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面对一个以农民为主体,制度腐化、国内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的国度应该选择怎样的革命方式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辩证分析。他们立足于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基础,实事求是的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思想,开辟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最终引领革命走向了胜利。时光流逝,但这一思想中流露出的敢破敢立的创新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而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召唤下,我们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根据中国实情制定合理政策,显示出这一思想散发着的强大生命力。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事求是;创新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思想的提出背景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内有大资产买办阶级军阀的高压统治,外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占掠夺,整个国家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可怕的影响。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领导人民走出水深火热的境地就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艰巨使命。可中国这条革命道路该如何走却并没有具体答案,在国际共产主义史上,俄国以及一些欧洲的无产阶革命大都是领导工人以城市为中心展开武装起义,最终取得成功。受到此种革命趋势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自然也将重点放在了城市的工人运动上,在党的领导下,工人运动进入高潮,例如香港海员大罢工等运动如火如荼展开,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中国无产阶级在城市的力量过于弱小,随即遭到军阀的残酷镇压。大革命的失败以及陆续的城市武装起义相继受挫,使党认识到“城市中心论”在中国难以为继,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立足于实践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中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毛泽东本人常年参加各种工人、农民运动,深入群众了解情况,顶住了共产国际和党内部分人士的城市武装革命思想,“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向反的道路”,率先提出将力量集中于敌人实力薄弱的农村地区,武装起义建立人民的军队,建设起广大革命根据地,最终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局面,夺取革命胜利。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思想的现实基础
这一伟大决策拯救了党,使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者重新燃起希望和斗志。毛泽东富有洞察性和预见性的提出此观点,是基于当时中国的现实基础做出的正确判断。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体系,依然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自然经济为主体,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都远落后于世界各强国且发展极度不平衡,而且内部受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外有帝国列强的欺辱,致使以工人、农民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身份低微,难以发挥强有力的革命力量。同时民主法治观念的普遍缺失致使国内很难形成西方国家的议会制,无产阶级不可能通过先在城市进行长期合法的公开的议会斗争维护自身权益。
国内局势的特殊性导致无产阶级想要打败强大的敌人,只能采取武装斗争,建立属于无产阶级的武装力量,进而夺取政权。但是屡次失败的城市起义经验将事实摆在眼前,反动派在城市的力量过于强大,以无产阶级现有的革命力量无法对抗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要想将革命的火种延续下去,就必须认清现实,革命力量必须转移。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市场使得各帝国主义国家为瓜分其在华利益斗争不断,各军阀为争夺资源也是连年混战,反动势力之间存在的内部矛盾就使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因此把革命力量转移到反动统治虚弱的广大农村地区,有利于无产阶级获得生存壮大的空间,让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之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近代中国又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农业国,农民长期遭受压迫和欺凌,对其生存状态有着强烈的不满,同时农民作为无产阶级最可靠和最坚定的主力军占据了全国绝大数人口,农村有着广大的人力物力,他们的力量并没有发挥出来,因此以农村为中心发起革命,既符合当时的现实要求,也是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无产阶级想要打败反动统治,就必须放手组织、发动和武装人民,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土地问题,以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今后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正是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建立起一个又一个武装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储备革命力量,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局面,为取得中国革命的成功创造了强有力的后盾和支持。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思想的当代价值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有着支撑其不断发展的坚实现实基础,最终引领革命迈向胜利。此项决策的做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无产阶级革命者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出的伟大产物,它不仅对于过去的革命岁月有着深远的实践和理论价值,而且对于现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这一理论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思考,发展出这条革命道路是完全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实际需求的。邓小平曾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应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因此在不同时期推出符合不同阶段的政策,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就如同我们放弃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使我国努力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积极开放市场,既增强了国内企业活力,又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让我国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领域始终保持在发展快车道上,这条实际中摸索出来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建立在实践探索、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增添了强大助力。
同时这一理论更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针对当时共产国际上从没有过的这条革命道路,毛泽东基于实际基础,敢破敢立,勇于创新,解放思想,突破了革命发展的一般形式,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能够生生不息、稳步前进的强大动力所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打破思维定势,跳出旧的习惯框架,正是解放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创新是国家活的灵魂,是发展的良方。如今各国之间往来日益密切,一个国家发展的快慢与其创新程度的高低更是直接关联。我国要把握住这个机遇,坚持创新与发展的“两手抓”,加快建设的脚步,在竞争中激发潜能。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此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推动一系列高精尖产品的问世,改变我国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密集性劳动、低工资、低福利的不平等地位,实现技术转型,为民众谋更多的福利,为农民谋更多的福祉,正如农村包围城市就是意识到了农民的重要性,发挥了农民的潜力,农民一直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现阶段更应该关注到农村的民生问题,将创新带来的成果更多应用于农业、农村、农民,真正使中国的脊梁硬起来。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揭示了我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了无产阶级如何在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问题。这一伟大决策的问世,不光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学说,更对当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不愧为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光辉典范。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4页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简介:
王韬(1994-),男,汉族,安徽芜湖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专业研究。
论文作者:王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中国论文; 城市论文; 农村论文; 无产阶级论文; 包围论文; 农民论文; 政权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