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_理论联系实际论文

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_理论联系实际论文

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大问题论文,理论联系实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重在解决现实问题,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首要问题。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我们加强和改进理论学习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影响和制约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客观因素

理论联系实际是个老问题,又是个新问题;是个无时无刻不遇到的问题,又是个长期没能解决好的问题。这几年特别是1994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理论工作会议上提出“用科学理论武装人”这一科学命题之后,经过全党的共同努力,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得到了进一步恢复和发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学习和运用邓小平同志的科学理论指导决策、推动工作、改选思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贯彻中还不够有力,学用脱节,言行不一的现象和问题仍然存在。有人怀疑理论的作用,把理论联系实际变成了“理论联系实惠”,在他们眼里只有“房子”、“车子”、“票子”,认为谈马列就是“假、大、空”。为什么人人都说理论联系实际好、份份文件都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要,但落实起来又是那么难?从客观上分析,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作为反映客观事物共性的理论与带有具体个性特点的实践本身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有一致性,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任何在一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科学理论,不可能对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作出一个个具体结论;任何用于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也无法保证它指导的具体的、时刻变化着的实际完全按照其要求顺利向前发展。二是源于实践基础的理论再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它必须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循环往复逐渐深化的过程。而这个转化过程,归根到底要通过“既定的人”去实现,这个“既定的人”不是“天外来客”,他在接受理论、转化理论、落实行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制约和影响。以上两个方面都给理论联系实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从主观上分析,之所以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节、甚至理论与实际完全背离的问题,主要原因大致有四:一是理论学习目的不端正,不想联系实际。有的仅仅把学理论当作一般性任务,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给别人看,或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或者只是为了装潢门面,在讲话、写文章时摘引几句领袖的话来自我标榜、吓唬人,这样就根本谈不上理论联系实际了。二是怕艰苦、图省事,不愿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十分艰苦复杂的过程。我们有一些同志,思想不刻苦,工作不艰苦,学习时不肯动脑子,工作指导上凭老经验,满足于“基本上”、“差不多”,不愿下功夫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善于用科学理论去分析研究新情况、新矛盾,解决具体实际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只能是挂在嘴上、写在文件上的一句空话。三是理论功底浅,不会联系实际。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有不少同志也知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但由于没有认真学好理论,功底不深厚,联系实际时常常处于浅表层,抓不住主要矛盾,不能回答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影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四是私心杂念作怪,不敢联系实际。一些同志在联系实际时,往往联系社会上的情况多,联系本单位的实际少;联系别人的情况多,联系自身的实际少;联系一般性的情况多,联系思想深层次的实际少;还有少数人,常常有意回避“改造世界观”的问题,不敢触及自己的灵魂深处,担心“亮丑”影响自己的形象,影响个人的进步,因此,联系别人头头是道,联系自己一带而过;空谈理论滔滔不绝,自我解剖“隔靴挠痒”。上述种种问题和现象,如不彻底加以解决,非但运用不好科学理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相反会损害科学理论的声誉,影响人们学习科学理论的兴趣。所以,我们一定要从维护邓小平科学理论体系的声誉和端正党风的高度,把学用一致,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解决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作为高标准落实理论武装工程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来抓。

坚持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前提条件

理论联系实际,其关键在于把理论和实际两大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得越紧密、越完美,理论学习的效果就越明显,解决的实际问题就越有效。要实现这种结合,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条件之一:完整准确把握理论体系及其精神实质,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革命运动。毛泽东同志曾把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生动地比喻为“箭”和“靶”,把理论联系实际比喻为“有的放矢”,就是说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之“的”。试想,如果我们的手中根本就没有“箭”,也就谈不上“射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反对唯书、唯上的错误倾向,又要防止轻视理论,或者没有学懂弄通基本理论,就急于去联系实际的不良行为。为什么我们有些同志总是觉得《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这也读过,那也好懂,可一接触到具体实际问题时,这也不清,那也不会了呢?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在真正学懂弄通上下功夫。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只有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准确地而不是随意的、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科学理论,才能解决好理论入脑的问题,使之转化为自己的理论素养,成为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识别事物的锐利武器。

