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1 蒋艳红1 李伟 2 王春华1 杨春玲1 李佳 1 林玮1 王鹏1 张丽新3
(1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 150010 ;2黑龙江省农垦医院 150001)
(3道外东源社区 150026)
【摘要】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0-6岁脑性瘫痪患病率、病因、预防情况并进行早期干预策略研究。方法 ①依据《1-6岁儿童发育情况调查基础表》集中筛查或入户筛查,并填写《儿童发育情况筛查表》等调查表,对疑似病例进行确诊,并填写《脑瘫儿童调查表》等;②确诊病例及对照组填写《儿童发育情况调查表》;③对确诊病例进行康复干预,康复干预采用现代神经促进技术。结果 ①脑性瘫痪患病率1.21‰;②与脑性瘫痪最相关的因素为羊水吸入或胎粪吸入、怀孕1个月后入住新装修居室、父亲文化程度、产前超声检查次数、感冒;③康复干预总有效率为92.5%,其中显效61.8%。结论 ①脑性瘫痪病因与产前、产时等因素密切相关;②现代神经促进技术在脑性瘫痪的预防及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患病率 病因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085-02
脑性瘫痪即脑瘫指的是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一过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其他如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障碍[1]。脑瘫的直接原因是在脑发育成熟前,脑损伤和/或发育缺陷导致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的综合症。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及出生前、围产期和出生后。临床表现多以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及运动模式异常、原始发射延迟消失、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应延迟出现、肌张力异常为主。为了解哈尔滨市0-6岁脑瘫患病率、病因及预防,我们进行了小儿脑瘫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早期干预策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哈尔滨市道里区、南岗区、道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双城4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的0-6岁儿童进行小儿脑性瘫痪流行特征及规范化防治研究;患病率以调查地域内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出生的所有儿童为脑瘫患病率调查对象 。
1.2调查方法:
①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实施集中筛查或入户调查。依据《1-6岁儿童发育情况调查基础表》集中筛查或入户筛查,并填写《儿童发育情况筛查表》、《儿童精神发育筛查表》。
②专家确诊:对筛出疑似病例由专家逐个确诊,对确诊的脑瘫儿童填写《脑瘫儿童调查表》、《儿童发育情况调查表》、《脑瘫防治现状调查表》。
③设立对照组:按1:4比例对确诊脑瘫儿童匹配4名正常儿童作对照(对照儿童选择标准:居住地附近,年龄上下不超过3个月,民族、性别相同)填写《儿童发育情况调查表》。
④质量控制:搞好筛查工作的抽查检测工作,漏查率不得高于5%,诊断符合率大于95%,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⑤资料整理: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包括对超出设定值范围的数据、缺失数据及不符合逻辑关系的数据进行检查及修正。
⑥统计方法:SSPS19.0。
1.3康复干预:
康复干预:对确诊的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采用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和传统康复等技术,其中主要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为主。物理治疗主要采用Bobath技术,又称神经发育疗法,根据小儿神经发育顺序,利用抑制、促通、扣击手技,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促通正常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作业疗法:根据患者精细运动发育年龄选择不同作业疗法,具体有:①拇指关键点控制法:②对于语言理解较好并且可以配合的患儿采用如下方法:治疗师用手轻柔患儿的大鱼际肌,并把大拇指用力向外拉,连续活动几次后,再诱导患儿把大拇指往上翘,并且用语言提示“用力向外伸”。在训练过程中,可先把患儿其余四指握住,再诱导拇指外展,并反复地做,加强信息反馈;③先引导患儿双手合掌,对于不能合掌者,治疗师要帮助患儿把手指并好,分开,再并好,并保持一定的时间,再松开,反复做此动作,然后用语言引导或强迫患儿完成这个动作。④通过玩具、游戏等方式引导患儿肩、肘、腕关节外旋、外展、伸展,同时拇指外展的训练,这主要体现诱导肩肘关节的屈伸功能和灵活性训练;
康复治疗师采取“一对一”康复训练,常规30~45min/次,2次/d,30d一疗程,根据患儿功能和瘫痪程度,适当调整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2 结果
2.1患病率:对哈尔滨市双城4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道里区、南岗区、道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辖区0-6岁儿童进行小儿脑性瘫痪流行特征及规范化防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4944例,其中确诊6例,患病率1.21‰。
