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实验学校 绵竹 618200)
考场上,学生们都希望自己泉思如涌,一枝独秀,写出一篇精彩绝伦的佳作。炎炎夏日,不仅学生有此想法,阅卷老师也希望眼前一亮,希望有一股清新的风迎面吹来。如果把考场作文比作是考场上开出的一朵“花”,有的同学的“花”红艳,有的同学的“花”却欠美,这是为什么呢?笔者就此对几年的中考精彩作文进行了分析探究,最后发现想要开出红艳的“花朵”其实并不难。现将探究总结如下:
一、语言似叶
常言道,红花需要绿叶衬。聚焦历年中考精彩作文,可以发现成功之处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精湛的语言。因为语言是文章的外衣,是思维的直接体现。深刻的立意,新颖的材料和精彩的结构都是依靠语言表达出来的。而要使语言出彩,又离不开一些修辞:
(一)比喻使文章生动形象
一个作家曾指出:“精彩的比喻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发生奇特的变化。”是的,比喻能使平淡变生动,使抽象变具体,使深奥变浅显,使冗长变简洁。如一篇中考作文就出现了这样的句子“生命就像一只五彩缤纷的花篮,即使你失去了你最爱的几朵花,她依然是美丽的”。这个比喻富含诗意,给生命染上了绚丽的色彩,使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当然,比喻要新颖贴切、生动形象、富有创意。否则,人们为何会说,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则是蠢才呢?
(二)排比使文章蓄含气势
一篇作文里,安排一两处排比句,会使文章大为增色,更显文采。如一位考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当天空不再有鸟儿飞过;当大地不再有身影奔驰;当世界不再如此斑斓,留给人类的将是什么”,三个排比句,层层推进,深刻地反映了一个主题,那就是“环保问题迫在眉睫”。
(三)古诗词使文章蕴藉典雅
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诗词佳句,能给文章增彩添色。如一位考生在作文中就引用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作为文章的小标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四个小标题不仅使文章脉络清晰,而且使文章具有诗情画意,从中也可以看出小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
当然,文章中还可以使用其它的修辞,如:拟人、借代、反复、夸张、设问、反问、对比等。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俗语。俗话说“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使用什么样的语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堆砌,否则就只能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
二、体例如枝
综观近几年试卷,无论中考还是高考作文都倾向于体裁不限。学生尽情畅笔的同时有了一个大胆尝试的空间,但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同学如脱缰的野马,作文写成了四不象,让阅卷老师头疼不已。其实,找准适合自己的文体在考场上尤为重要。以下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体例:
(一)分设小标题的形式
在文章主体部分,用几个概括性的词、短语、诗句、数字、字母……作为每部分的小标题。比如:一考生写《妈妈的手》,就分别以“抚平深深的伤、擦干苦苦的泪、温暖冷冷的心”作为小标题来体现中心“妈妈的手,妈妈的爱”。文章看似几个零散的故事,却因为使用小标题,达到了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展示材料、表达主题“爱”的目的。这样结构的文章板块鲜明,条理清晰,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能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了解写作意图。此外,这样结构的文章能吸引读者,在阅读全文后也能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采用寓言、童话的形式
寓言和童话语言通俗、生动、活泼、情节离奇,而且能在平凡的故事中寄寓深刻的主题,也就是文章的立意,从而较好地吸引读者,达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采用日记的形式
日记体,小学时就开始练,同学们比较熟悉,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但值得一提的是,用此文体千万别忘记格式,要写好年月日,星期几,天气情况。有时可采用一篇日记的形式,有时也可以将几篇日记连缀成篇。
(四)采用书信的形式
书信是表情达意的一种最理想的文体,也是最容易触动人心弦的一种文体。通过语言的交流,内心的表白来表现文章的主题,从而也打动阅卷老师。
当然,作文体例还有很多的形式,如采用排比段的形式,采用演讲稿的形式,采用剧本的形式,采用分镜头的形式,采用采访实录的形式等等。无论何种文体,都要适合自己,做到信手拈来,而非磕磕碰碰,为“创新”而“伤心”。
三、情感是根
考场作文“要求”指出,文章要具有真情实感。的确,作文虽然也是文学创作,但不能一味地胡编乱造,给人一种假大空,苍白无味的感觉。要打动老师就必须调动你的情愫,用饱含真情的笔墨去渲染你的文字,这样不仅能深深感染老师,还能让你的作文变得丰满起来。怎样让文章具有真情实感呢?
(一)善于选择亲身经历的事情
无论是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还是学校生活,但凡自己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事情,写起来最得心应手,也最具有真情实感。
(二)善于选择自己亲眼目睹的事情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亲眼目睹的事经过自己的理性思维,写起来就容易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善于选择自己亲耳听到的事情
亲耳听到的事情,真实性较强,易发感受,也较容易投入自己的真情。
有一位哲人曾说:“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必须亲口尝一尝。”而要想文章具有真情实感,也必须具备“亲身”二字。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拥有一颗善感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更要具有一支善写的笔。
那么,怎样才能让真情流露笔尖呢?
第二人称的使用。用第二人称“你”,可以使文章显得亲切自然,有利于直接抒发内心的强烈情感。魏巍《我的老师》中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作者从第三人称换成第二人称,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已经达到极至,需要直接倾吐才能表达出对蔡老师的爱和依恋之情。第二人称的使用还可以拉近读者和作者的距离,让读者产生共鸣。
真实传神的细节描写。梁晓声《慈母情深》中关于母亲的描写,“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个细节令我在每读一次时都会在脑中浮现出一个辛劳疲倦的慈母形象。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能够让人记忆深刻的生动画面,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作文中只要抓住这些了体现真情的“动情点”, 抓住了能感动人的细节,就能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真情,细微处见精神。
以景衬情点染文章。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可以描绘出当时的眼中景象,也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还可以为文章的情节发展起一个铺垫的作用。我们或根据需要以“乐景衬喜情”,以“哀景衬悲情”。如“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上学歌》中的太阳、花儿、小鸟就衬托出了小孩子上学时的快乐心情。当然,我们还可以用反面衬托的方式来写,以来乐景写悲情,更显其悲。
综上所述,当我们的文章拥有了肥硕的“根”,粗壮的“枝”,油绿的“叶”,还怕我们的“花儿”不红艳,不吸引人吗?
论文作者:李光琼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0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文章论文; 小标题论文; 形式论文; 自己的论文; 真情实感论文; 语言论文; 老师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0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