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技术的探讨论文_马全蕾

关于新时期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技术的探讨论文_马全蕾

37078419851215xxxx 山东省潍坊市 261061

摘要:房屋建筑工程当中的地基施工是建筑施工的一个重要组成,不仅仅对建筑实体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而且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对建筑工程的基础性质量应该高度重视。本文主要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工程建筑施工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当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质量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复合地基得到广泛运用,复合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沉降,以解决高层建筑主体和裙房之间差异沉降问题。做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是保障人们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1、保证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准备工作

1.1 保证工程勘察的准确性

要预防地基基础工程出现事故,保证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做好全面反映建筑场地的地质和水文情况的工程勘察工作。

在勘察时,应根据建筑物不同的要求,合理的选择钻孔深度以及钻孔数量。钻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上对压缩厚度的要求,否则,将可能错误的计算地基的沉降以及桩的承载力,从而不能满足地基基础的设计要求。如果钻孔的数量较少,则将不能完全准确的确定土是否均匀以及一致,在施工后可能导致出现由于建筑物的弯折而产生裂缝,给建筑物的质量带来严重的危害。

1.2 确保合理的结构设计

在设计地基基础时,必须根据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以及结构形式来确定设计。同时,在经济条件的允许下,设计出在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裂缝或者其他的损坏。在设计时,设计人员根据工程勘察给出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出基础的土压力。如果对工程勘察报告有疑问,应对其进行试验验证。在天然的地基上做建筑工程时,施工人员应首先核定地基的承载力。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地基出现倾斜或者沉降,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并联合设计单位进行研究分析,采取应对措施。

2、提高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

2.1 如何选择地基基础类型

地基基础连接着建筑物和地基,并把建筑物的垂直方向的力传递给地基。如果地基有足够的承载力,并且基础的分布方式与垂直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则可以设计成独立基础;如果建筑物具有很高的高度、并且地基的承载力不太高,则可以设计成筏形基础,它与地基接触面积较大,具有更高的造价。如果是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则采用作支承的人工挖孔灌注桩技术处理地基基础。如果遇到承载力不足的软土地基,则必须采取措施处理软土地基。

软弱地基系由湿陷性黄土、淤泥质土等构成的地基,勘察时应明确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泥沙,从而采取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在设计时,应当初步估计出建筑物的荷载,然后得出平均荷载值,然后对比地基基础的自身承载力,如果地基的承载力高于平均荷载位的4 倍,则最好选择经济适用的独立基础;如果小于2 倍的平均荷载,则可选择筏形基础,如果介于在二者之间,则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当地基土上层土层较薄的淤泥时,施工时应注意避免扰动淤泥河上层的土层。如果是均匀性和密实性较好的冲填土、建筑物垃圾等,可以作为建筑物基础的持力层。如果是生活垃圾或者具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如果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水泥土搅拌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等。在处理地基时,根据建筑物所在区域的地址条件,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和结构类型,合理的确定出最优的地基处理方法。

3、两种常见的建筑物地基施工方法

3.1 注浆法

采用注浆法处理建筑物地基基础时,为了防止浆液向上冒出,应在硅化加固的土层上方留出厚度1 米的不加固土层,在必要时还要夯填素土或打灰土层。一般情况下,灌注浆液的压力在开始时应应控制在0.2— 0.4mpa,而在灌注结束时压力控制在0.8— 1.0mpa。一般加固土应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但是在遇到土的渗透系数自上而下逐渐变大时,其加固原则应为自下而上。此外,在处理过程中,应时常检查浆液的配合比、浆液的性能指标,注浆的压力值要求数据是否满足要求。与此同时,在已经编号的孔位图上标注已注浆的孔位和时间。特别要注意的时,不能再施工过程中出现漏灌孔的情况,如果一旦出现有漏灌的情况,必须立即停止灌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然后调整注浆参数。

3.2 强夯法

此种方法必须进行准确的测量定位。首先,由施工单位试夯,然后确定出夯点的布置图,逐一测放夯点位置。为了确保场地的平整,在进行强夯前应采用推土机进行预压,一般预压两遍即可。如果建筑物的地基基础的地下水位较高,为了防止推土机等设备的下陷以及消散孔隙水压,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在地基基础表面铺设0.5 到2.0 米厚的中(粗)砂或砂石垫层。

施工时,应当采取分段施工进行作业,以由边缘到中央、由一边向另一边的顺序进行作业。当夯完一遍后,都要用推土机整平场地,然后放线定位,才可进行下一遍的夯击。一般情况下,强夯法加固的原则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土,后加固中层土,再加固表层土。在夯完一遍后,一般再使用小夯锤在低能量的情况下满夯一次。在夯击时,应注意保证落锤的平稳、位置准确,满足由实验确定的强夯参数,落锤应保持平衡,保证夯位准确。如果出现夯击坑内有积水的情况,必须先排除坑内的积水,才能进行夯击。如果含水量过大时,应在坑内铺一层砂石,然后再进行夯击。每一遍夯击完成之后,都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下一遍夯击。

目前,越来越多的房屋建筑采用复合地基得的方式。复合地基具有以下优点:有效提高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有效控制建筑物的沉降。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如果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很有可能导致裙房与高层建筑物的整体倾斜,给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带来威胁。为了保证房屋建筑物的质量,不仅要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工艺要求外,必须做好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的处理这方面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处理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质量。为了保证质量,必须在施工前期做好工程勘察工作、设计工作等,而且要确保有一支施工技术高的施工团队,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提高质量管理认识,做好质量的检查和监督工作,确保工程质量,才能为施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机会,才能保证房屋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宗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防治对策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7.

论文作者:马全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关于新时期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技术的探讨论文_马全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