——条件之二:深入全面地了解实际,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条件。实际是客观的、复杂的、时刻变化着的,即便是做实际工作的同志,也不能说对实际真正了解。必须经常深入实际,对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作具体的、周密的调查与研究,大量占有与分析第一手资料,从而了解实际,把握实际。实际又是全面的、系统的、相互联系着的,作为领导干部对实际的把握,不能囿于个别事例的了解,而要从全局出发,从相互联系中寻找规律。一些领导者,虽然也生活在群众之中,但往往不接近群众,不了解实际。即便“深入”一下,也是身入心不入,浮在下面的上边。由于对实际情况了解掌握得不具体、不全面,心里就不托底,这就难免该联系的实际联系不上,或者根本就违背了实际。

——条件之三:找准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点,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中介和“桥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是理论与实际的简单相加,不能照搬照套、搞简单对号,也不能要求“立竿见影”。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就在于思考和创造,没有这个中间环节,我们既不能认识和理解理论,也不能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过去,人们比较多地注意由实践到理论的转化要经过一系列中间环节,而对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看得比较简单,以为只要把理论与实际一对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其结果要么是怀疑理论的科学性,责备理论没有为他提供包医百病的药方;要么无视客观现实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拘泥和固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个别词句和结论。防止和克服这两种偏向的有效办法,就是要找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学会结合实际去思考与创新。

——条件之四: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保证。理论联系实际需要创新,而创新是要担一定风险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有良好的主观条件,如克服学习运用科学理论中的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要有坚持真理、无私无畏的精神,不要怕“创新”之后与“本本”、上头的精神不符,不要怕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之后,上面怪罪,于己不利,等等。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客观环境。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曾被王明一伙讥笑为“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同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办经济特区、搞市场经济、一国两制等一系列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方针和政策,起初也曾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和不理解,被误认为是“补资本主义的课”,“不问姓社姓资”。由此可以想见,没有正常的、民主的政治环境,没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环境,没有实事求是、赏罚分明的奖惩环境,没有一个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工作环境,要坚持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难乎其难的。现在,我们党和国家正常的、清明的、民主的政治局面已形成,“扣帽子”、“打棍子”的事难以吓唬人了。这种政治环境从总体上为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提供了条件和基础。现在的问题是,要按照江泽民同志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创造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民主讨论、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回答和解决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基本途径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也就是把“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理论素养、再把理论素养转化为指导实践的能力的过程。要实现这“两个转化”,必须把握三条基本的途径:

一是吃透“本上”的,在学习中转化。其基本要求是,要刻苦攻读原著,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基本原理;要深入领悟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掌握科学理论创立者的基本思路及其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要在理论学习中联系自己的实践,融合贯通,使之进入自己的头脑。特别要注意学立场、学观点、学方法,并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如果只重视读几本书、写几篇体会文章,只满足于搞几条学习贯彻上级指示精神的措施,单纯“从文字中来,到文字中去”,“从会议中来到会议中去”,就是形式主义的表现,而形式主义正是阻碍在学习中转化的大敌。我们必须认清,理论学习是一件科学的事情,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只有树立科学的态度,老老实实地学,才能学好理论,并转化为自己的素养。

二是摸清现实的,在实践中转化。这是一个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研究解决本人、本单位主要的、重大的现实问题,进而提高自己马克思主义水平的过程。这个转化的“桥梁”即是实践。实现这个转化,要求舍得吃苦,肯下功夫,迈开双脚,经常深入实际,真正摸清现实情况,并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毛主席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小平同志提出“不搞争论”。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强调尊重实践,大胆实践,在实践中检查真理、发展真理。我们有的同志长期形成了“在机关读书,下基层办事”的习惯模式,这就大大影响了在实践中转化的效果。实践才能出真知。许多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仅从书本上学来的东西,烙印往往不深,当实践提出理论的需求之后,所学的理论才清晰起来;当运用理论研究解决了实践中的问题之后,理论变成了自己的认识,体会才更深刻起来。可见,通过实践能够更好地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实践又能够检验自己对理论理解的深浅和正误,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识,从而学好理论,把握理论,自觉地指导实践。

