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境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的恶化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并且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安全,环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因此,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保护生态环境,人人都要重视生态环境,才能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它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保证,是全人类的迫切需要,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它不仅要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还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子孙后代可以继续和平发展、生活和工作。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它也受到外部问题和政府政策的制约。此外,它们并不孤立存在,而且经常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因此,如何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研究和回答的重大问题。
2 环境问题分析
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主要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1)原生环境问题地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这一类环境问题是自然诱发的,是经过较长时间自然蕴蓄过程之后才发生的,或者主要是受自然力的操纵,且人已失去控制能力情况下发生的,并使人类社会遭受一定的损害。这类环境问题包括地震、火山活动、滑坡、泥石流、台风、洪水、干旱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昼做到预防减少损害。(2)次生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①环境破坏,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②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性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环境危机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不安与广泛关注,是因为环境危机不仅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质量,也威协后代人的生存。这必须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而且要求发送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是以保护自然为基础,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生态破坏,保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作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力之内。因此,在分配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时,我们必须要用代际主义的原则来处理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我们不仅要给后人留下一套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成熟的经济发展模式,还要给他们留下一个稳定而健康的生态环境。
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首先一点我们要知道的是要想处理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就要对环境的保护工作措施做到位。当今的社会为了发展就不顾一切的破坏环境,对环境的不重视,完全就是只想到现在的利益,完全没有顾及到长远发展,要是长久这样下去会对往后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与环境和谐的发展,就要重视处理好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在经济和社会的建设中要保证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的高度和谐,因为只有做到这样,才可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致统一。不然的话,若是我们只是为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本就不考虑对环境的保护,重视眼前利益不考虑子孙后代的长久发展,这样就会导致统一遭受破坏,造成更大的严峻局势。这样既不能保证人们发展的需求,环境还得不到保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4.1要从严执法
有了好的环保方针、政策、计划、法律、法规,没有严格执法的机构和人员去执行也不行。我们现在强调要重视环境管理,加强环保依法监督,没有一支坚强的队伍,或者虽有队伍而没有严格执法的精神,环境监督管理就成为空话。要把法律和国务院赋予环保部门的职责完全行使起来,就要有为保护和建设环境而不惜献身的、高素质的人,切实做到“执法如山,不容犹豫”。当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国内任务都要求加强队伍的训练和管理制度的建设。环保部门既是一个综合部门,又是一个监督机构,很有必要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能。千方百计引导全社会都要支持环保部门独立行使监督管理职权。加强法制,达成全社会的共识,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是环保工作的三个关键问题。
4.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设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约其他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以生态化改造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废物回收再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循环利用率。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限制和禁止上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实施强制淘汰制度,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企业实行强制淘汰;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降低产品单位产值的能源物耗和污染物排放;积极利用经济手段、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继续推广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4.3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
首先要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饮用水源,加快重点流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力争取得实质性成效;二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率,积极保护城市区域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等自然遗产;三是加快大气污染治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减轻酸雨污染和大气污染;四是加强农村环保工作,以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治理养殖业的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五是尊重自然规律,加强生态保护,搞好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防止新的破坏。
5 结语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兼顾环境保护,使经济社会合理发展的同时,不破坏环境和生态系统,使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因为只有这样坚持的发展下去,我们的一切才会协调,这样它不仅满足我们当前的利益,还可以为子孙后代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为此,必须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形成生态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宝成.浅谈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4,08:236-246.
[2]范永坤,石晶.浅析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J].统计与管理,2015(5):84-85.
[3]王萌.论我国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J].现代化农业,2017(09):68-70.
[4]郑慧,赵永峰.论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J].农业经济,2016(03):67-68.
论文作者:张孝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环境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境问题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生态论文; 人类论文; 资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