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论文_陈国军

刍议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论文_陈国军

(廉江市良垌镇湍流小学,524431)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必不可少,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获取更高层次的知识,提升自身修养。但在实际教学中,语文阅读却存在很多问题,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能力。本文主要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相关解决策略,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对学生来说,阅读是一项重要能力,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处于此阶段的学生,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内容,为以后道路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很多小学高年级学生对电子设备产生兴趣,沉溺于游戏,给教师课堂教学带来困难,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情况

与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侧重点不同,高年级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阅读能力,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低年级学生只需要掌握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即可,但高年级学生却要掌握作者的内心情感,背诵优秀语句[1]。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进行了改革,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但整体来说,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在我国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主要来源于课外,喜欢通过阅读课外书获取知识,从而完成阅读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将阅读当成任务,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守旧,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从根本上对语文阅读产生抵触心理。

(二)课前预习不够

小学生学习中,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步骤,若课前预习不够,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课文的时候,学生脑内会一片空白。若阅读前进行预习,可以基本了解文章大体内容,对教师教学中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并达到解答[2]。目前来说,我国小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若教师要求,也是马马虎虎完成任务,在课堂上并不能真正了解文章内容。由于教师对学生课前课后学习情况并不了解,也不及时把控,导致学生只是应付,并不真正将其作为作业。

(三)教师太过关注阅读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是关注文中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却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所忽视,这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造成此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学生能力的评估,而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没有立足于学生的基本情况,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了内容,缺乏对学生观察,没有让学生自主发挥阅读能力,长期下来,学生虽然提高了做题能力,却没有真正提升学习能力,导致偏科情况出现,语文成绩不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改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治疗的相关策略

(一)改变教学方法,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针对目前存在的学生阅读兴趣缺乏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方式上做出改变,还要在课堂上做出改变[3]。一方面,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将文章内容与学生兴趣有效结合。另一方面,教师要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在课堂上通过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比如利用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更能深入了解学习内容,自己思考阅读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阅读完文章之后,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开国大典的肃穆与庄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开国大典片段、相关纪录片等,让学生更能深入的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具体情形,感受到祖国的雄伟壮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观看相关电影,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真正喜欢上语文阅读这门课程。

(二)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阅读

小学生阅读会受到年纪与生活阅历的影响,导致不能全面认识阅读的好处,对阅读的态度也不端正,导致教师在此方面的工作效率受到影响。在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帮助学生提前对要学习的文章进行了解,做好预习工作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与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将课前阅读预习当做任务布置给学生,并给予一定监督与把控,但也要给学生充分自由,既能扩展学生思维,也保证了课前预习的顺利进行。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小桥流水人家》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了解小桥与溪水的特色,并在课堂上具体为学生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中内容,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

(三)引导学生将阅读过程与阅读实践相结合

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将阅读与实践结合起来[4],让学生在玩耍中思考学习,在学习中获取乐趣,两者相辅相成,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事先布置任务,让学生发现自己童年中的乐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解,通过学生自身体会,在阅读课文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更能清晰的了解文中内容,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开拓能力,还实现了教学目标,提升了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结束语:

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更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对阅读没有正确的认知,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本文从提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课前阅读、注重阅读实践等方面着手,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强.小学高年级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探析[J].学周刊,2015(24):153.

[2]邓志方.小学阅读教学树立"核心语文知识"意识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6-217.

[3]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5(3):160-161.

[4]虞秋鸿.小学高年级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探讨[J].教育界,2018(1):111-112

论文作者:陈国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刍议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论文_陈国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