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及作用机制论文_刘辉

(安顺市人民医院药剂科;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发生不良反应的41例头孢菌类药物应用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另选取43例同期应用头孢菌类药物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类型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结果:观察组老人及儿童、过敏体质、用药过敏史等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型主要有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头孢他定、头孢西丁钠、头孢曲松。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反应、神经系反应、过敏反应、心血管系反应、泌尿系反应、二重感染等,其发生率分别为21.95%(9/41)、2.44%(1/41)、34.15%(14/41)、14.63%(6/41)、17.07%(7/41)、7.32%(3/41)。结论: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反应、神经系反应、过敏反应、心血管系反应、泌尿系反应、二重感染等,这可能与药物本身的的、MDT侧链、β-内酰胺环、MTT侧链以及7位上羧基基团与机体内的Na+-K+-ATP酶、γ-氨基丁酸以及红细胞膜上特异性靶蛋白等发生作用而引发不良反应有关。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作用机制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6-0159-02

头孢菌素类药物属于半合广谱抗生素,是青霉素衍生物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蛋白与作用于细菌的青霉素的结合而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1~2]。近年来逐渐成为控制细菌感染的一线用药,可应用于人体各部位,为预防疾病和控制疾病提供了一定便利。但随着该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发生的各类严重不良反应也逐渐引起关注[3~4]。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头孢菌类药物应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上报不良反应的41例头孢菌类药物应用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另选取43例同期应用头孢菌类药物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30~68岁,平均(41.3±2.1)岁。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31~70岁,平均(42.8±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生活环境、病史、体质情况、饮食情况等一般资料,记录临床应用药物种类和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分析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类型及其相关作用机制。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来表示,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饮食规律以及生活环境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用药后饮酒、过敏体质、用药过敏史等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2.2 41例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用药种类情况

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型主要有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头孢他定、头孢西丁钠、头孢曲松等,见表2。

表2 41例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用药种类情况[n(%)]

 

2.3 不良反应发生类型情况

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反应、神经系反应、过敏反应、心血管系反应、泌尿系反应、二重感染等,其发生率分别为21.95%(9/41)、2.44%(1/41)、34.15%(14/41)、14.63%(6/41)、17.07%(7/41)、7.32%(3/41)。

3.讨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作为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抗生素,具有极强的杀菌效果,同时其半衰期长、抗菌谱广、人体副作用小。但近年来有研究指出,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增加以及临床的不合理应用,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呈递增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甚至危及生命[5]。

临床有研究发现,头孢菌类药物主要是通过药物本身的的、MDT侧链、β-内酰胺环、MTT侧链以及7位上羧基基团与机体内的Na+-K+-ATP酶、γ-氨基丁酸以及红细胞膜上特异性靶蛋白等发生作用而引发造血系统损害、过敏、消化道以及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6~7]。

本研究中,我院41例不良反应患者主要有消化道反应、神经系反应、过敏反应、心血管系反应、泌尿系反应、二重感染等,这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与同期应用头孢菌类药物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发现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与患者饮食规律与否、性别以及生活环境好坏无关,而患者药物过敏史、过敏体质以及老人儿童则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密切相关,故而判断其为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可加强重视。此外,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则主要为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头孢他定、头孢西丁钠、头孢曲松等,故临床用药应加强药敏试验,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临床研究中应该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深入了解,以发现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作用机制,以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孟丽君.头孢菌素类基本药物用药不良反应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北方药学,2018,15(6):165-166.

[2]雷会雯,陈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预防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9):9680-9681.

[3]刘颖君.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7):145-146.

[4]孙阳,秦玉梅.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及护理应用对策研究[J].医学信息,2018,31(8):176-177..

[5]张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8,16(5):90-91.

[6]吕燕妮,温金华,魏筱华等.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机制与化学结构的关系[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1):1050-1054.

[7]张茁.头孢菌素类药物各种不良反应表现及预防措施的探讨分析[J].医药前沿,2017,7(8):247-248.

论文作者:刘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  ;  ;  ;  ;  ;  ;  ;  

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及作用机制论文_刘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