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高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435)
【摘要】 目的:探讨含丹参成分注射用中成药致水肿不良反应的原因,并给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及上海长海医院使用含丹参成分注射用中成药致水肿不良反应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原因,并进行对症治疗。结果:(1)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发生水肿的概率差异明显,P<0.05。且有原发病及过敏史和无原发病及过敏史的患者发生水肿不良反应的概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2)使用利尿剂治疗后,64例患者水肿等不良症状均在(1.75±0.31)天内消失,治愈率为100%。结论:年龄、性别、有无原发病和过敏史是导致注射含丹参成分中成药后患者出现水肿的重要因素,合理使用利尿剂可以有效消除水肿症状。
【关键词】 丹参;中成药;水肿;注射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310-02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可用于胸痹胸痛、脘腹胁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疮疡肿痛等病症的治疗[1]。但由于该药的用途越来越广泛,适应人群越来越多,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本文主要对我院及上海长海医院使用含丹参成分注射用中成药致水肿不良反应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旨在减少丹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数资料
对我院及上海长海医院2011年8月至2015年9月期间使用含丹参成分注射用中成药致水肿不良反应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4例患者男女比例为44:20;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61岁,平均年龄(46.52±3.26)岁。64例患者中40例为心脑血管疾病,6例为消化系统疾病,3例为股骨头坏死,5例为糖尿病,2例为慢性肾衰竭,8例为颈椎病。
64例患者均在静脉滴注含丹参成分的中成药过后出现水肿不良反应,水肿不良反应符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六级标准[2]。
1.2 研究方法
调查方法:仔细观察6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询问其主观感受,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程度、家族疾病史、过敏史等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其出现水肿反应的原因,并观察其治疗方式和治疗结果。
治疗方法:患者在进行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予以利尿剂治疗,利尿剂为氢氯噻嗪片(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80),用法用量:氢氯噻嗪片25mg,口服,1日2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64例水肿不良反应患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
1.4 数据处理
以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调查64例水肿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基本情况,发现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发生水肿的概率差异明显,P<0.05。且有原发病及过敏史和无原发病及过敏史的患者发生水肿不良反应的概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2)使用利尿剂治疗后,64例患者水肿等不良症状均在(1.75±0.31)天内消失,治愈率为100%。
3.讨论
丹参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中药,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各种丹参注射剂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中,且临床疗效得到肯定。随着研究的深入,丹参的药用价值越来越大,近年来多项临床实践表明[3],复方丹参注射液可以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慢性肝炎、流行性出血和肾功能衰竭等疾病。此外,还可以用于治疗血栓鼻塞性脉管炎、硬皮病、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神经性耳聋、白塞氏综合征即结节性红斑等,现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心绞痛、心肌梗塞、脑缺氧、脑栓塞和神经衰弱。其主要作用为防止心肌缺血缺氧,清除自由基,保护肝脏不受损害,镇静,改变血流动力学等。
随着丹参中成药制剂在各科的广泛应用,面对的患者和疾病种类也越来越多,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水肿就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中医辨证上认为导致水肿有内因和外因,外因有风邪外袭、疮毒浸淫、水湿浸渍,而致肺失通调,脾气受阻;内因有饥饱劳倦,伤及脾胃,或久病房劳,伤及肾元,导致牌失传输,肾失开合。病理变化为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水道不通,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肌肤因痈疡疮毒,未能清解消退,疮毒内归脾肺,导致水液代谢受阻,溢于肌肤;湿热久羁,或湿欲化热,中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浊之功能,而成水肿。而丹参性微寒、入小肠经,具有泻火作用,心与小肠互为表里,丹参作用于小肠经,过甚则会导致心火虚弱,无法温补肾阳,导致心肾阳虚则会出现水肿情况。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64例注射含丹参成分的中成药患者中44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且年龄≤60岁的患者明显少于>60岁的患者,P<0.05,这可能与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抵抗力减弱有关,但是男性多于女性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同时,有原发病及过敏史患者发生水肿的概率明显高于无原发病及过敏史的患者,P<0.05。因此在使用含丹参成分药物时应对患者进行皮试和详细检查,并在用药时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64例患者在使用利尿剂氢氯噻嗪片治疗后,水肿症状均消失,治愈率为100%。说明氢氯噻嗪片能加强体内过多的钠和水的排泄,减少细胞外液容量,消除水肿。
综上所述,年龄、性别、有无原发病和过敏史是导致注射含丹参成分中成药后患者出现水肿的重要因素,合理使用利尿剂可以有效消除水肿症状。
【参考文献】
[1]周永军,靳静.含丹参成分注射用中成药致水肿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光明中医,2011,26(8):1717-1718.
[2]陆建国.含丹参成分注射用中成药致水肿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5):217-218.
[3]杨刚.探讨丹参针剂辅助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4,21(3):84-85.
论文作者:陈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2
标签:水肿论文; 丹参论文; 患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中成药论文; 利尿剂论文; 成分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