三是形成自己的,在总结创新中转化。如果说在学习和实践中转化,主要是从一般到个别,而在总结创新中转化,则是从个别再到一般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运用科学理论对自己的领导活动和工作实践中的经验体会,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抽象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是对掌握理论学习基本规律的更高要求。把理论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指导工作的能力,是一个双向作用的过程,既要运用理论指导自己从事的实践活动,又要对实践中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提炼升华,上升为对工作规律理性认识即新的理论,并使之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达到了这一点,就会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把握科学理论。我们有些同志总以为,理论的创造是高层领导和理论专家的事,这是一个误解。其实,千百万群众的伟大实践才是孕育理论的沃土,只要我们善于把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丰富多采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总结新经验,人人都可能成为新的理论的最初概括者和创造者。因而重视在实践中总结创新,在总结创新的转化过程中丰富和发展理论,这不仅是对高级领导同志和理论工作者的要求,而且也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不可推卸的责任。

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其出发点和立足点在于解决现实问题。而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好现实问题,除了具备一定的条件,遵循一定的途径外,还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坚持两个“为中心”学习运用科学理论,才能真正理解科学理论对当代中国实践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是科学,首先就在于它始终严格地以事实作为自己的根据。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两个“为中心”,正是要求我们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事实,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只有从这一基本的事实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分析这个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实践的指导意义。我们有些同志对改革开放产生怀疑,对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动摇,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原因,就是在以什么为中心来思考问题时发生了偏差。有人以马列本本为中心,无视现实,固守马克思主义的片言只语,当发现现实与本本不一致时,又怀疑理论无用、丢掉理论;有人总是以过去的实际、过去做的事情、过去的经验为中心,因而对现实生活总感到格格不入。马克思主义的永不枯竭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在于它密切注视时代的风云,缜密考察客观现实复杂多变的态势,认真倾听实践的呼声。所以离开本国的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

(二)坚持三个“着眼于”学习运用科学理论,才能真正解决好我们遇到的各种重大现实问题。在邓小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蒸蒸日上,成绩有目共睹,世人为之动容。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地区和个人收入差距拉得过大、下岗人员增多、失业比例上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不快,社会风气和精神文明一度滑坡等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三个“着眼于”是唯一正确的方法。着眼于“运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把邓小平同志的科学理论作为武器,来解决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既要充分肯定科学理论的巨大作用,又要努力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实践、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决反对空谈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着眼于“思考”,就是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研究实际情况,深化对实际问题的理性认识,总结提炼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来,切忌从抽象的原则出发,不顾实际地生搬硬套;着眼于“发展”,包括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发展,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和具体原理会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其基本原理也会随着实践的变化而深化,另一方面,时代特征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又要求有新的理论充实、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库。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客观要求和必然归宿。我们之所以提出要高举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就在于这个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实践基础上的新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的新理论。

(三)坚持两个“为中心”与三个“着眼于”的有机结合。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两个“为中心”,着重强调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三个“着眼于”则是进一步说明了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当前改革正处于解决深层次矛盾的攻坚阶段,情况复杂,改革的难度加大。我们一定要以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作为攻克难关的有力武器,做到一切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出发,从解决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中的重大问题出发,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真正高举起邓小平科学理论的伟大旗帜。

要真正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运用到老。有人说,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件大事、好事,也是一件难事。唯其大,我们才必须去坚持;唯其好,我们才必须去追求;唯其难,我们才必须去倡导。如果我们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不能自觉坚持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原则,从党员、干部的必备条件上说就是不合格的。我们必须有此认识,并以此来鞭策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我们的政治优势。

标签:;  ;  ;  ;  ;  ;  

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_理论联系实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