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失落的语文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年前,笔者曾有感于高考模拟卷中语文精神的失落,写过一篇尖酸刻薄锋芒毕露的讨伐文章《高考模拟卷:想把语文引向何方?》(《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7期)。今天,当编辑部给我寄来广西宾阳县《2002年秋季学期段考七年级语文试题》时,我一改以往的“恶习”,看得爱不释手,激动不已,既兴奋又惊讶。兴奋的是我从中看到了失落已久的语文精神;惊讶的是竟有如此让人耳目一新令人振奋的好试卷。
“语文精神”,我对它有太久的渴盼。
现在(或者说是现在之前),不管是语文教材还是语文试卷,都很难找到语文精神。再感人的课文,不管你读后有多激动,也从来无人问你“读后有何感受”“此时想到了什么”,而是被肢解成一个个认知题摆在你面前;再重要的试卷,不管你是兴奋的还是痛苦的,也一概是漠不关心毫无表情的“标准化”问法。这样的语文,怎能培养出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爱因斯坦曾经警告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注:转引自《大学活页文库》第1辑,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
什么是“语文精神”?语文精神说到底就是丰富的情感、深厚的人文,就是心灵的感动、思想的震撼。她是天边飘逸的彩云,她是水中灵动的白鸥。
什么样的试卷才算是真正的语文试卷呢?当然是充满人文关怀、富有人性魅力、关注考生情感的试卷。笔者已在任教第10届高中生了,对各种试卷印象颇深——布满了硬生生的认知组合、冷冰冰的逻辑堆砌,是榨干了水分的叶子,是抽掉了色彩的花朵。而这一份《段考》试卷,却让你感受到了语文的本色,体会到了浓浓的温馨。试卷的前面,便是亲切的开场白:“亲爱的同学,祝贺你顺利地度过了中学的半个学期。我们希望通过以下题目的测试了解一下你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成果。请你认真做好以下题目。”试卷首先用感情接纳了学生,而不像高考卷那样以冷面孔拒人。第一个认知考题是“识字与写字”,假如是高考题,题目的表述肯定是:“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而这份试卷的表述却是:“漂亮的书写能给人美的享受。以下是课本前三个单元中几个重要的词语拼音,请你在方格内把它们的汉字书写出来,看你能不能写得准确、工整、美观。”学生受到这样的亲切鼓励,自然会尽力写得准确、工整和美观。整份试卷都用这样的亲切话语接纳学生,鼓励学生。同样是古诗文名句默写,高考题的表述是:“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这份试卷则这样表述:“背诵优美的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请你默写出下列名篇中的佳句。”这样,学生答题的过程也就成了与命题人对话的过程,师生亲情贯穿始终。
现代文阅读题在选材上耐人寻味,在考学生认知的同时,不忘对他们进行情感与思想的引导。材料讲的是有个叫“星子”的女孩很喜欢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漂亮的语文老师,可有一次,语文老师问学生“弯弯的月亮像什么”时,星子作出了与众不同的回答,结果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哄笑,还有回家后奶奶的否定。星子从此变得少言寡语,不再喜欢年轻漂亮的语文老师,也不再敢提出特别的问题。后来,星子当上了老师,她在第一节课上,就鼓励同学大胆发言,对一个名叫“田菲”的同学的“特别回答”更是倍加赞赏。几十年后的一天,退休在家的星子老师收到了女作家田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弯弯的月亮》,扉页上写着:“送给我最敬爱的启蒙老师:感谢您给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试卷在几个阅读认知题的后面设计了一个情感与思想的引导题:“如果你有一天也当上了人民教师,从星子和她老师的两种不同的教育行为,你得到什么启示?”这样,学生答题的过程也就成了情感熏陶和思想引导的过程。
作文题也充分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把他们往真善美的方向引领:“新生报到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开学至今,我们经历了许多好奇、兴奋、快乐和满足,或许也感受过一些困惑、忧虑。对生活与学习的思考让我们觉得自己好像突然长大了许多。成长的收获来自自己的努力,还来自父母家庭、老师同学的关爱、理解和鼓励,来自书籍的启迪,来自环境的熏陶。请你记下开学至今让你最感动的一个生活、学习片段。作文题目可以定为《让我说声‘谢谢你’》,也可以自己另定。”相比之下,我们的高考题倒是缺少对学生个体情感的尊重与关注,强调的是社会意义、集体人格,漠视个人的存在,轻视个人的情感。
情感,是语文精神的核心。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与未来的追求,对自然与人生的关怀。“特别要充实被自然和美的事物感动的情操,培养健康有活力的生活态度。”(注:《日本语文课程目标》,转引自钱理群《以“立人”为中心》,《语文学习》2000.1)中小学生奠定了这样的“精神底子”,“以后无论遇到了什么艰难曲折,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的、精神的危机,都能从容应对,坚守住基本的精神防线,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势,不至于在精神上被压垮”。(注:钱理群《愿老师与母校青春常在》,转引自《以“立人”为中心》。)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把老师教给的东西忘了之后剩下的东西。就语文来说,“剩下的东西”就是语文的精神。
此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个性的发挥,也是语文精神的内涵。
《段考》试卷的第一题,除了考规定的内容(按提供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另外设计了一个开放题:“还有哪些字你认为自己写得更漂亮,请写在下面的格子里。”分数的设置与前面的封闭题完全一样。一个石破天惊的创举!李镇西老师曾在一篇文章里说:“如果在一线教师中随便做一个调查:‘请问语文素质教育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我估计答案多半是:‘现行语文考试方式和评价体系。’”(注:《“指挥棒”开始转向》,载《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5)假如李老师看到了这份试卷,他会感到高兴的。这种开放性考法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及阅卷难度,却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让试卷适应学生,而不再是让学生适应试卷。
有的题目还废除了答案的标准与惟一,让学生多元理解,积极创新。在星子老师“弯弯的月亮”那篇现代文阅读材料之后,出题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除了文中的月亮像小船儿、像镰刀、像弓、像豆角外,你认为‘弯弯的月亮’还像什么?请再写出两个。”还有几个题目让学生自己谈看法和理由,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笼罩全国语文试卷近20年的“标准化”考法的阴影在本卷基本消失了。
我是怀着兴奋的心情读完这份试卷的。兴奋之余,又想起了自己从事的高中语文教学,心里不免生出几分酸涩与遗憾。不客气地说,高中语文从教材到试卷都还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所以,这份初中试卷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改革评价体制的可能;但这仅仅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要找回失落已久的语文精神,还原语文的本色,还有很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标签:星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