务的事情都懒得做。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混文凭。有些学生不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饭菜随意扔,花钱大手大脚。有的学生本来是从农村考入大学的,但上了两年大学,就瞧不起农民,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瞧不起。所以,即使来自农村,来自工人家庭的学生,也有个解决与工农群众的感情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能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与工农相结合。因此,“三结合”中必须把培养学生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把培养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贯穿于教学、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全过程,落实到各个环节中去。搞不搞“三结合”,这是落实不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大问题,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为什么人的大问题,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衡量高校共产党员党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不仅要看他对待“三结合”的态度,更要看他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是认真的落实“三结合”,创造性地落实“三结合”,把“三结合”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八、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

两手抓,即: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惩治腐败;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民主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一手抓教学、科研、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一手抓思想政治工作。这两手都要硬。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要清除资产阶级自由化影响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滋生的条件和土壤,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投身到改革洪流中去。改革是一场思想革命,没有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有改革的成功。江泽民同志说:“‘两手抓’应该成为我们领导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和领导方法、领导艺术。”为什么必须坚持‘两手抓’呢?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把大门打开了,国外一些好的东西进来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消极腐朽的东西,影响以至毒害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实行‘两手抓’,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各种丑恶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项事业,是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的事业,不仅经济建设要上去,人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秩序,社会风气都要搞好,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个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实行“两手抓”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曾饱尝过“一手硬、一手软”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两手抓”是历史的经验总结,是保证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衡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党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不仅要看他在思想上对“两手抓”的态度,更要看他在实际斗争中是否坚定不移地,一贯地坚持“两手抓”,把两个文明建设搞好。

九、认真抓落实,努力扎实地工作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作出了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分别确定了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明确方针和任务。所有这些都是党中央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正确分析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正确部署。现在,党的大政方针已确定,重要的问题在于贯彻落实,真抓实干。认真抓落实,抓努力扎实工作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事关工作全局,事关党的事业、事关人民的根本利益。说到底,落实问题,扎实工作问题,是个党性问题。党是个整体,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局部事情办好了,党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兴旺发达。落实问题,扎实工作问题,是由党的宗旨、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历史使命、党的作风、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所决定的。党性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是通过党的组织、党的干部和党的每个党员行为反映出来的,它体现在我们的每个决策、每件工作和每件具体工作的落实中。确切地说,落实与扎实工作比策划更重要。恩格斯说,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只有把说好和做好结合起来,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才能真正体现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待党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和任务是否认真落实,真抓实干,是衡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

十、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

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内容,也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建国40余年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坚持了党对高校的领导,高校就办得好,培养出又红又专的学生;任何时候削弱或淡化党对高校的领导,资产阶级自由化侵入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缺乏正确的政治弱点,头脑不清醒,有些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在这方面,我们有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认真反思1989年那场政治风波,党中央强调了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这是形势的需要,是四化建设的需要,是高校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反对“和平演变”,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因此,任何淡化、削弱、歪曲、否定党对高校的领导都是错误的,是党规党法所不容许的。当然,党对高校的领导,一是要加强,二是要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是思想上的领导、政治上的领导、组织上的领导、大事的领导,而不是大事小事,事无巨细的领导。高校党委要充分尊重和发挥校长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校办产业等方面的作用,支持校长独立地大胆地创造性地工作,为校长工作排忧解难。校长要在党委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做好自己的工作。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衡量共产党员党性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准,不仅要看他对待坚持党对高校领导的态度,更要看他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始终的一贯的坚持在党委的领导下工作,认真实施党委作出的一切决定,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学校办好。

标签:;  ;  ;  ;  ;  ;  ;  ;  ;  ;  ;  ;  

新时期高校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_共产党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