2.2应用SSPS19.0,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确诊6例,按1:4比例对确诊脑瘫儿童匹配4名正常儿童作对照,最终进入方程的危险因素分别为父亲年龄、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居住地、母亲是否长期接触有害物理因素、怀孕##月后入住新装修居室、感冒、产前超声检查次数、产前X线或CT检查次数、孕妇被动吸烟、自然流产、分娩方式、羊水吸入或胎粪吸入、脐带绕颈、出生体重、出生头围、出生身长、重度黄疸或迁延性黄疸。p<0.01。其中最相关的因素为羊水吸入或胎粪吸入、怀孕1个月后入住新装修居室、父亲文化程度、产前超声检查次数、感冒。
2.3治疗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一般包括运动评价中的:(1)粗大运动评价;(2)神经反射评价;(3)肌力评价;(4)肌张力评价;(5)异常姿势与运动模式评价;(6)联合反应降低;(7)关节可动度改善;(8)运动协调功能评价。凡达6项指标为显效,达2项为有效,达1项为无效。按上述标准经过3个疗程后,本次调查确诊6例脑瘫患儿,总有效率为92.5%,其中显效61. 8%。
3 讨论
3.1曾有报道瑞典西部1995-1998年,脑瘫患病率1.92‰[2]。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孕产妇保健水平的提高,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显著增加,与其相对的早产儿脑性瘫痪的发病率事实上呈上升趋势[3]、[4]。
脑瘫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不尽相同,发达国家患病率为1.8‰-4.9‰活婴,多集中在2‰-3‰之间,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脑瘫患儿存在地区差别,我国1997-1999年曾在江苏、河北、黑龙江、四川、甘肃及广西等省、自治区进行大规模脑瘫流行病学调查,在1-7岁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2‰-2.7‰[5]。
对哈尔滨市双城4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道里区、南岗区、道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辖区0-6岁儿童进行小儿脑性瘫痪流行特征及规范化防治研究;其患病率为1.21‰。
3.2脑性瘫痪这一综合症首先由英国医生William J Little于1841年首次发现,并在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把把脑瘫归因于产时因素,如早产、产伤、围生期窒息及核黄疸等。有报道:目前早产、感染和遗传正成为小儿脑瘫发病的三大因素,并互相影响。遗传因素可导致对感染和外界不利因素的易感或(和)胎儿本身发育的缺陷,同时感染本身又可导致胎儿本身发育缺陷的重要因素,以上两者均可导致早产[6]。
小儿脑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产伤、窒息、胆红素脑病及孕早期的病毒感染、早产儿、低体重儿等有关。本研究证实小儿脑瘫与下列因素相关:父亲年龄大、父亲文化程度低、母亲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年收入低、居住地为农村、长期接触有害物理因素、怀孕后入住新装修居室、患感冒、产前超声检查次数、产前X线或CT检查次数、孕妇被动吸烟、有自然流产史、分娩方式、羊水吸入或胎粪吸入、脐带绕颈、低出生体重、出生头围小、出生身长短、重度黄疸或迁延性黄疸。由于脑瘫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本次调查所确诊的6例脑瘫,通过系统康复训练,有效地改善了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和异常姿势,促进中枢性的运动发育,提高了患儿的运动功能。可见,脑瘫康复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脑瘫患儿回归社会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胡莹媛.脑性瘫痪定义的历史沿革.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5):257.
[2]Himmelmann K.The changing panorama of cerebral palsy in Sweden.IX.Prevalence and origin in the birth-year period 1995-1998.ACTA PAED IATR.WT.J.PAEDIATR.2005,94/3.
[3]刘冬.警惕小儿脑瘫发病率及预防.中外医疗.2011,32,71.
[4]M.ichael,JV,A lexander C,Allen KS,et al In creasing prevalence of cereb ral palsy am ong very in fant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Pediatrics,2006,118(6):1621-1626.
[5]林庆,李松.小儿脑性瘫痪.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
[6]杨李,吴德,唐久来.小儿脑瘫病因学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9,23(9):710-712.
论文作者:刘丽1,蒋艳红1,李伟 2,王春华1,杨春玲1,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3
标签:脑瘫论文; 儿童论文; 小儿论文; 患儿论文; 哈尔滨市论文; 产前论文; 调查表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